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雯
(賀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廣西 賀州 542899)
跖疣是指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長在足部的一種尋常疣。跖疣患者在發病初期一般無自覺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疣體的表面會逐漸出現較厚的角質層,此時其會出現疼痛的癥狀[1]。激光療法、液氮冷凍療法均是臨床上治療跖疣的常用方法。劉松嵐[2]的研究表明,與進行激光治療的效果相比,用液氮冷凍療法治療跖疣,對患者的皮膚損傷更小,且色素沉著較淺不易留下瘢痕。但是,跖疣患者在接受液氮冷凍治療后,易發生疼痛、水(血)皰形成、感染等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液氮冷凍療法對跖疣患者進行治療時,在不影響其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減輕其疼痛感及對跖疣周圍組織的過度損傷等不良反應就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經研究后改進了進行液氮冷凍治療的操作手法,在未影響對跖疣患者臨床療效的前提下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并很好地控制了對其跖疣周圍組織損傷的程度。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賀州市皮膚病防治院收治的305例跖疣患者。這305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趙辨主編的第三版《臨床皮膚病學》中有關跖疣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雷諾氏現象、冷球蛋白血癥、疤痕體質、寒冷性蕁麻疹等對冷刺激過度敏感的患者。2)糖尿病患者。3)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的患者。4)在一個月內口服過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可能影響局部創面愈合的患者[3]。將這305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153例患者,觀察組有152例患者。在對照組的153例患者中,有男性63例,女性90例;其年齡為16~55歲,平均年齡為(33.6±2.3)歲。在觀察組的152例患者中,有女性64例,女性88例;其年齡為17~54歲,平均年齡為(34.1±3.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按壓法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皮損的面積,使用大小合適的棉簽蘸取液氮采用按壓手法對其進行治療,即用棉簽對其疣體表面施加一定的壓力。以患者疣體周圍<2.5 mm內的組織呈白色作為冷凍的標準,在其病變組織充分冷凍后再自然復溫作為1個凍融周期,治療3~4個凍融周期為一次治療。為觀察組患者采用改進后的點啄法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皮損的面積,使用大小合適的棉簽蘸取液氮采用點啄手法對其進行治療,即以其疣體中心為基準點,多次點啄疣體,1~2秒/次。以患者疣體周圍的1~2 mm內的組織呈白色作為冷凍的標準,在其病變組織充分冷凍后再自然復溫作為1個凍融周期,治療3~4個凍融周期為一次治療。
按照疣體的面積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四個等級。⑴痊愈:經過治療,患者的疣體完全消退。⑵顯效:經過治療,60%≤患者疣體的面積減少<100%。⑶進步:經過治療,20%≤患者疣體的面積減少<60%。⑷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疣體的面積減少<2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4]。2)使用VAS(視覺模擬疼痛評分)對患者疼痛的程度進行分級。⑴0級:患者無疼痛。⑵1級:患者有輕度疼痛,可以忍受,其生活正常,睡眠無干擾。⑶2級:患者有中度疼痛,明顯不能忍受,需服用鎮痛藥,其睡眠受到干擾。⑷3級:患者有重度疼痛,不能忍受,需使用鎮痛藥,其睡眠受到嚴重干擾并出現自主神經紊亂的癥狀。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69%,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02%。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經過治療,在對照組患者的153例患者中,疼痛分級為0級的患者有0例(占0%),為1級的患者有132例(占86.27%),為2級的患者有17例(占11.11%),為3級的患者有5例(占3.26%)。在這15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出現疼痛難忍的情況,使用止痛劑后其疼痛緩解;有4例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因水皰或血皰過大而出現局部紅腫疼痛難忍的情況,進行皰液抽取術聯合外用夫西地酸軟膏后其疼痛緩解。在觀察組的152例患者中,疼痛分級為0級的患者有0例(占0%),為1級的患者有146例(占96.05%),為2級的患者有6例(占3.95%),為3級的患者有0例(占0%)。觀察組疼痛分級為1級的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對照組疼痛分級為1級患者所占的比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分級的比較(%)
液氮冷凍治療是利用液氮的低溫(-196℃)作用,在極度冷凍的狀態下使疣體組織中的水分形成冰晶后致使疣體細胞脫水壞死后脫落。與進行全身用藥、局部用藥、激光治療相比,對跖疣患者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具有治療的時間短、對皮膚的損傷小、不易留下瘢痕、色素沉著較淺等優點。但是,在對跖疣患者進行液氮冷凍治療的過程中,其易發生疼痛、水(血)皰過大、感染等不良反應。按壓法是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常用的手法。但此手法作用于患者皮損部位的時間較長、接觸疣體的壓力較大且液氮外滲的面積較寬,不僅會增加其疼痛感,還會損傷其疣體周圍的正常組織,使其發生水皰或血皰過大、感染等不良反應。有研究表明,嚴格控制對跖疣患者進行冷凍的時間與面積,可明顯減輕其疼痛感,控制對其疣體周圍組織損傷的程度。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疼痛分級為1級的患者所占的比率高于對照組疼痛分級為1級患者所占的比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使用改進后的點啄法對跖疣患者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可明顯減輕其疼痛感,有效地控制對其疣體周圍組織損傷的程度。用改進后的點啄法對跖疣患者進行液氮冷凍治療,可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減少液氮壓力作用的時間,減輕其疼痛感,并可將液氮外滲的范圍嚴格地控制在大于其皮損面積的1~2 mm內,有效地減少對其疣體周圍組織損傷的程度。筆者認為,在使用改進后的點啄法對跖疣患者進行液氮冷凍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先對患者疣體的部位、大小、厚薄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盡量避免患者因個體原因而出現不良反應。2)在進行操作前,應向患者解釋說明進行操作的目的與注意事項,以消除其緊張的心理,取得其配合。3)熟練掌握操作手法,并嚴格控制治療時壓力的作用時間及大小、進行治療的深度與范圍,防止因冷凍的范圍過大、程度過深而導致患者出現疼痛難忍、水皰或血皰過大、繼發性感染等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用改進后的液氮(冷凍)治療手法對跖疣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輕其疼痛感,降低對其跖疣周圍組織損傷的程度。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22-223.
[2]劉松嵐.皮膚科液氮冷凍治療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學,2010,34(4):306.
[3]田斌,趙紅梅,段德鑒,等.液氮冷凍治療跖疣療效觀察[J].勛陽醫學院學報,2008,27(2):157.
[4]梁鳳宜,曾瑞群.氮冷凍治療皮膚病的操作及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0(33):3034-3035.
[5]李春香,許靜芳,陳雪香,等.液氮冷凍治療200例尋常疣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3(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