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蕓蕓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分為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兩種類型。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1]。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的病程普遍較長,對其進行保守治療的效果欠佳。近年來,臨床上對該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顯現出良好的效果。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的體質較差,多合并有基礎性疾病,其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因此其在術后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等),從而可影響其術后康復。近年來,有學者指出,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2例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在本研究的患者中,排除不具有進行手術治療指征、有肝臟手術史、病歷資料缺失、存在意識障礙及不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將這10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8)和觀察組(n=54)。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4例(占70.83%),女性患者有14例(占29.17%);其年齡為69~82歲,平均年齡為(73.46±4.32)歲;其中,有肝內膽管結石患者23例(占47.92%),有肝外膽管結石患者16例(占33.33%),有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9例(占18.75%)。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占70.37%),女性患者有16例(占29.63%);其年齡為68~81歲,平均年齡為(72.62±4.17)歲;其中,有肝內膽管結石患者25例(占46.30%),有肝外膽管結石患者18例(占33.33%),有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11例(占20.37%)。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觀察并記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保持其呼吸通暢,為其持續吸氧6~12 h。注意觀察其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定期更換其引流袋,并保持其引流管通暢。耐心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腹脹、腹痛等情況,積極預防其術后發生并發癥。術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方法是:1)進行心理護理。術后,以誠懇、熱情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感受。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并為其介紹手術成功的病友,以緩解其術后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使其積極地配合后續的治療。2)進行病情及生命體征監測。術后12 h內,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注意觀察其尿量、引流量及大便的性狀。每隔2 h為其測量1次體溫,若其體溫下降,應注意為其保暖。若其體溫升高,應及時對其進行物理降溫。3)進行疼痛護理。術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在不影響患者的病情和睡眠質量的前提下,可采用注意力轉移法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若患者的疼痛感較為強烈,難以忍受,應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治療。4)進行飲食指導。在患者麻醉清醒且無明顯的消化道反應后,可讓其口服適量的葡萄糖溶液。術后6 h,讓患者進食適量的流質食物,然后逐漸讓其進食易消化、清淡且營養豐富的軟食。5)進行運動指導。術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術后24 h內,協助患者進行床上的被動運動(如協助其伸展肢體、按摩其關節和四肢、協助其變換體位等)。術后24~48 h,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坐起、下床、站立及行走等運動。運動的范圍和強度應由小到大,運動的類型應由簡單到復雜。
將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個等級。有效:經治護,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術后未出現并發癥或出現輕微的并發癥,且其精神狀態良好。無效:經治護,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或未改善,其術后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其精神狀態一般或較差。有效率=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結石的復發率。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術后身心的舒適度。此問卷的分值為0~5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身心越舒適。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身心舒適度的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術后身心舒適度的評分及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術后結石的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術后結石復發率的比較[%(n)]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在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臨床上對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臨床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進行護理的關鍵是縮短其康復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及避免其結石復發。過去,臨床上對接受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主要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病情觀察、引流護理等),但效果一般,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結石的復發率均較高[3]。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對此類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改善其不良情緒,強化其健康意識,從而可使其積極地配合后續治療;對其進行病情及生命體征監測,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其出現的異常情況,從而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4-5];對其進行疼痛護理,能減輕其術后的疼痛感,提高其身心的舒適度;對其進行飲食指導,能為其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促進其康復;對其進行運動指導,能促進其胃腸蠕動,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6]。
綜上所述,對進行手術治療后的老年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顯著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結石的復發率,提高其身心的舒適度,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1]何慢.老年患者肝內外膽管結石的術后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3(11):1989,1992.
[2]汪小平,羅秀榮,黃海英,等.膽管結石患者術后精神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322-1324.
[3]儂麗彬.舒適護理在老年肝膽管結石手術中的應用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7):154-155.
[4]邊俊霞,成杰,王偉,等.護理干預措施預防超高齡肝內外膽管結石病手術治療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評價[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6):905-908.
[5]尹丹鳳.肝內膽管結石肝部分切除術患者的術后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09(4):204-205.
[6]王桂香,許雪梅,王鑫,等.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行ERCP的優質護理體會[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9(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