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有了顯著的發展,因此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成為了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一項工作,而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成為了現階段教育者繼續解決的問題。中國近代史綱要作為集理性、歷史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大學素質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將對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教育功能進行探索。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綱要教育功能
引言:社會的進步,帶動了社會群體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如何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成為了現階段教育者重點研究的課題。中國近代史綱要是一門大學生必修課程,而通過中國近代史綱要的課堂教學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素質、人文素質等進行提升,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教育功能,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一、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中最重要的一項素質。大學生是社會上非常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整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學校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面對是非問題時有一定的判斷力和抉擇能力,繼而保證我們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始終保持不敗。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大學生經過課堂學習之后,能對我們國家、民族的歷史更加了解,培養他們愛國精神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繼而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教師需要借助詳細真實的歷史資料,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豐富,適時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1]。
(一)培養愛國精神
對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可以通過描述我們國家從主權獨立的封建帝國轉換為被人掠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過程,讓學生能充分認識資本主義的宰割帶給我國人民的災難,使學生了解到中國革命的重要性及進步性,并且能積極地繼承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弘揚我國民族精神,繼而培養愛國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
(二)引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引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述我國近代社會中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等因為受到階級的限制,不能實現民族獨立以及解放人民的艱巨任務,而只用中國共產黨能承擔此任務[2]。其次通過比較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所提出的政治主張,來讓學生認識到選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正確性,繼而加強他們對共產黨領導的愛戴和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樹立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3]。
二、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一種能體現大學生精神風貌和氣質的高等人才必備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指的是將語言文字修養、歷史修養等人類優秀的人文學科利用環境熏陶以及知識傳遞,來進一步升華為修養、氣質等品質。由于之前我國對蘇聯教育進行模仿,重點關注專業和技能教育,而不重視人文教育,就使得了大學生普遍缺乏人文精神和素質,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學生在審美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上有著不小的缺陷。
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不僅理論性高,其歷時性也不低,因此通過學習歷史來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是這門學科的重點功能。中國近代史綱要的主要內容是描繪我國一百六十多年來實現人民解放、民族獨立的過程,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雖然比較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來說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內容還是將政治史、文化史、外交史等都包含在里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開展一系列的調研活動,在課堂上適時的增加文學、藝術、哲學等知識,并進行演講、辯論,提高這門學科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繼而使其人文素質也得到提高。
三、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創新素質指的是創造發明的能力,這項素質是為社會培養新型人才的關鍵。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只有自然科學類學科才能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而忽視社會科學類學科[4]。中國近代史綱要就是社會科學類學科中的一門,這門學科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還可以提升其創新素質。在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中,通過講述近代歷史人物的創新成就以及創新事跡來提升學生的創新理念與精神,比如,教師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重點突出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勇于突破束縛,并用于創新,大膽地將實際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結合在一起,探索出新革命道路的事跡,來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今社會進步的腳步越來越快,因此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需要文化自信,而實現文化自信的關鍵一步就是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進行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積極探索該課程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以及創新素質的教育功能,繼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毛莉.淺析“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切入點研究[J].理論觀察,2014,(5):76-77.
[2]何火萍,傅義強.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對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考[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2):139-141.
[3]李菲.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與抗聯精神的培育研究與實踐[J].赤子,2017,(11):85.
[4]顧曉靜,黃方紅.“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育教學與唯物史觀培養[J].沈陽大學學報,2011,(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