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峰,趙慶芬
(山東省東平縣中醫院外科,山東 東平 271500)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疾病。該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為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部位。臨床上主要使用腫瘤切除術治療該病[1]。使用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時,可使用多種方式做切口[2]。其中,環乳暈切口是對患者造成創傷最小的切口。為探討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效果,山東省東平縣中醫院對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27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間山東省東平縣中醫院收治的27例乳腺纖維瘤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30.5±1.2)歲;其腫瘤的直徑為1~5 cm,腫瘤的平均直徑為(3.2±0.6)cm;其腫瘤至乳暈的距離為3~4 cm,腫瘤至乳暈的平均距離為(3.3±0.3)cm;其中有9例患者的單側乳房發生病變,有18例患者的雙側乳房發生病變。
對這些患者均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術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B超檢查,明確其腫瘤的位置和大小。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對術區皮膚進行消毒。在腫瘤所在象限對應的乳暈邊緣做長度為3~4 cm的弧形切口,切開皮下脂肪。使用拉鉤擴大切口。順著大乳管潛行分離皮下組織與乳腺組織。若腫瘤與乳暈的距離稍遠,則利用拉鉤牽拉開皮瓣,將腫瘤推到切口附近。楔形切除腫瘤及其附近的乳腺組織。用電刀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使用3.0可吸收縫合線縫合乳腺組織。使用5.0可吸收縫合線縫合切口。對切口進行加壓包扎。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持續的時間。觀察這些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切口甲級愈合,其雙側乳房的形態對稱。有效:患者的切口甲級愈合,但其患側乳頭不能自然挺立,其患側乳房輕微變形。無效:患者切口的顏色較深,未能在短時間內愈合,其雙側乳房不對稱??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病情復發的情況。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其術中的出血量為(20.5±4.9)ml,其手術持續的時間為(25.3±3.2)min。在這些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20例,為有效的患者有5例,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59%(25/27)。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這些患者均未發生乳頭壞死、皮下積液等并發癥,有2例患者的病情復發,其病情的復發率為7.40%。
乳腺纖維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乳腺疾病。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青春期后的女性。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失衡、其機體對雌激素過度敏感等[3]。該病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可伴有乳腺增生[4]。該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灶可能會惡化[5]。臨床上主要使用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女性越來越重視身體的美觀性。使用傳統的放射狀切口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雖然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雙側乳房不對稱,手術切口形成的瘢痕較明顯[6]。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手術切口小,患者術后不易發生并發癥。乳暈部位的皮膚色素沉著,在該部位做切口,該部位原有的皺紋及結節樣皮脂腺可掩蓋手術切口形成的瘢痕,不影響其乳房的美觀性[7]。
目前臨床上關于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研究較多。于海洋[8]對24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放射狀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對另外24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使用放射狀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相比,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其乳房的對稱率、美容效果的滿意率等更高,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夏聯山[9]對35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傳統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對另外35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使用傳統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相比,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黃錫冰[10]對33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結果其術后雙側乳房的對稱率為87.88%,其手術瘢痕的可接受率為90.91%,其術后病情的復發率為3.03%。上述研究的結果與本次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使用環乳暈切口腫瘤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效果顯著,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