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四川省榮縣人民醫院,四川 容縣 643100)
新生兒窒息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疾病。據統計,新生兒窒息的發病率為5%~10%。該病是指由于產前、產時及產后的各種因素使新生兒發生呼吸障礙和循環障礙,使其在出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的情況。該病患兒的病情危重,常伴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等。新生兒窒息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該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其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發生智力低下、癲癇及腦癱等后遺癥[1]。在臨床醫生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若能很好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操作,對患兒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可提高對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根據其具體病情對其進行全面、系統、有針對性護理,從而滿足其迫切需要的一種護理模式。為探討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四川省榮縣人民醫院對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部分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四川省榮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48例新生兒窒息患兒。所有患兒的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優質組(n=74)和常規組(n=74)。優質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40例,女性患兒34例;其胎齡為37~41周,平均胎齡為(39.5±0.9)周;其中有輕度新生兒窒息患兒53例,有重度新生兒窒息患兒21例。常規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42例,女性患兒32例;其胎齡為37~41周,平均胎齡為(39.6±0.9)周;其中有輕度新生兒窒息患兒53例,有重度新生兒窒息患兒21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讓輕度新生兒窒息患兒以低流量間斷吸氧。讓重度新生兒窒息患兒持續吸氧,在其缺氧的癥狀有所改善后,再讓其以低流量間斷吸氧。2)密切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以便及時發現其各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觀察患兒的呼吸節律,評估其病情的進展。觀察患兒是否發生肺水腫的情況。一旦患兒的生命體征發生異常,立即向醫生報告,并配合其進行相應的處理。3)遵醫囑為患兒使用納洛酮、擴容劑、碳酸氫鈉及腎上腺素等復蘇藥物進行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優質組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在患兒的頭部娩出后,立即使用擠壓的方式清除其眼部及口鼻殘留的粘液。在剪斷患兒的臍帶后,將其放置在輻射臺上,擦凈其身上的羊水,用吸痰器將其口鼻喉部的羊水和粘液清除干凈。若患兒的羊水為胎糞樣及粘稠狀,則在其出生后立刻按壓其胸廓,并在喉鏡下對其進行氣管插管,進一步清除其呼吸道內的羊水及粘液。2)輕拍患兒的足底,對其進行按摩。讓輕度新生兒窒息患兒使用氧氣面罩進行低流量間斷吸氧。將氧氣流量設置為6~8 L/min。對重度新生兒窒息患兒在喉鏡下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并將氣管導管與呼吸球囊連接,對其進行加壓給氧。呼吸球囊主要由呼吸閥、彈性呼吸囊、接頭和面罩等構成。呼吸球囊的容量通常為1000ml。在球囊后端的輸氧閥上連接氧氣源。使用呼吸球囊時協助患兒取平臥位,將其下顎拉高,用面罩覆蓋其口鼻部位。擠壓彈性呼吸囊,使氧氣通過呼吸閥進入到患兒的肺部。放松呼吸囊,使患兒通過呼吸閥呼出氣體。同時球囊會在彈性的作用下恢復到原狀,使氧氣再次進入呼吸閥。將初始氧氣壓力設置為30~40cmH2O,然后逐漸將壓力降低到20cmH2O。使用呼吸球囊為患兒維持呼吸的同時可配合對其進行胸廓按壓。按壓患兒胸廓3次后擠壓1次球囊。不可在按壓胸廓的同時擠壓球囊。待患兒能夠自主呼吸后,拔出氣管導管,讓其以低流量間斷吸氧。
觀察兩組新生兒復蘇成功的情況。復蘇成功:患兒可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膚色紅潤或僅手足青紫。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護,優質組患兒中有74例患兒復蘇成功,其復蘇的成功率為100%;常規組患兒中有62例患兒復蘇成功,有12例患兒復蘇失敗,其復蘇的成功率為83.78%。優質組患兒復蘇的成功率高于常規組患兒(X2=13.059,P=0.000)。詳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復蘇成功的情況[n(%)]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因素使新生兒發生呼吸障礙和循環障礙,使其在出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的情況。該病患兒的病情危重,常伴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等。該病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面部及全身皮膚呈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呈暗紫色,呼吸不規律、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的微弱呼吸。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導致新生兒窒息的因素有母體因素、臍帶因素、分娩因素及胎兒因素等。其中母體因素包括孕婦罹患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癇、子癇、嚴重貧血、心臟病、急性傳染病、肺結核及慢性疾病等。胎盤因素包括胎盤早剝、前置、功能不全及老化等。臍帶因素包括臍帶脫垂、繞頸、打結、扭轉及長度過短等。分娩因素包括宮縮乏力、胎兒為臀位、頭盆不對稱、子宮過度膨脹及痙攣等。胎兒因素包括胎兒先天性畸形、發生宮內感染、肺發育不成熟、早產及呼吸道阻塞等[2]。
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復蘇的關鍵是改善其缺氧的癥狀。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需準確地評估患兒的具體病情,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搶救[3]。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能提高其復蘇的成功率[4]。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根據其具體病情對其進行全面、系統、有針對性護理,從而滿足其迫切需要的一種護理模式。目前,優質護理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優質組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結果其復蘇的成功率高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患兒。這是因為,護理人員對觀察組患兒從出生后就實施一系列的護理措施,縮短了搶救的時間,從而盡早恢復其自主呼吸。為保證優質護理的順利實施,醫院應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知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復蘇的技巧,從而提高其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護理服務的有效性。此外,相關的醫護人員應對孕產婦在孕期進行健康教育,積極治療其妊娠并發癥,減少可導致其所娩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因素,從而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窒息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可提高其復蘇的成功率。
[1]張欣.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1):223-224.
[2]郁艷玲.淺析新生兒窒息搶救中的護理配合[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229.
[3]吳清芬,謝成濤.新生兒窒息搶救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 ,2013,32(2):157-158.
[4]楊佩.剖宮產新生兒窒息患兒手術室搶救中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6,6(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