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莉
(綿竹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200)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1-2]是指為患者采用腎穿刺造瘺的方法建立手術通道,并在X線或超聲的引導下及在腎鏡的直視下,用碎石器械對其結石進行粉碎并將其取出的手術。近年來,mPCNL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首選手術方法。但若不能對接受mPCNL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其在術后可發生多種并發癥。發熱是接受mPCNL后的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本文主要對接受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后的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進行綜述。
對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進行mPCNL,可使細菌經其手術切口進入到血液中,進而導致其術后出現發熱。王家勇[3]在研究中將96例接受mPCNL的患者隨機分為非發熱組和發熱組。通過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后發現,合并有尿路感染是導致接受mPCNL后患者發熱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黃晉[4]在研究中發現,在19例接受mPCNL后發熱的患者中,合并有尿路感染患者的占比(79.01%)高于未患有尿路感染患者的占比(20.99%)。由此可見,患者合并有有尿路感染是導致其接受mPCNL后發熱的影響因素之一。有研究資料顯示,大部分尿路感染患者均為感染細菌所致,但有少數尿路感染患者為感染真菌所致。目前,臨床上較少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對其尿液進行尿培養檢查。因此,難以證實患者患有何種類型的尿路感染可導致其術后出現發熱。
泌尿結石患者常合并有細菌感染。有研究資料顯示,對患者的結石進行細菌培養的陽性率高于對其中段尿進行細菌培養的陽性率[5]。Liu M等[6]對PCNL患者的結石、腎盂尿、中段尿的標本進行細菌培養,結果是其陽性率分別為36.8%、20.6%及11.5%。該研究與Mariappan P等研究的結果類似。在腎結石患者腎盂壁未受損的情況下,其腎盂壁可對細菌進行抵抗。對患者進行mPCNL,可破壞其腎盂壁的正常組織和結構,使毒素或細菌經其腎盂壁的傷口進入到血液中,進而導致其術后出現發熱。
對患者進行mPCNL時,因手術器械的體積小,為確保操作者手術視野的清晰及提升手術的效率,需用高壓灌注泵確保其腎盂內壓力在150~250 mmHg之間,以擴大其手術通道。朱倫鋒學者[7]將153例接受mPCNL的患者隨機分為無吸引組和有吸引組。對吸引組患者在術中采用負壓裝置降低其腎盂內的壓力。對無吸引組患者不采用負壓裝置減低其腎盂內的壓力。研究的結果顯示,無吸引組患者術后3 d的平均體溫高于有吸引組患者。這一研究表明,對接受mPCNL的患者在術中控制其腎盂內壓力,可降低其術后發熱的發生率。
易睿[8]在研究中指出,對患者進行mPCNL,若其出現腎盂及腎盞撕裂或集合系統積水時,可增加其身體吸收灌注液的量。患者身體吸收灌注液的量與對其進行灌注的流速及手術的時間等存在相關性。對患者進行mPCNL時,可造成其術中出血及身體受損,使其身體吸收灌注液的量增多。內毒素和細菌可隨著灌注液流入術中患者的血液中,進而使其術后出現發熱的癥狀。
1)患者有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的治療史。mPCNL為患者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失敗后首選的治療方法之一。有學者指出,對患者進行體外震波碎石術可使其被粉碎的小塊結石分布在其腎盂與腎盞中,加大對其進行mPCNL的難度。潘翠青[9]指出,有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史是接受mPCN后患者出現發熱的危險因素之一。2)對患者進行mPCNL時,對其輸尿管或腎臟收集系統進行穿刺,可使其尿液外滲到腹腔或腎周,導致其發生腹腔積液、腎周血腫,從而使其被細菌感染,導致其術后出現發熱。以往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mPCNL后的患者中,發生腹腔積液及腎周血腫所致發熱患者的占比為9%。這一研究結果與陳家勝[10]等研究的結果一致。3)患者的腎造瘺管位置發生移動或其體內的血凝塊、碎石堵塞輸尿管及腎造瘺管,可使其引流不暢,導致其發生術后發熱。有研究資料顯示,對11例mPCNL后高熱患者進行CT檢查及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中有5例患者存在輸尿管引流不暢的情況,有3例患者存在腎造瘺管位置較深的情況。
1)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藥物敏感試驗及中段尿培養檢查。若患者合并有尿路感染或腎積水,需根據其具體的病情確定是否對其進行腎穿刺引流術或逆行氣管插管等。2)mPCNL為清潔-污染手術,在對患者進行mPCNL前,可根據其進行病原學檢查的結果,適當地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氟喹諾酮類藥物為臨床上對接受mPCNL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的首選藥物。該類藥物可在患者的尿液中保持較高的濃度。
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緩解其恐懼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告知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的原因,讓其不必過分擔心。囑術后出現發熱的患者多臥床休息,并保持其病房內的安靜,告知其休息的目的和重要性。定時為患者翻身,注意為其翻身的動作要輕柔,以避免其引流管發生彎折或損傷其皮膚。為患者定期更換被褥,保證其被褥的柔軟、清潔及干燥。待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后,指導其進行適量的運動,并讓其隨時補充水分和營養。對術后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囑其在出汗時用溫水擦拭皮膚,勤更換濕褲和濕衣。
接受mPCNL后患者的體溫若>38.5℃,需為其進行物理降溫。林娟等[11]對接受mPCNL后患者進行個性化舒適體位護理時發現,對術后發熱的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術后發熱患者進行酒精擦浴,具有降溫時間短、降溫速度快等特點。若使酒精的溫度比人體皮膚的溫度高2~3 ℃,對患者用此酒精進行擦浴,可加快其血流的速度,擴張其血管,使其皮膚的溫度升高、毛孔增大、汗液分泌加快,從而帶走其身體的熱量。需要注意的是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時,要禁止擦拭其項部、腹部及心前區。對患者進行擦浴時,要密切觀察其表現,若其神態、面色、脈搏及呼吸等發生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擦浴。也可為患者采用冰袋冰敷,在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并頻繁為其更換冰敷的位置,以避免凍傷其皮膚。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后,每0.5 h為其測量1次體溫。
有學者指出[12],采用“冷圍巾”聯合退熱藥對患者進行降溫的效果顯著。mPCNL后患者的體溫>39℃時,其可出現驚厥、意識障礙等情況,對其進行物理降溫的效果若不理想,需及時為其使用退熱藥進行降溫。為患者選擇退熱藥時要考慮退熱藥的半衰期和藥理作用,為其使用退熱藥的時間可選擇其體溫的上升期。必要時,可為患者使用小劑量的激素進行治療,以避免其發生感染性休克。在對患者使用退熱藥進行降溫后,每0.5 h為其測量1次體溫。
術后,定時為患者擠壓尿管和腎造瘺管,以防其碎石、血凝塊堵塞管腔。觀察并記錄患者引流液的量、性質及顏色。若患者腎造瘺管上的敷料發生潮濕、漏尿等,需考慮是否有碎石或血塊堵塞其引流管,可適當地為其擠壓引流管的管道,以恢復引流管的通暢。為患者定時更換敷料,保持其傷口的干燥。維持患者的腎內低壓及保證其引流袋的位置不得高于床面,并及時為其傾倒引流液,以避免其引流液倒流[13]。定期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或采用輸尿管鏡進行探查,觀察其腎造瘺管和雙J管的位置是否良好,必要時為其重新置管,及時調整其雙J管的位置,降低其出現發熱的可能性。
目前,臨床上對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常進行mPCNL,但其術后易出現發熱等癥狀。接受mPCNL的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的影響因素有其合并有尿路感染、受到結石處的細菌感染等。接受mPCNL的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的護理措施有對其進行病原學檢查、心理護理、基礎護理、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等。筆者認為,護理人員還需進一步探索和發現接受mPCNL的患者術后出現發熱的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以減輕其痛苦,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