朱瑞容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指采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幸福指數,使得心理學可以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以此來研究人們的心理思想,進而引導人們的心理更加積極向上,生活更加幸福滿足。其實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里程碑,他以傳統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進行心理學的探究,是一種新興的心理學領域。本文將會通過積極心理學理論來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優化,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用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擁有幸福的生活。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優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據調查顯示,有超過17%的小學生對目前的生活并不滿意,他們以一種消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同時還有超過50%的小學生對生活缺乏熱情,這種心理狀態并不健康,所以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被提上日程。通過積極心理學理論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優化,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夠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一、區分小學生年齡階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年齡都較為稚嫩,心理并不成熟,人格也正在逐漸形成,這時候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只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糾正,往往是學生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才會對其進行教育,這種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起到提前預防疏導的作用,只是在事后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進行補救,這種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醫學化,更傾向于發生問題時對其進行治療,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較為消極的教育方式。且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對所有小學生進行的教育,需要全體學生的參與,培養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這就需要利用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優化。由于全體學生的年齡存在差別,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同的,所以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年齡進行分組教育,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進行分別教育,從而達到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我們可以將全體學生分為三個年齡段,即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對這三個年級段的學生分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年齡較小,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人格也還在初級形成階段,他們對枯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感興趣,如果只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可以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的特性進行教育,例如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來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做游戲的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穿插其中,如此一來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們起到教育作用,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人格,所以可以對其利用音樂影視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更加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高年級的學生心智已經較為 成熟,可以利用課堂討論,課后實踐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能夠找到和別人分享的渠道,敞開自己的心扉,讓學生們能夠進行自我發展,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質。
二、知心小屋陪伴的輔導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是由于參與教育的學生較多,且每一位學生的性格都有所不同,可能會存在個別學生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啟示,這就需要知心小屋的存在來對這些學生進行個體的心里健康輔導,這樣面對面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彌補課堂上存在的疏忽問題,有效的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的實施方式可以是:在學校開展知心小屋的陪伴輔導模式,當學生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了煩惱和困惑的時候,可以去知心小屋和輔導老師咨詢,一起和老師談談心,說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輔導老師則根據霍森效應和人本主義理論與學生交流,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陪伴學生度過自己的困難時期。當有學生來傾訴的時候,老師應該耐心傾聽,尊重每一個來傾訴的學生,培養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問題,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
三、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其實大部分的學生在自己遇到困惑的時候都更加傾向于和自己的朋友伙伴進行傾訴,根據學生們的這種特性,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變得多元化,例如可以在學校成立心理社團,利用課余時間,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們參加社團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在進行社團活動的時候,讓學生們從活動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學生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團結友愛。老師可以利用許多校園文化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們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勇敢向上的面對困難。
結束語:
現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們的成長非常重要。每一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許多問題,只有自己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理論就是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們的心靈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燕燕, 李奕華.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教育探索, 2013(3):144-145.
[2]陳淑萍, 顏秀紅. 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J]. 當代教育科學, 2014(1):28-30.
[3]謝全紅.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課外語文, 2015(8):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