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威 ,仇文進 ,陳益民
(貴州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在腦出血中,以基底節區腦出血最為常見。在腦出血患者中,超過半數患者的病情是由于其大腦的基底核畸形、發生病變或損壞所致。患者的基底核位于大腦的深部,且基底核的功能十分復雜。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病情非常嚴重,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預后一般較差[1]。人類的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力、計算力、時間空間定向力、執行能力、注意力、語言理解力與表達能力等,是大腦的一種高級功能。患者發生腦出血后可繼發認知功能發生障礙。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病因復雜。有研究認為,腦出血與認知功能障礙呈獨立相關[2]。基底節區腦出血是由于患者大腦內囊上相關的神經傳導纖維受到損傷,從而導致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為了提高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病情的檢出率及治療的總有效率,筆者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基底節區與人的認知、學習、運動及記憶等功能有關。有研究資料表明[3],基底節區的神經元可通過相關循環與整個大腦皮層形成廣泛聯系。因此,患者基底節區的神經節發生病變后,可破壞其大腦皮層的網絡連接,進而導致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有相關研究證實,基底節區腦出血可直接影響患者大腦皮層下的前電路,從而導致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4]。基底節區的損害會對患者額葉皮質下循環和頂葉皮質下循環產生影響[5],進而導致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基底節區出血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后,其記憶、語言和執行功能的改變最為明顯[6]。基底節區有與運動功能相關的核團。這些核團可調節人體的自主運動功能,且與人腦中其他參與記憶、情感的某些高級功能區有著緊密的聯系。可見,基底節區的損壞不僅能破壞患者復雜精細的運動功能,并可導致其認知功能發生紊亂。
患者腦出血發生的部位與其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年齡<45歲的患者,其發生腦出血的部位多為腦葉。年齡為46~60歲的患者,其發生腦出血的部位多為腦葉或基底節區。上述兩個年齡段患者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發病率分別為28.6%和42.8%,P<0.05。年齡>60歲的患者,其發生腦出血的部位多為腦葉和基底節區,其腦葉和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發生率分別為36.4%和33.9%[7],P>0.05。據統計,在各年齡組的腦出血患者中,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最為常見[8]。老年人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生率也與其年齡有著重要的關系。有研究資料顯示,患者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與其年齡呈成正相關[9]。人的記憶力水平在20歲至40歲之間基本上呈平穩狀態。人在40歲后,其記憶力的水平開始較快速地下降[10]。在年齡>60歲的人群中,年齡每增長5歲其認知障礙的發生率會增加1倍[11]。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血管的功能會發生下降,可影響其基底節區核團的功能,進而提高其基底節區腦出血后認知障礙的發生率。
有研究[12]認為血壓水平的改變會影響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認知功能,這與其大腦血管的自主調節功能有關。過高的收縮壓會損害患者大腦血管的自主調節功能,從而影響其腦組織的血液灌注,導致其腦白質變性,最終使其認知功能減退。隨著高血壓患者病程的延長,其腦血管會出現玻璃樣變性、纖維素樣變性等病理性萎縮,最終導致其腦血管發生硬化、狹窄及閉塞。有文獻報道[13],血壓的過度下降會導致患者腦神經元發生變性。這是由于患者血壓的過度降低會使其腦部的血流灌注減少,從而導致其大腦缺血、缺氧、腦白質發生變性,進而影響其神經元的功能,最終使其神經元發生變性。可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其腦白質發生變性,最終導致其發生認知功能障礙。
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病灶處血腫的體積越大,其腦組織的受損越嚴重。當患者腦組織的損害程度超過其大腦的代償范圍,就會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國外有研究[14]表明,患者發生基底節區腦出血后,其病灶處血腫周圍組織的血流速度會發生下降、炎癥因子的水平會升高,進而激活炎癥細胞。這些炎癥細胞會通過釋放相應的生物活性物質加重患者病灶處血腫的炎癥反應,導致其發生腦水腫,進而加重其腦神經元功能的損害程度。可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病灶處血腫的體積越大,其基底節區腦組織水腫的程度越嚴重,其認知功能的損害也更嚴重。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遠期預后,尤其是在其患病半年后,其認知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與其病灶處血腫是否蔓延至腦室有明顯的關系。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病灶處的血腫若蔓延至腦室,表明其腦實質受到嚴重的損害,進而導致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病情加重[15]。
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認知障礙的發生率與其受教育的年限存在一定的關系。有研究資料顯示,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其受教育的年限普遍比認知功能正常者小[16]。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越低,其癡呆的發病率會越高[17]。糖尿病患者發生基底節區腦出血后,其發生癡呆和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并使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病情加重[18]。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還與其是否吸煙、飲酒及血脂高低[19-21]有關。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奧拉西坦可用于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障礙的患者進行治療。此藥可選擇性地作用于患者的大腦皮質和海馬區,可修復其腦神經,并使其腦細胞的功能得到恢復,進而提高其記憶能力、學習能力及生存質量[22]。艾司西酞普蘭可明顯改善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還可降低其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提高其生存的質量。胞磷膽堿鈉可穩定基底節區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腦細胞膜,保護其腦細胞,最終使其神經功能的缺損得到恢復[23]。
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可清除其病灶處的血腫,降低其顱內壓,預防其發生腦疝等并發癥,防止其腦出血后腦組織發生病理改變,改善其腦血流灌注的情況,進而恢復其神經功能。有研究表明,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在發病早期的6至12 h內接受手術治療,可明顯地預防其術后認知功能水平的下降。開顱血腫清除術是一種傳統的手術方法。對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進行此種手術的時間若較長,對其造成的醫源性創傷就會比較大,可嚴重地影響其術后認知功能的康復[24]。微創手術(如細孔引流術)具有患者受創小的優點。對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可采用局麻微創手術,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其腦組織的損傷程度,促進其術后的恢復,減短其住院的時間[25]。
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在短時間內往往很難恢復,并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例如其會產生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應指導其進行積極的康復鍛煉。指導腦出血后發生失語患者進行語言功能的鍛煉,可使其語言功能得到恢復。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可通過抑制其交感神經功能的亢進,促進其腦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減輕其認知功能障礙的癥狀。有研究資料表明[26],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正規和系統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促進其神經功能的恢復,且可降低其病死率和對介護的依賴度(與年齡、性別、腦出血嚴重的程度無明顯關系)。讓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多參加社會交往,可顯著地改善其認知功能[27]。
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對該病的特點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然后對其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治療。無論對基底節區腦出血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都應重視指導其進行早期康復鍛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