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萍
(米易縣中醫醫院,四川 攀枝花 6172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該病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或軟骨板出現退行性改變所致。該病患者可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及下肢疼痛等癥狀。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痛”、“腰腿痛”、“痹癥”的范疇,主要是由氣滯血瘀、肝腎虧損所致。中醫主張采用舒經活絡、行氣止痛的原則治療該病[1-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塞來昔布聯合針刺、推拿及骨盆牽引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米易縣中醫醫院收治的40例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這4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西醫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且經CT檢查、MRI檢查或X線檢查得到確診。2)其病情符合中醫關于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3)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等癥狀。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存在椎管狹窄。2)患有椎管腫瘤或強直性脊柱炎。3)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4)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嚴重的感染性疾病。5)有腰椎手術史。6)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7)在入選本研究前的2周內服用過鎮痛藥物。在這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21例;其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為(49.52±3.66)歲;其病程為1個月~14年,平均病程為(3.72±1.36)年。
用塞來昔布聯合針刺、推拿及骨盆牽引療法對這40例患者進行治療。塞來昔布的用法是:口服,200 mg/次,1次/d,連續用藥3周。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是:用提插捻轉法和平補平瀉法對患者的腎俞穴、委中穴、環跳穴、昆侖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承扶穴、秩邊穴、大腸俞穴、風市穴、懸鐘穴、阿是穴及腰夾脊穴等穴位進行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1次/d,連續治療3周。對患者進行推拿治療的方法是:讓患者俯臥在治療床上,先用揉、按、推、拿等手法對其腰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進行按揉,然后對其環跳穴、腰眼穴、殷門穴、承扶穴、委中穴、懸鐘穴、承山穴、昆侖穴及阿是穴等穴位進行點按,1次/d,連續治療3周。對患者進行骨盆牽引治療的方法是:讓患者俯臥在牽引床上,對其胸部與骨盆進行固定,然后對其進行骨盆牽引治療。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及具體的病情等確定牽引力的大小。牽引治療結束后,囑患者在牽引床上休息5min,然后再下床,1次/d,連續治療3周。
治療1周、2周及3周后,觀察這40例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治療3周后,觀察這40例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臨床治愈、好轉和無效評價這4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治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其腰椎的功能明顯改善,其直腿抬高的角度大于70°。好轉: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其腰椎的功能有所改善,其直腿抬高的角度為40°~70°。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減輕,其腰椎的功能未得到改善,其直腿抬高的角度小于40°。臨床治愈率=臨床治愈例數/總例數×100%。治療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評分量表評價這40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及治療3周后其腰椎的功能。此量表的分值為0~100分,患者的得分為0~24分,表示其腰椎的功能為優;得分為25~49分,表示其腰椎的功能為良;得分為50~74分,表示其腰椎的功能為可;得分為75~100分,表示其腰椎的功能為差。優良率=(優的例數+良的例數)/總例數×100%[3]。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周后,這40例患者的臨床治愈率為15%;治療2周后,其臨床治愈率為45%;治療3周后,其臨床治愈率為60%。詳見表1。

表1 治療1周、2周及3周后這40例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治療3周后,在這40例患者中,治療結果為無效、好轉和臨床治愈的患者分別有2例、14例和24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
治療3周后,這40例患者腰椎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及治療3周后這40例患者腰椎功能優良率的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患者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或軟骨板出現退行性改變,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其椎間盤的纖維環發生破裂,使其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或脫出),刺激或壓迫其脊神經根,從而導致其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及下肢疼痛等一系列的臨床癥狀。目前,西醫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藥或手術療法治療該病。用消炎止痛藥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一般,無法有效地改善其臨床癥狀。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雖然能夠改善其臨床癥狀,但對其造成的傷害較大,易導致其術后出現較多的并發癥。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痛”、“痹癥”的范疇,主要是由氣滯血瘀、肝腎虧損所致,故應采用舒經通絡、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原則治療該病。在本文中,筆者用塞來昔布聯合針刺、推拿及骨盆牽引療法對40例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塞來昔布是臨床上治療骨關節炎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藥。對該病患者進行針刺、推拿及骨盆牽引治療,能有效地解除其腰部肌肉痙攣的癥狀,增寬其椎間隙,緩解其椎間盤周圍的壓力,改善其腰部的微循環,從而可有效地減輕其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用塞來昔布聯合針刺、推拿及骨盆牽引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1]馬占君,陳亞軍,劉亞茹,等.溫針灸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6,22(9):1552-1554.
[2]班金福.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治療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9(4):81-82.
[3]菅金坤.中醫針灸結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