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偉,張文敏,趙炳朕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重癥醫學科,北京 102401)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外科最為兇險的急腹癥之一。此病具有發病急、致死率高及病情危重等特點,且易并發感染[1]。此病患者在并發感染后若未得到及時的救治可發生多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可死亡[2]。研究發現,在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實施常規的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其臨床療效往往較差[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患者進行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68例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患者。將這些患者按照奇偶數字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4例;其年齡為25~46歲,平均年齡為(30.12±4.51)歲;其中有10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患有膽源性胰腺炎,有11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暴飲暴食,有10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過量飲酒,有3例患者無明顯的發病誘因。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4例;其年齡為24~47歲,平均年齡為(30.59±4.67)歲;其中有10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患有膽源性胰腺炎,有10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暴飲暴食,有10例患者發病的誘因為過量飲酒,有4例患者無明顯的發病誘因。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抗炎、禁食水及持續胃腸減壓等常規治療。在兩組患者入院后1~2天對其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所用的營養液中含有25%的脂肪乳劑、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的氯化鈉溶液、10%的氯化鉀溶液、維生素(脂溶性及水溶性)、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甘油磷酸和其他微量元素。在無菌條件下配置腸外營養液后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注。在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先對其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治療方案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3天后改為對其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治療方案為:采用鼻飼法或使用營養泵為其勻速滴入全能力營養液(腸內營養混懸液,規格為1.0 kcal/ml),100~125ml/h,使其每天攝入的熱量達到2000~4000 kcal,可根據其病情為其調整全能力營養液的用量。
顯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其發熱、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其各項營養指標正常。有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其發熱、腹痛、腹瀉、嘔吐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其各項營養指標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不平穩,其臨床癥狀及各項營養指標未得到改善[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8,P<0.05)。詳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n(%)]
感染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感染的發生與此病患者的胃腸粘膜受損、其消化道內的定植菌通過受損的胃腸粘膜侵入血液循環有較密切的關系。近年來的臨床研究成果顯示,在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可獲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8,P<0.05)。可見,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患者進行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可獲得顯著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劉路培,劉明祥,羅毅,等.重癥胰腺炎患者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2(17):4000-4002.
[2]梁建軍,居益清,黃純軍,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255-3257.
[3]都慶國,代遠斌,等.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與分析[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31(7):719-721.
[4]王平.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J].醫學綜述,2013,19(21):4011-4016.
[5]冷芳,孫家邦.2013年美國胃腸病學會急性胰腺炎處理指南推薦意見[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12):88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