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玲,蔡永雪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孕產婦的健康狀況及進行分娩的安全性一直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1]。對孕產婦實施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提高其孕產期健康狀況及分娩安全性的關鍵。臨床實踐證實,對孕產婦實施常規產科護理的效果欠佳,可使孕產婦及其胎兒的健康受到較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有報道指出[2],對孕產婦進行包括孕期保健指導、圍產期宣教等在內的整體護理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孕產婦進行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分娩的96例孕產婦。將這些孕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8例孕產婦。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孕產婦進行孕期體檢、會陰部清潔指導、營養調護、孕產期保健知識教育等常規的產科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孕產婦進行整體護理干預,護理方案如下:1)孕期保健指導。為孕產婦開辦門診孕期保健知識培訓班,每天上午安排一名護理人員對孕產婦進行保健知識的宣教,為其講解孕產期營養攝入的要求,指導其合理地補充營養素及進行胎教、自數胎動的方法。要求孕婦每3個月至少接受一次孕期保健知識培訓。為孕產婦建立產檢冊,對孕12周的孕婦進行首次產檢并為其建冊。此后,定期對孕產婦進行產檢,并針對其宮高、腹圍等情況對其進行保健指導。2)心理護理。與孕產婦進行深入的交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改善其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整其心態,幫助其適應從孕婦到新生兒母親的角色轉換過程。在產婦分娩時,針對其出現的緊張、焦慮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慰,幫助其順利完成分娩。3)圍產期宣教。在產前為產婦講解臨產的征兆、應對措施、分娩的過程、分娩技巧及進行自然分娩的益處。在產婦分娩后為其講解產后的注意事項,使其掌握進行母乳喂養、為新生兒沐浴、對新生兒進行撫觸及護理的正確方法及要點。指導產婦在產后攝入充足的營養,并進行適當的運動,促使其較快地康復。4)產后全程護理。在產婦分娩后,為每例產婦及其新生兒配備一名責任護士,全程監護產婦的精神狀況、產后的出血量、排便及飲食的情況,并為其制定產褥期的護理計劃、新生兒護理計劃及母乳喂養指導計劃。指導產婦掌握對新生兒進行哺乳的技巧。對產婦所產新生兒的睡眠情況、排便情況及生命體征等情況進行密切的監測,并對其新生兒進行營養攝入管理、臍部護理等綜合性護理。
在兩組孕產婦出院前對比分析其對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住院的時間、出現抑郁情緒、焦慮情緒的情況及發生妊娠糖尿病(GDM)、產后出血的情況。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 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兩組孕產婦發生抑郁、焦慮情緒的程度。
采用最新的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對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率、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較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對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產后住院的時間較短,其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較低(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產后住院的時間、HAMA評分及HAMD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兩組孕產婦產后住院的時間、HAMA評分及HAMD評分的比較(分,±s )
注:①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產后住院的時間(d) HAMA(分) HAMD(分)觀察組 48 3.65±0.87① 8.56±4.03① 10.33±4.01①對照組 48 4.82±1.50 15.94±5.55 16.54±5.21
觀察組孕產婦GDM的發生率為6.25%,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4.17%。對照組孕產婦GDM的發生率為20.83%,其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18.85%。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GDM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實踐證實,護理人員若未對孕產婦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其可能會因缺乏孕產期保健知識、擔心分娩結局不良而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或因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而發生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妊娠期并發癥,進而使其自身及其胎兒的健康受到顯著的影響[3-4]。近年來,包括孕期保健指導、建立產檢冊、健康教育在內的整體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對孕婦進行孕期保健指導可顯著提高其進行孕期自我保健、自我護理的能力。為孕產婦建立產檢冊可有效監控其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而及早對其進行治療。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可使其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分娩的安全性,預防分娩并發癥[3]。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對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率、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均較高(P<0.05)。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產后住院的時間較短,其HAMA評分及HAMD評分均較低(P<0.05)。與對照組孕產婦相比,觀察組孕產婦GDM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孕產婦進行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對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能有效改善其抑郁、焦慮的情緒。
[1]鄭巧玲,葉紅.整體護理對產科護理質量及母嬰健康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49-50.
[2]唐惠艷,王成剛,劉海靜.孕期保健操對母兒體重的影響研究[J].護理研究 ,2013,27(3):238-238.
[3]肖廣金.產前健康教育對產科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s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