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中國核能電力股份公司
2017年,中核集團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商運機組全年發電量1007.47億千瓦時,上網電量940.25億千瓦時,較2016年發電量增加15.71%,上網電量增加16.04%,再創運行機組發電量新高。2017年中國核電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約占全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的40.69%。
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3111.44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151.9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26.45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23.02萬噸。2017年9月17日,福清4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中國核電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達到17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434萬千瓦。2017年,中國核電商運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全面實現了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2017年,9臺在建機組安全、質量、投資、進度基本受控,均按照計劃有序推進,其中7臺機組主要節點較計劃有所提前。福清核電4號機組9月17日商運。福清5號機組5月25日實現穹頂吊裝,12月24日主管道焊接開始;福清6號機組11月30日環吊全部到場;田灣3號機組12月30日首次并網;田灣4號機組12月29日完成冷試;田灣5號機組9月26日實現穹頂吊裝;田灣6號機組9月9日反應堆廠房+4.65m板砼施工完成。8月25日,三門1號機組現場具備裝料條件;11月15日,三門2號機組熱試開始。
中國核電高度重視設備管理,圍繞“3655”經營管理體系,抓住安全運行主線,2017年重新優化了中國核電設備可靠性管理委員會組織架構,總經理擔任委員會主任、各成員電廠的總經理擔任委員會副主任,強化了領導力,并以委員會及下設的協調組和業務組為抓手,夯實成員電廠設備管理基礎,優化設備管理流程,推進設備管理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打造設備管理隊伍,推廣應用設備管理良好實踐,為中國核電各機組的設備管理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7年7月,為更加系統和規范地指導各成員電廠開展設備可靠性管理工作,持續推動設備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標準化建設與持續性優化,促進設備可靠性管理技術資源的共享,指導和監督設備可靠性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團隊作用,對各成員電廠存在的重大設備問題和共性技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中國核電對原有設備可靠性管理委員會進行了調整優化,重新改組了中國核電設備可靠性管理委員會。
改組后的中國核電設備可靠性管理委員會優化了各職能機構的職責,完善了委員會工作制度,明確了中國核電設備可靠性提升的年度工作目標及思路方法,梳理編制了中國核電設備可靠性提升2018~2020年規劃。中國核電充分發揮設備可靠性管理委員會總體監督協調的作用,推動設立中國核電專家庫、成員電廠設備管理委員會、成員電廠專家庫和專業組,解決機組設備重大缺陷和技術難點問題。同時以委員會及之下的推進組和業務組為抓手,組織完成了中國核電成員電廠關鍵敏感設備管理評估、停堆停機事件專項評估及設備可靠性指標專項評估工作。
參照核電業界廣泛認可的設備可靠性管理流程(AP-913),中國核電建立了科學的設備可靠性管理體系。為了保障體系的良好運作,中國核電以管理流程標準化為契機,推出了標準化的設備管理導則《設備可靠性管理導則》、《設備分級管理導則》、《設備性能監測管理導則》、《系統監督與健康評價管理導則》、《預防性維修管理導則》、《設備可靠性指標管理導則》等,很好地規范了成員電廠設備管理過程。
中國核電制定了標準設備管理導則清單及發布規劃,規定了設備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后續將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布更多的標準化導則文件,各成員電廠按照導則文件的要求開展設備管理工作。統一的設備管理流程和標準促進成員電廠設備管理工作全面系統深入開展,提高了設備管理總體成效。
中國核電以標準組織架構為目標,結合各電廠實際情況,推進了成員電廠以設備工程師/系統工程師為設備管理責任主體的管理機制。2017年各成員電廠均加強了設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挑選了一批具有豐富維修、運行經驗的人員逐步充實設備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隊伍,并開展了隊伍能力建設:對設備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開展了多批次的交流培訓,培訓包括設備管理理念、設備管理體系、設備工程師/系統工程師職責、設備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等基礎知識,也包括如何使用美國電科院(ERPI)資料庫及外部經驗的技能,指導設備工程師/系統工程師以統一的標準化、科學化的方式進行設備管理工作,促進隊伍能力得到提高。
為進一步加強設備管理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完成設備管理攻堅戰,中國核電要求成員電廠完成電廠級設備管理委員會專業工作組組建,目前已經在電廠層面成立了泵、閥門、容器、汽輪機、柴油機、熱工測控、DCS、材料、高壓電氣等多個專業組,形成了成員電廠的專家團隊,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核電的專家團隊。專家團隊在各級設備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技術力量優勢,推動解決重要設備故障的根本原因分析和重大技術問題、重大缺陷的解決。
中國核電吸收轉化美國電科院(ERPI)的可靠性研究成果,自主開發了一套設備信息集成、可靠性分析、性能趨勢監測和評價、預防性維修優化、設備歷史數據共享的技術平臺。目前經過四年的建設,ERDB已初具規模,初步實現了所有運行機組的設備可靠性管理的信息化,各機組的系統監督與健康評價和設備性能監測、預防性維修優化、設備可靠性指標(ERI)、機組熱力性能、絕緣監督、專家庫、關鍵敏感設備管理、資料庫等模塊已上線。ERDB整合了設備各項信息和標準的流程,為各成員電廠的可靠性管理提供了規范和高效的工具和平臺,推進了各成員電廠系統監督、設備性能監測、關鍵敏感設備管理等設備基礎工作的規范開展。
設備可靠性指標是與設備管理相關的運行、維修、工作控制、變更、設備監督、系統監督等各項指標的集合,能以數值和狀態色反映機組設備可靠性狀態和設備管理的綜合水平,為公司的設備管理改進和提升決策提供數據支撐。2017年中國核電在成員公司全面開展設備可靠性指標評分工作,對成員電廠設備可靠性指標評分工作開展專項評估,找出評分工作存在的改進項,推動評分規范客觀公正,目前各運行成員電廠都按程序要求規范開展設備可靠性指標的收集和發布工作。設備可靠性指標的全面應用推動成員電廠及時發現并解決設備管理當前還存在的薄弱環節,促進成員電廠不斷提高機組設備可靠性。
中國核電以專項的方式開展機組減少非計劃停機停堆(減非停)工作,通過減非停專項工作的管理和控制,推進成員電廠加強設備管理,特別是SPV管理工作。中國核電成立了減非停專項組并與成員電廠的減非停專項組建立無障礙接口,對成員電廠的減非停專項計劃實施的跟蹤、督促與協調,夯實了成員電廠設備管理基礎,并全面提升了SPV設備管理。
2017年通過對SPV設備管理要求的全面解讀,中國核電梳理編制了SPV設備管理評估標準,并依據標準,對成員電廠SPV設備管理現狀進行了全面評估,提供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為成員電廠更加有效地提升SPV設備管理,減少非停事件的發生提供了依據。通過梳理SPV設備日常管理要求,中國核電編制了SPV設備管理工作流程圖。并依據流程圖對秦山核電及福清核電的非計劃停機停堆事件進行了SPV管理評估,重點查找具體事件中的SPV管理弱項,有力地促進了設備管理要求在具體實際生產環節的有效落實。
2017年公司非計劃自動停機停堆事件僅為3次,是歷年來的最低值,且優于業界的平均水平。
對于固有可靠性不滿足電廠設計要求的設備,只有通過變更改造才能消除設備對電站安全穩定運行帶來的風險,因此電站的變更改造也是設備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于成員電廠存在的變更改造需求,中國核電各成員電廠設置技術委員會對變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研究,確保能提升設備系統可靠性的項目進入變更改造流程。加強對變更設計方案進行關鍵敏感點審查,確保在提升現有設備可靠性的基礎上不引人新的風險點。
截至目前中國核電已成為EPRI部分模塊的會員,2017年進行專業會議、技術評估/咨詢、人員培訓、技術資料及成果轉化等工作安排,將ERPI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到ERDB中。另外,秦山核電承辦FROG(法碼通核電業主聯合會)第50屆執委會會議,加強了國際同行電廠間交流,對共性問題研究成果經驗分享。中國核電成員電廠出席了2017年WANO的國際設備可靠性工作組(IERWG)在中國蘇州舉辦的年度交流會議,與國際同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2017年9月成員電廠秦山核電被WANO邀請赴WANO巴黎中心就如何減少核電廠非計劃停機停堆進行主題演講和經驗交流,向來自世界各國的三十多家電站分享良好實踐,取得的驕人業績贏得國際同行的贊譽。
秦山核電2017年推進了現場消缺工作,對機組運行有潛在影響的缺陷或重要技術問題列入了十大技術問題管理流程,規范了對非預期故障的深入分析要求和根本原因深入分析要求,并利用電網調峰或節假日限制出力機會消除缺陷,減少了因設備原因導致機組非計劃停機停堆事件的發生。
江蘇核電將已完成RCM分析的系統反饋至預防性維修大綱中,完成大綱優化工作。
福清核電完成了生產領域36份SPV相關管理程序升版,SPV管理延伸至工程調試領域;落實了SPV設備一機一人制度,明確了每個SPV設備的管理責任,提高設備可靠性。
海南核電對重要設備檢修期間除保證其預防性維修質量外,還加強了設備的保護工作,例如編制了《海南核電201/102大修期間設備維護保養技術實施方案》,防止由于保護不當造成設備銹蝕、損壞等。
三門核電系統工程師制度規范運作,有效支持了電站的技術問題的處理;建立了電站的設備可靠性管理體系,其中維修規則項目取得設備管理協會一等獎。
黨的十九大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方位,著眼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制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基本方略和發展藍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中國核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扎扎實實貫徹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公司創新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到各項管理(包括設備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中核集團2018年工作會上,集團公司提出“三步走”戰略,就是要力爭在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的基礎上,到2030年核工業的主要關鍵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實現核工業由跟跑向并跑發展的跨越,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核工業企業,為支撐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到2040年,基本建成核工業強國,核工業的技術和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國際核安全體系和全球核安全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核工業強國,實現核工業由并跑向領跑的跨越,引領世界核技術發展并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鑄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
2018年是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落實中國核電確定的奮斗目標,推進設備管理建設的重要之年。中國核電按照集團公司統一部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工業的生命線,中國核電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核安全的極端重要性。集團公司對中國核電的要求中,始終把核安全管理擺在首要位置,中國核電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中國核電將按照集團公司要求,不斷提高機組的本質安全水平,確保核安全。隨著18臺機組(2018年2月15日江蘇核電3機組投產)全面投產發電,中國核電進入從做大走向做強做優新的重要發展時期,發展方式由數量發展型轉變為質量發展型,中國核電秉持自力更生發展核電的“國之光榮”初心,勇于擔當“奉獻安全高效能源,創造清潔低碳生活”的使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核電管理公司。
目前電力行業發展處于推動新時代能源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將維持中高速增長,增速預計為5%;而新增裝機預計為7%,發電裝機增速仍將高于用電量增速,電力供應總體供過于求的態勢依然存在。為了實現綠色發展,提高能源供給體系質量,風電、光伏、水電、核電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將有效助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美麗中國建設。
面對新時期的新要求,中國核電也清醒地認識到設備管理方面面臨的挑戰:
中國核電部分機組設備日漸老化,關鍵設備狀態仍未做到可知可控,還存在有隱患或狀態不佳的設備;人因、違章事件時有發生,人員的責任意識、程序意識、行為規范還需提升。設備管理人員流動性大,設備和系統監督仍有缺位,對機組安全運行帶來潛在風險。
庫存居高不下、重大技改投入、備品備件價格等因素給成本控制帶來的壓力逐年增大。
為此,中國核電發布了《中國核電2018~2020年設備可靠性提升規劃》,明確了2018年中國核電設備管理工作目標及思路方法,為后續中國核電設備管理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國核電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加強SPV設備管理。有效應用ERDB平臺,全面推進各運行機組SPV設備監督、緩解策略分析、子部件識別、維修監督、預維大綱優化等基礎工作,以SPV設備管理兩大弱項改進為主方向,有效落實SPV設備管理的各項要求。
做好機組技術保障工作。有效發揮專家團隊作用,建立良好的橫向技術交流平臺,充分借鑒外部經驗反饋與技術共享,推動十大技術問題的解決和開展技術更新專項,強化技術變更改造工作的管理,推進重要技術變更改造的實施,提升機組性能。
完成中國核電設備管理導則開發、設備管理培訓、SPV管理弱項改進提升自評工作。各機組按照統一部署,開展高能管道技術監督工作,完善監督大綱。
中國核電將堅持以設備可靠性為中心,筑基礎,抓重點,補不足,謀長遠,以設備可靠性為中心,以設備可靠性管理系統為抓手持續開展設備性能監測與系統監督等設備基礎性工作,繼續設備信息清理、設備分級優化、備品備件管理、預防性維修模板開發、設備修前修后信息記錄、維修過程監督,強化關鍵敏感設備管理,開展關鍵敏感設備緩解策略分析和消除工作,系統性地開展設備老化、防腐等長壽期管理工作,試點開展維修規則和技術專項管理、預測性維修等工作,深入開展公司內外部設備管理經驗反饋,推廣設備管理良好實踐的應用,以全員參與、專人負責,對電站設備進行全過程、全壽期、全范圍的管理模式,強化設備管理的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公司設備管理標準化,將設備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確保核電機組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