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婕萍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其家庭教育缺失的現象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所以在當下,許多農村教育研究工作者都致力于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并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這些研究成果,繼續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對策
筆者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屬于社會中的一類特殊群體,在本該享受快樂童年的年齡段,他們卻承受著失去親人、失去依靠的痛苦和無奈,所以大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針對其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表現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據此探討彌補其家庭教育缺失的相關對策。本文擬按照上述思路進行分析, 具體如下。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農村留守兒童所處的家庭類型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與其所處的家庭類型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只有父母親一方的家庭中,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第二類是父母均出去打工由爺爺奶奶照料的,第三類也就是最嚴重的的一類是父母都出去打工而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也就是說家里就自己一個人或是帶著幾個兄弟姐妹一起,這種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狀況是最為嚴重的。
(二)農村教育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教育體系仍不完善,許多該有的教育設施未齊備,面對眾多的留守兒童,學校一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二沒有扎實的理論教育基礎。在前缺少教育后缺少培訓的情況下,農村教育很難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的監管。在極度缺乏學校教育的前提下,部分留守兒童因為抵擋不住內心的煎熬而選擇自殺,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因缺少家庭教育導致出現行為異常
行為異常共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由于缺少正常的行為教育,導致有些留守兒童從小沒有建立起系統的行為準則。第二類是由于缺少父母或爺爺奶奶的管教,許多留守兒童沒有正確的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我行我素的性格,這種做法對幼兒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二)因缺少家庭教育導致出現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共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些農村留守兒童天生性格靦腆、不茍言笑,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度缺失家庭教育,很容易引發兒童自閉癥、抑郁癥,嚴重影響其和他人的正常情感交流。第二類是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被同學看不起,這類農村留守兒童很容易出現仇視社會、抵觸親情等嚴重的行為,不僅對其自身身心健康造成傷害,還嚴重威脅環境安全。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對策
(一)完善家庭教育
1、教育父母,重視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務工本是要給孩子一個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父母出門在外對孩子造成的心靈傷害似乎沒有辦法用錢來解決。當父母務工歸來之后,教師要及時找到他們,并和其進行深度對話,說明現階段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讓各位家長朋重視家庭教育。
2、教給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不僅沒有時間陪孩子,還因為自身缺少教育知識,沒有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作為教師,不僅要讓留守兒童學會如何調整自身狀態,還需要教給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完善學校教育
1、自學心理知識,滲透心理教育
作為教師,可以自學心理學知識,并在傳統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2、心理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
心理教育的成果要由行為教育來體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發揮村委會職能
1、宣傳留守兒童關愛政策
村委會作為全村農民的領導者和帶頭人,是最需要關注、關心留守兒童的群體,因為掌握著權力,所以村委會人員能夠調動更多資源以宣傳留守兒童關愛政策,同時還能組織“進家關愛”活動,開展家庭教育。
2、多方反映,爭取幫助
首先,村委會可以向上級領導反映本村留守兒童的情況,請求撥款以增強師資力量,請求留守兒童生活補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其次,村委會可以向社會廣泛征集教育資源和教育協助,讓社會上的心理輔導機構也加入家庭教育當中,發揮教育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家庭類型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的原因,而其因缺少家庭教育而導致的生活行為特點也各不相同,值得農村教育者密切關注。而根據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和表現,本文依托父母、教師、村委會三大主體,分別闡述了彌補對策,雖然不夠全面,但希望能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郝世杰. 淺析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及其對策[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9):8-9.
[2]李桂英.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現狀與對策淺析[J]. 青海教育, 2017(7):87-87.
[3]張珍珍. 論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學校對策[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9(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