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月
(四川省攀枝花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進行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某些新生兒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多數新生兒家長在新生兒進行手術前后易出現抑郁、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從而可影響其對手術的配合度[1]。臨床研究表明,對進行手術的新生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促使其較快康復,改善其家長的不良情緒。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進行手術的新生兒實施人性化護理對其家長不良情緒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手術治療的76例新生兒及其家長(76名)。將這76例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n=38)和觀察組(n=38)。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6例;其日齡為1~26 d,平均日齡為(7.5±2.2)d;其中,有進行腸閉鎖手術的患兒19例,有進行胃穿孔手術的患兒8例,有進行消化道畸形手術的患兒4例,有進行其他類型手術的患兒7例。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5例;其日齡為2~25 d,平均日齡為(8.1±2.4)d;其中,有進行腸閉鎖手術的患兒18例,有進行胃穿孔手術的患兒7例,有進行消化道畸形手術的患兒6例,有進行其他類型手術的患兒7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在對照組患兒家長中,有男性17名,女性21名;其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38.15±6.47)歲;其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15名,有中專和高中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15名,有大專和本科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7名,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1名。在觀察組患兒家長中,有男性15名,女性23名;其年齡為23~62歲,平均年齡為(37.68±6.36)歲;其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14名,有中專和高中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16名,有大專和本科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6名,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患兒家長2名。兩組患兒家長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新生兒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術前,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和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告知患兒家長進行手術的相關知識,以提高其對手術的認知度和信心。在患兒家長的幫助下做好患兒的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將手術成功的消息及時告知患兒家長,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密切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其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要立即通知醫生。同時,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術后對患兒進行護理的方法,并讓其參與到患兒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對觀察組患兒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1)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主動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告知其患兒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進行手術的目的、方法、必要性、可行性及圍手術期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同時,耐心解答患兒家長的疑問,囑其在術前遵醫囑喂養患兒。(2)對患兒家長進行心理護理:在患兒手術前,絕大多數患兒家長均會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積極地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明確其內心的想法,然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例如,對于因擔心手術的結果而出現不良情緒的患兒家長,護理人員應耐心向其講解手術的安全性與可行性,告知其進行手術是目前治療患兒所患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同時,告知其及早對患兒進行手術,能避免患兒的病情進一步發展,早日解除患兒的痛苦。再如,對于因擔心手術費用過高而出現不良情緒的患兒家長,護理人員應對其表示理解,同時保證合理收費,并再次向其強調實施此次治療的必要性,盡力為患兒提供最優質的服務。(3)對患兒進行基礎護理:術前,協助醫生對患兒進行相應的檢查,提前對其進行備皮。在為患兒清潔皮膚時,動作要輕柔,避免使其產生疼痛感。提前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濕度和光線,將手術所需的儀器和物品準備好。2)術后護理。(1)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心率、血壓、脈搏、體溫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兒出現心率加快、血壓下降、體溫降低或升高、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對患兒進行檢查和救治。(2)對患兒進行切口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兒手術切口的滲血、滲液等情況,及時為其更換敷料。若患兒的切口存在滲出液,應詳細記錄滲出液的性狀、顏色和量,并將記錄的結果及時報告給醫生。注意保持患兒切口的清潔、干燥,定期用酒精對其切口周圍的皮膚進行清潔。在為患兒翻身時,要避免碰觸其手術切口。(3)對患兒進行皮膚護理:新生兒的皮膚較為薄嫩,防御能力較弱。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兒進行皮膚護理。定期與患兒家長一同清洗患兒的臀部,及時為其更換尿布,注意保持其皮膚的清潔、干燥。同時,加強對患兒會陰、腋窩和頭頸處的皮膚進行護理,避免其上述部位發生濕疹。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術后住院的時間和發生并發癥的情況。進行護理前后,用Zung氏自評量表評價兩組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態。Zung氏自評量包括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每個量表均由2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0~4分,患兒的家長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狀態越差。進行護理前后,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率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率。此量表包括健康宣教、基礎護理與心理護理三個指標,每個指標的分值均為0~100分。患兒家長的得分≥85分,表示其對健康宣教、基礎護理或心理護理非常滿意;得分為60~84分,表示其對健康宣教、基礎護理或心理護理基本滿意;得分<60分,表示其對健康宣教、基礎護理或心理護理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術后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見表1。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兒家長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及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3 d和10 d后,觀察組患兒家長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的評分和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家長(P<0.05)。詳見表2。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健康宣教、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患兒家長(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患兒術后住院的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兒家長Zung氏自評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兒家長Zung氏自評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對照組患兒家長(n=38)護理前 52.52±4.68 51.04±4.56護理后3 d 49.63±4.41 48.56±4.20護理后10 d 46.20±4.18 45.24±3.95觀察組患兒家長(n=38)護理前 52.55±4.63 51.09±4.49護理后3 d 42.20±4.01* 40.04±3.81*護理后10 d 38.71±3.84* 36.32±3.65*

表3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有調查數據顯示,96%以上的新生兒家長在新生兒進行手術前后均會出現擔憂、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3-5]。因此,臨床上應對新生兒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保障其治療的安全性,緩解其家長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家長對手術的信心和依從性。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手術的新生兒實施人性化護理,能顯著縮短其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家長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家長對護理的滿意率。
[1]錢小芳,劉桂華,郭斌,等.先天性腸閉鎖患兒家長圍手術期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構建[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5,21(3):8-10.
[2]李美娟,徐娟,劉永忠,等.Zung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應用與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0):1512-1513.
[3]錢小芳,劉桂華,郭斌,等.腸閉鎖患兒家長孕期與圍手術期體驗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2):1124-1126.
[4]何吉瓊,李婷燕.先天性唇腭裂患兒圍手術期家長參與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4):108-109.
[5]馬依拉·買買提,謝俠,陳桂花,等.新疆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對家長手術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9):118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