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陳 雪,張 銳,楊智紅,吳先均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院,四川 成都 610501)
灸法即艾灸療法,是我國一種傳統的中醫特色療法?!鹅`樞·官能》中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泵鞔顥{在《醫學入門·針灸》中云:“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具有特殊的治療特點及適應范圍。某些病邪的“病位”特殊,進行針刺和藥物治療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卻可以通過灸法治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使用不同的灸法對其進行治療,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行氣、回陽固脫、升陽舉陷、消瘀散結、拔毒瀉熱、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本次研究重點分析了使用灸法治療帶狀皰疹、混合痔術后尿潴留、腹部手術后慢性腹痛的方法、效果和原理。
韓某,男,63歲。2017年2月21日到我院就診。主訴3天前無明顯誘因發生左側面、耳、頸部皮膚燒灼樣疼痛,夜間尤甚,并伴有頭痛。患者重視該癥。2天前,患者疼痛部位出現簇集狀水皰,遂到我院就診。經查體發現,患者左側面、耳、頸部有陣發性刺痛伴燒灼感,存在頭痛、耳鳴、納差、口苦等癥狀,其性情急躁,口干欲飲,不寐,大便稠,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舌下瘀筋明顯,脈數?;颊咦髠让娌考t腫,局部皮膚溫度增高,左側面頰、耳周、頸部水皰部分融合,水皰間皮膚正常,部分水皰破損,滲出分泌物已凝結。中醫診斷該患者的病情為肝膽濕熱證——蛇串瘡。西醫診斷該患者的病情為帶狀皰疹。
為患者使用針刺配合灸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對患者患部皮膚進行消毒,用毫針沿疼痛部位由外緣向中心進行圍刺。進針角度與皮膚呈15°角。根據患者疼痛的范圍決定使用的針數和進針的深度。得氣后,將艾條點燃,在針刺區域進行回旋灸,以患者有舒適的溫熱感為宜。針灸時間約為10~15分鐘。將青黛散用醋調和,外敷于患者的患部。首次治療后,患者自覺灼熱、疼痛感減輕,當夜即能入睡。連續治療7天后,患者局部疼痛的癥狀明顯減輕,其水皰基本吸收,大部分水皰結痂脫落,面部腫脹的癥狀消失。連續治療10天后,患者的水皰完全吸收,痂皮基本脫落,患處有輕微色素沉著。
帶狀皰疹屬于中醫理論中“蛇串瘡”、“纏腰火丹”、“蜘蛛瘡”等范疇。該病的病因為肝郁化火,濕熱毒邪郁滯經絡,氣機不暢,瘀血內停。對患處進行圍刺可起到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清熱利濕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使濕毒從表而出。在此基礎上,根據以熱治熱的理論使用灸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可“引郁熱之氣外發”?!锻饪普凇分杏涊d:“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瘡竅,使內毒有路而外發,誠為瘡科首節第一法也?!盵1]
高某,男,64歲。2017年3月20日因肛門反復疼痛、腫物脫出10余年,病情加重3天而入院。經查體發現,患者肛門疼痛,有腫物脫出,局部水腫明顯,舌紅,苔黃厚膩,舌下瘀筋明顯,脈弦?;颊呋疾〉臅r間較長,且反復發作,對其進行手術治療。術后患者小便不能自解。對患者進行常規對癥處理后,其小便仍不能自解,且腹脹難忍。患者不愿進行導尿術,也不愿使用針刺療法輔助其排尿。
為患者使用灸法配合耳穴壓豆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取其神闕穴、關元穴、中極穴、氣海穴為治療穴位。讓患者取仰臥位,暴露其腹部。取適量純凈、干燥的細白鹽,放入患者臍中,將臍填平。在鹽上放一厚約0.2~0.3 cm的姜片。在姜片上使用艾柱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一般灸3~5壯艾柱。將艾柱點燃,對關元穴、中極穴、氣海穴進行回旋灸,每個穴位灸10~15 min,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將王不留行籽貼在患者耳部上的膀胱、腎、輸尿管、交感、神門、肛門反射區。由輕到重按壓王不留行籽2~5 min,直至其耳部產生酸、麻、脹、痛、熱的感覺。每3~5小時按壓一次。留籽3天。治療后患者小便自解,腹脹得到緩解。
尿潴留屬于中醫理論中“癃閉”的范疇。該病患者病變的部位主要在膀胱。《素問·宣明五氣論》中云:“膀胱不利為癃。”這說明,膀胱氣化不利是尿潴留的基本病機。中醫認為,手術過程中,刀刃切割會損傷脈絡,使血溢脈外,產生瘀血,導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使患者的膀胱氣化失常,小便不能自解。神闕穴、氣海穴均為任脈之穴。神闕穴為經絡之總樞,經氣之海。灸神闕穴可起到交通心腎、行氣利水的作用。灸氣海穴可起到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的作用。關元穴為小腸募穴、足三陰與任脈之交會穴。灸關元穴可起到培元固本、補益下焦、增強膀胱氣化的作用。中極穴為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膀胱募穴。灸中極穴可起到培補元氣、通利三焦、促進膀胱氣化的作用。同灸以上各穴,能起到溫陽固腎、培補元氣、通調三焦、行氣利水的作用?,F代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灸神闕穴、關元穴、中極穴、氣海穴,可松弛痙攣的尿道,改善排尿功能。耳與臟腑的關系非常密切?!鹅`樞·口問》中記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內徑·陰陽應象大論》中云:“腎主耳……在竅為耳?!薄鹅`樞·經脈》中記載:“膀胱足太陽之脈,……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1]。因此,刺激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促進患者膀胱、腎的蒸騰氣化,起到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蘇某,女,56歲。2016年9月20到我院就診。患者主訴,其1年前行闌尾切除術,術后半年感到手術切口處隱痛不適。患者到醫院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均正常?;颊呶粗匾曉摪Y。此后患者的該癥狀逐漸加重,遂到我院就診。經查體發現,患者右下腹部有隱痛,局部稍有壓痛,皮膚溫度正常,常感到頭昏乏力,睡眠質量差,入睡困難,大便不暢,舌淡,苔薄白,脈細。中醫診斷該患者的病情為氣血虧虛兼血瘀證。
為患者使用灸法配合超短波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取手術切口部位、神闕穴、血海穴、氣海穴為治療部位。讓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其治療部位。先灸神闕穴。對神闕穴進行隔物灸。根據姜纖維的方向縱向切下一厚度約0.2~0.5 cm的姜片。在姜片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將姜片蓋在神闕穴上。在姜片上使用艾柱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一般灸5~10壯艾柱。然后灸血海穴、氣海穴。對血海穴、氣海穴進行溫和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所選穴位,使艾條頭部距皮膚2~3 cm。每個部位灸10~15 min,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最后灸患者手術切口部位。對該部位進行溫和灸。具體方法與灸血海、氣海穴相同。治療后讓患者飲用適量的溫開水,休息30分鐘。然后對患者使用超短波療法進行治療。打開超短波治療儀的電源,將機器預熱。然后將兩個電極片分別放在患者的右下腹部及相對的腰部。將治療儀調節到2~3檔,對患者進行治療,以其有溫熱感為度。每次治療的時間為30 min。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7天后,患者右下腹隱痛的癥狀消失,其頭昏、乏力的癥狀得到改善。
中醫認為,手術可影響患者臟腑的功能,使其氣化功能失常,發生氣滯、氣虛、血瘀及脈絡不通、不榮的情況,進而引發疼痛。使用灸法治療腹部手術后慢性腹痛,可起到調和氣血、溫經通絡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醫學入門》中云:“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边@說明,灸法不僅可以治療寒證、虛證、久病,臨床醫生只要對病邪辨證準確,也可使用灸法治療熱證、實證。使用灸法治療疾病操作簡單、經濟方便。中醫應靈活運用這種中醫特色療法,辨證施治,為患者解除病痛。
[1]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