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磊
(昆明市中醫醫院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600)
四肢骨折術后患者往往伴有較嚴重的疼痛。有研究結果證實,術后疼痛可影響四肢骨折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主要是使用靜脈鎮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皮下鎮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進行鎮痛。為了對比用這兩種鎮痛方式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進行鎮痛的效果,本文對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昆明市中醫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選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昆明市中醫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這40例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骨折。2)合并有嚴重的內科及神經系統疾病。3)存在精神病及癲癇病史。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30例/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7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28歲,年齡最大的為65歲,平均年齡為(38.78±1.36)歲。試驗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6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29歲,年齡最大的為67歲,平均年齡為(39.59±1.79)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為對照組患者使用皮下鎮痛泵進行鎮痛,為試驗組患者使用靜脈鎮痛泵進行鎮痛。由麻醉師為兩組患者佩戴鎮痛泵,并為其配制鎮痛藥。試驗組患者所用鎮痛藥物的組成為:600 mg的曲馬多注射液+20 mg的地佐辛注射液+10 mg的阿扎司瓊注射液+適量的等滲鹽水。將其配制成100ml的鎮痛藥液。選擇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或頭靜脈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由患者進行自控給藥?;颊呙堪磯?次自控按鍵,即追加2ml的鎮痛藥液。對照組患者所用鎮痛藥物的組成為:8支濃度為75%的羅哌卡因+適量的等滲鹽水。將其配制成250ml的鎮痛藥液。先將皮下鎮痛泵的鞘管斜行刺入患者鎖骨下方的平臺處,再將輸液管置入其皮下。由患者進行自控給藥?;颊呙堪磯?次自控按鍵,即追加0.5ml的鎮痛藥液。兩組患者均佩戴48 h的鎮痛泵。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第1 h、第12 h、第24 h、第36 h、第48 h其在活動狀態下和靜息狀態下的疼痛程度,同時比較其在手術結束48 h后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嗜睡、皮膚瘙癢、頭暈及便秘等)的發生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進行疼痛程度評分,總分為10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疼痛程度越輕。
采用SPSS l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第1 h、第12 h、第24 h、第36 h、第48 h其在活動狀態下的VAS評分均較低,P<0.05。詳見表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第1 h、第12 h、第24 h、第36 h、48 h其在靜息狀態下的VAS評分均較低,P<0.05。詳見表2。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手術結束48 h后其惡心嘔吐、嗜睡、皮膚瘙癢、頭暈及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較低,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不同時間點在活動狀態下VAS評分的對比 ( ±s )

表1 兩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不同時間點在活動狀態下VAS評分的對比 ( ±s )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第1 h 第12 h 第24 h 第36 h 第48 h對照組 30 2.78±0.51 3.73±0.62 3.24±0.50 2.61±0.55 2.38±0.48試驗組 30 2.47±0.50△ 3.23±0.68△ 2.92±0.40△ 2.38±0.48△ 2.17±0.54△
表2 兩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不同時間點其在靜息狀態下VAS評分的對比 ( ±s )

表2 兩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不同時間點其在靜息狀態下VAS評分的對比 ( ±s )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第1 h 第12 h 第24 h 第36 h 第48 h對照組 30 2.22±0.41 2.42±0.62 2.70±0.50 2.40±0.55 2.29±0.48試驗組 30 1.20±0.30△ 1.12±0.68△ 1.11±0.40△ 1.18±0.48△ 1.17±0.54△

表3 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48 h后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
四肢骨折術后疼痛不僅不利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還會給其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和生理上的痛苦,影響其康復的效果。適當使用鎮痛泵對四肢骨折患者進行術后鎮痛則可有效緩解其疼痛感,促使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從而加快其康復的速度。PCIA和PCSA都是四肢骨折術后患者常用的鎮痛方式[2]。與使用PCSA相比,使用PCIA可使鎮痛藥物在患者的血漿中保持有效而穩定的濃度,從而更好地發揮鎮痛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在意識恢復后的不同時間點其在活動狀態和靜息狀態下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在手術結束48 h后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通過本次研究可知,與使用皮下鎮痛泵進行術后鎮痛的效果相比,為四肢骨折術后患者使用靜脈鎮痛泵進行鎮痛的效果更好,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
[1]沈錦春,楊建軍.超前鎮痛的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3):208-210.
[2]LI Jun-ling,LIU Zhen-guo,MU Ai-zhen.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subacromial analgesia after arthrocopic shoulder surgery. Orth opedic Journal of China,2014,22(16):1449-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