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丹
(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病理科,新疆 烏魯木齊 650102)
乳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三陰乳腺癌患者是指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患者[1]。本研究主要分析三陰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
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接診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PR、ER、HER-2等受體的表達水平將其分為三陰乳腺癌組(n=17)和非三陰乳腺癌組(n=47)。三陰乳腺癌組17例患者的年齡為41~65歲,平均年齡(52.0±9.6)歲。非三陰乳腺癌組47例患者的年齡為41~65歲,平均年齡(52.0±9.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比兩組患者的絕經狀態、家族史、手術方式、病理組織學分型、病理學分類、腫瘤分期等資料。根據兩組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保乳手術和改良的乳腺癌根治術,參照《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指南》[2]中關于乳腺癌的治療方案對其進行新輔助化療等輔助治療。在術后對其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比較其腫瘤轉移的情況。
對本文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相比,三陰乳腺癌組患者中未絕經的患者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相比,三陰乳腺癌組患者中有乳腺腫瘤家族史的患者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方式、病理組織學分型、病理學分類和腫瘤分期等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在術后24個月內,三陰乳腺癌組患者腫瘤肝轉移、腦轉移的發生率均高于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腫瘤骨轉移、淋巴結轉移、肺轉移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對比[n(%)]

表2 術后24個月內兩組患者腫瘤轉移情況的對比[n(%)]
三陰乳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年齡在50歲以下的女性為此病的高發人群[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相比,三陰乳腺癌組患者中未絕經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與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相比,三陰乳腺癌組患者中有乳腺腫瘤家族史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可見,三陰乳腺癌多發生于有乳腺腫瘤家族史、未絕經的女性。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4個月的術后隨訪發現,三陰乳腺癌組患者腫瘤肝轉移、腦轉移的發生率均高于非三陰乳腺癌組患者(P<0.05)。可見,與非三陰乳腺癌患者相比,三陰乳腺癌患者腫瘤的侵襲性更強。因此其預后通常較差[4]。
綜上所述,三陰乳腺癌多發生于有乳腺腫瘤家族史、未絕經的女性。此病患者腫瘤肝轉移、腦轉移的發生率較高。
[1]周子君, 王佳銘, 王長青,等. 三陰乳腺癌患者80例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6):5994-5995.
[2]朱明華, 陽澤龍, 胡朔楓,等. 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 空軍醫學雜志, 2015,31(2):89-91.
[3]黃凱, 陳夏. 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11):1578-1580.
[4]陳燕玉. 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江蘇醫藥, 2014, 40(24):3037-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