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 楊秋蓉
摘要:由于Pt昂貴、稀少,碳材料作為氧還原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碳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烯、有機金屬骨架(MOF)、碳納米管等等。然而,碳材料直接用于氧還原反應的催化效果并不理想,適當的進行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催化活性。本文主要綜述了近年來Fe-X-C(X=S、N)材料在電催化氧還原反應中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Fe-X-C(X=S、N)結構;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為了克服貴金屬催化劑的缺點,研究人員做了很多的嘗試來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NPMCs)。有大量報道表明,Fe-X-C(X=N、S)材料,作為NPMCs中的一種,在酸性和堿性電解質中顯示出非常高的氧還原(ORR)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其中某些催化劑的活性(如起始電勢、半波電勢等)甚至能與傳統的Pt/C催化劑相媲美并且顯示出更好的穩定性[1-3]。因此,現今許多關于碳材料催化氧還原反應的研究均集中于Fe-X-C(X=N、S)材料。
Fe-N-C材料
近年來,摻氮石墨烯復合材料作為燃料電池催化劑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由于受到氮原子的影響,整個體系的自旋密度和電荷分布發生了改變,在石墨烯表面形成了“活性區域”,這種“活性區域”可以直接作為活性位參與催化反應,也可以摻雜金屬原子來參與催化反應,并表現出與石墨烯不同的性能[4]。2015年,李賞等以聚吡咯為配體,摻入石墨烯,合成了石墨烯負載Fe-N/C復合型材料[5]。實驗測定了不同熱解溫度下產物的XRD圖。結果表明,800℃是最佳溫度。接著,對比了熱處理前后的SEM照片和TEM照片。文章指出,金屬Fe基納米顆粒和無定形碳的相互作用可以促進碳的石墨化轉化。含氮石墨化結構的形成對催化劑活性點數量的增加有促進作用。而后測定了不同含量摻氮石墨烯所形成產物的伏安特性曲線。結果表明,當摻入量為25%時,催化劑具有最優氧還原活性。并且,其耐久性高于商業Pt/C催化劑。
非金屬N與金屬共摻雜的富勒烯(C60)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路戰勝等從理論上系統地研究了FeN4摻雜的C60上的ORR反應[6]。研究發現FeN4是ORR的活性中心。然而,反應路徑的勢壘過高,該材料并不能作為ORR催化劑。Liu等在2007年研究了FeN4碳納米管[7]。他們通過實驗合成出了高純度的FeN4碳納米管,并證明該材料具有高的ORR活性。實驗也同時指出,其氧還原活性來自于FeN4。
Fe-S-C材料
金屬有機骨架(MOF)由金屬中心和有機基團組成,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框架結構。早期研究中有關MOF作為催化材料的研究極為少見。而近年來,卻急劇增加。MOF作為催化劑有以下優點:(1)具有大的比表面積;(2)通過改變金屬離子與有機物配體,可以靈活方便地調整其性質(如孔徑的擴張或壓縮),具有均一可控的孔徑尺寸使它對反應物和產物具有像分子篩的“擇形催化”特性;(3)MOF是多孔晶體材料,具有很高的空隙率,完全暴露的金屬離子利用率可以達到100%。這些都為催化發生創造了條件。2015年,有人運用理論計算研究了MOF中MC4S4納米片(M=Fe、Co、Ni、Ru、Rh、Pd、Os、Ir、Pt)的氧還原催化活性[8]。文章計算了限速步的?G值,結果表明IrC4S4具有最高的氧還原催化活性。同時,FeC4S4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隨后的抗中毒性計算中,我們還可以發現甲醇、甲酸以及乙醇的存在并不會影響FeC4S4的催化效果。
結語
至今為止,碳材料在電催化領域已經得以廣泛發展。其中,Fe-X-C結構也得到了大量研究。在不同的碳材料中引入Fe-X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引入之后的材料并不一定都能用作ORR催化劑。2017年,孫世剛課題組合成出Fe/N/C非貴金屬催化劑,再引入S摻雜[9]。證明了S摻雜對氧還原催化活性的促進作用,該研究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分析了S摻雜促進Fe/N/C催化劑的氧還原活性的原因。研究結果對于理解非貴金屬催化劑的活性中心,進一步理性設計高性能的氧還原催化劑有積極作用。因此,對于碳材料以及Fe-X-C結構研究的探索仍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M. Lefèvre, E. Proietti, F. Jaouen, J. P. Dodelet. Iron-based catalysts with improved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y i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Science, 2009, 324(5923): 71?74.
[2]G. Wu, K. L. More, C. M. Johnston, P. Zelenay.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derived from polyaniline, iron, and cobalt. Science, 2011, 332(6028): 443?447.
[3]J. Tian, A. Morozan, M. T. Sougrati, M Lefèvre, R. Chentz, J. P. Dodelet, D. Jones, F. Jaouen. Optimized synthesis of Fe/N/C cathode catalysts for PEM fuel cells: a matter of iron-ligand coordination strength.Angew. Chem., 2013, 125(27): 7005?7008.
[4]L. Zhang, Z.Xia.Mechanisms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for fuel cells. J. Phys. Chem. C, 2011, 115(22): 11170?11176.
[5]李賞,李沛,趙偉,康歡,潘牧.石墨烯負載Fe-N/C復合型氧還原催化劑[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5,36(09):1737? 1742.
[6]薛潔,王歡歡,王裔喆,李碩,路戰勝,楊宗獻.FeN4摻雜對富勒烯催化特性調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16,33(06):1031?1035.
[7]J. Yang, D. J. Liu, N. N. Kariuki, L. X. Chen.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built-in FeN4 active sites for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xygen. Chem. Commun., 2008 (3): 329?331.
[8]P. Zhang, X. Hou, L. Liu, J. Mi, M. Dong. Two-dimensional π-conjugated metal bis(dithiolene) complex nanosheets as selective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J. Phys. Chem. C, 2015, 119(50): 28028?28037.
[9]陳馳,張雪,周志有,張新勝,孫世剛.S摻雜促進Fe/N/C催化劑氧還原活性的實驗與理論研究[J].物理化學學報,2017,33(09):1875?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