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核電力股份公司
2017年,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股份公司”)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全年實現上網電量1377.35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19.2%,等效減少標準煤消耗約4256萬噸,對應減排二氧化碳約1.11億噸,環保效益相當于造林31萬公頃。
2017年3月15日,陽江核電廠4號機組正投入式商業運行。截至2017年底,股份公司管理的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0臺,總裝機容量達到214.7萬千瓦,約占全國核電機組在運裝機容量的59.96%,在建核電機組8臺,裝機容量達到102.7萬千瓦,約占全國核電機組在建裝機容量的46.1%,保持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的地位。
2017年,股份公司管理的在運核電機組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狀態。20臺在運機組、240項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指標中,有177項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值,比例穩步提升至73.75%。機組平均7000小時非計劃自動停堆次數為0.1次/機組,低于WANO國際標桿值0.38次/機組。嶺澳1號機組無非計劃自動停堆運行天數在全球同類機組中排名第一,目前已超過4300天。
2017年,股份公司在建核電機組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陽江核電廠5號機組完成熱試,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EPR全球首堆工程)完成熱試,防城港華龍一號工程取得重要進展,紅沿河5號機組穹頂吊裝成功。在建核電項目現場安質環標桿綜合評級全部達到國際標桿7級及以上的先進水平。
1.貫徹落實法規要求,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
2017年9月1日,國家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以下簡稱“《核安全法》”),為核電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礎。股份公司及下屬成員公司全面貫徹落實《核安全法》的各項法律要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則,堅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價值觀,繼續夯實安全根基,落實“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各項要求。
股份公司持續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實施領導力安全論壇,發布《核電安全管理提升方案》,部署151項安全管理提升行動,實施1079項具體舉措,定期開展跟蹤評價。持續開展“領導在現場”活動,各單位主要領導下現場超過1242人次,深入一線掌握和解決問題。深入推進“遵守程序、反對違章”專項活動,營造“不能、不想、不敢”的良好文化氛圍。
2.優化管理組織流程,落實設備管理責任。
股份公司進一步實體化運作“三層三線”群廠管理模型,落實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的“三化”戰略,通過召開股份公司總裁專題辦公會等管理形式,部署包括變更股份公司群廠技術管理項目組(簡稱“CEMG”)組長單位,股份公司專業領域技術專家跨公司劃轉,發布《股份公司核電廠設備管理制度》頂層管理文件等一系列管理優化行動,落實各成員單位承擔的設備管理責任,提升群廠設備管理工作效率。
3.聚焦運營管理,修訂業績提升計劃。
股份公司根據《運營管理業績提升計劃(2016~2020年)》在2016年的總體實施情況,在2017年對業績提升計劃進行了全面修訂。在設備可靠性管理領域,持續以設備故障導致的強迫損失率、設備原因導致的非計劃自動停堆次數、設備原因導致的大修工期延誤天數作為關鍵業績衡量指標,在設備分級、狀態監測、維修策略優化、群廠設備可靠性管理、通用技術管理等領域制定27項關鍵行動計劃,結合各單位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制定2017年度專項行動,統一跟蹤行動落實情況,確保穩步推進和落實設備管理責任與要求。
4.推進標準化管理,完善群廠設備管理標準體系。
CEMG根據股份公司標準化管理的要求,依托設備管理功能領域同行小組(以下簡稱“設備管理PG組”),從股份公司和電廠兩個層面,建立群廠設備管理的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主要涵蓋組織管理、程序流程、知識技能、技術工具等四項管理領域。在股份公司頂層設備管理層面發布了《股份公司核電廠設備管理制度》,建立核電廠全壽期設備管理體系。在核電廠運營領域,推進設備可靠性管理,編制了18份設備管理領域標準文件,進一步完善了群廠設備管理標準化文件體系,并推動群廠根據各自電廠情況,對已生效的標準進行了流程生效或制訂了升版、新增計劃,完善了群廠管控體系,推進了運營標準化方案的落地。在核電廠工程建設領域,對標運營電廠的設備管理體系,推動工程建設階段的設備質量管理。
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中納入了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智慧核電運營系統研究及示范項目”的建設。股份公司根據集團公司智能核電項目部的安排部署,持續大力推進核電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7年10月18日~20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和股份公司攜手主辦的“智能核電高峰論壇”在上海中廣核核電技術產業研發中心舉行。在論壇上,股份公司展現了中廣核特色“核電工業4.0”,以核電業務為驅動,信息技術為支撐,積極探索并切實推進“互聯網+”在核電領域的應用,引領核電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核電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在核電運營領域,股份公司下屬成員公司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發布了“運營在線”群廠生產管理平臺,該平臺通過對各電廠生產實時數據進行抽取存儲和統計分析,最終以PC終端、觸摸大屏和移動終端(手機、PAD)的方式展示,實現了對生產及安全狀態的全景掌控,可快速宏觀地了解各電廠生產準備和機組大修信息、設備健康狀態、設備缺陷及重大技術問題等,使決策層、管理層和技術專家及時準確掌控群廠關鍵生產指標和事件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在群廠設備管理領域,股份公司下屬成員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集團公司智能核電戰略專項,發布群廠設備管理和經驗反饋信息系統兩大信息管理平臺。群廠設備管理系統(一期)通過系統平臺門戶、設備可靠性指數管理、預防性維修大綱管理、系統健康評估和設備問題一體化管理等五個子模塊,實現業務流程標準化、內外部數據互聯互通。全生命周期經驗反饋系統(一期)和群廠經驗反饋系統(二期),首次實現運營領域和工程領域經驗反饋數據互聯和關聯利用。
2017年,股份公司通過加強對以下設備管理措施的管理,逐步提升群廠設備可靠性管理能力和設備可靠性水平:
1.群廠設備可靠性指數管理。
CEMG牽頭組織優化了從2016年起試運作的群廠設備可靠性指數(ERI)管理模式。ERI報告編寫周期從季度改為月度,幫助各電廠有效識別出其薄弱領域,通過CEMG會議改進行動和設備管理PG組走訪電廠等管理措施推動相關電廠加以改進。并在集團內部新聞網頁上每月置頂發布各電廠ERI指數排名,督促各電廠重視管理改進。截至2017年12月,群廠ERI指數穩步上升,從整體上提高了電廠的設備可靠性水平。
2.運營重大技術問題管理。
CEMG為發揮集約化和專業化管理的優勢,統籌調度三大技術平臺公司的技術資源協助各電廠解決運營重大共性技術問題、消除影響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設備缺陷和隱患。由CEMG牽頭管理,以設備管理PG組和群廠中長期技術問題專項組的前置技術審查為基礎,針對群廠重大共性技術問題成立技術攻關組,制定技術解決方案和實施計劃,配合資源保障投入,確保群廠運營重大共性技術問題得到有效處理。
3.群廠關鍵敏感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PG組下設的群廠關鍵敏感設備管理(CCM)專項組,以CCM設備缺陷管理為核心,預防電廠因CCM設備缺陷重發而導致的非計劃停機停堆。專項組積極組織各電廠開展擴領域、對標準、查缺陷、抓反饋、重預防等活動,同時的研究關鍵敏感設備消除與緩解措施。2017年,股份公司群廠機組平均7000小時非計劃緊急停堆次數為0.1次/機組,低于WANO國際標桿值0.38次/機組,群廠CCM設備精益化管理成效明顯。
專項組針對近年來CCM設備工程質量缺陷頻發的特點,開展CCM設備全壽期管理活動,推動編制《工程階段CCM設備管理措施》,將CCM管理范圍和良好實踐擴展到上游工程領域,推動定期將CCM設備工程質量缺陷反饋給工程公司避免重發。
4.群廠中長期技術問題管理。
設備管理PG組下設的群廠中長期技術問題專項組為促進群廠中長期技術問題加快分析解決,通過制定群廠中長期技術問題監控指標,開展群廠設備技術問題優先級管理,開發群廠設備問題一體化管理系統等技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運營重大共性技術問題的前置審查作用,使各電廠設備管理部門掌握群廠中長期設備技術問題的總體處理進展,相互借鑒處理經驗,有力的提高了各電廠中長期技術問題的處理效率,降低了問題的存量。
5.群廠重大設備集中監控。
設備管理PG組下設的群廠設備狀態監測專項組,編制股份公司群廠重要設備狀態監測管理等管理和技術標準,完善了群廠設備狀態監測體系建設,初步建成中廣核在線監測與智能診斷中心(CGNIMDC)。在開展常規集中監控的同時,引入智能監測和智能模式識別技術,建立并發布群廠重大設備近1000個智能監測模型,實現群廠重大設備集中監控。通過開發預警郵件、手機通知,安排節假日值班等管理措施,已初步形成了中廣核群廠設備狀態監測的統一管理運作模式。
6.群廠設備分級管理。
群廠結合股份公司業績提升計劃(2016~2020)設備可靠性管理領域的專項行動,在大亞灣電廠開展設備全面分級識別工作,各電廠開展試點設備全面分級工作的良好實踐下,2017年群廠設備全面分級識別工作按計劃全面鋪開。設備管理PG組牽頭組織群廠設備分級管理研討會,群策群力,共同研討群廠設備全面分級成果的應用,為群廠實施設備全面分級后的設備可靠性管理和精益化管理奠定基礎,提高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7.群廠預防性維修大綱管理。
群廠按照股份公司“三化”戰略,整合技術力量、優化團隊配置,創新性的開展群廠預防性維修大綱集約化管理。通過收集群廠現場設備的異常失效事件反饋和維修實施見證反饋,通過設備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有針對性的開展設備的預防性維修大綱優化管理工作。通過對各成員電廠相同設備的維修大綱進行橫向對比梳理,查漏補缺,及時優化相關設備的維修大綱。對于新建核電廠,應用以可靠性和技術特性為中心的維修(RtCM)、以技術分析為導向的儀控設備維修(TCM)等可靠性分析技術方法,開展系統和設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專項優化分析,快速查找系統預防性維修策略管理的薄弱環節,保證系統設備可靠性水平。
8.群廠經驗反饋管理。
優化股份公司群廠經驗反饋機制,升版群廠經驗反饋業務質量控制方案和異常事件分級準則等標準化文件,投運全生命周期經驗反饋系統(一期)和群廠經驗反饋系統(二期),實現股份公司內外部經驗反饋事件和信息的集約化處理與分析。在群廠層面達成群廠經驗反饋會議建議行動的閉環管理的共識,初步實現了事件的有效跟蹤管理要求。
9.開展全壽期設備管理。
為確保在全壽期管理鏈條下工程階段的設備質量管理和運營階段的設備可靠性管理有效銜接,在管理層面,建立工程運營設備管理協作聯動機制;明確工程運營設備管理對口協作部門。在技術層面,梳理重大設備及新供應商,建立專項聯合質量管理控手段;建立工程各階段的設備管理措施。在經驗反饋層面,優化工程運營雙向經驗反饋流程;梳理現有的共性設備缺陷,專項落實,從而提升核電廠設備在全壽期內的設備可靠性。
股份公司圍繞《核安全法》和“十三五”總體規劃要求,修訂了的設備管理領域業績提升計劃。持續完善群廠設備管理體系建設,以落實設備全面分級識別為基礎,加強設備分級后全面應用、重要設備在線監測與智能診斷、關鍵設備可靠性性持續提升、采用多種預防性維修策略優化技術手段和設備大數據建設與應用,逐步實現群廠設備管理的標準化、集約化和專業化。在堅定不移的守護核安全底線的同時,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突破,提升設備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群廠的安全生產業績。
股份公司在持續開展群廠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設備管理領域業績提升計劃及群廠設備管理的薄弱環節,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根據股份公司標準化管理要求,在CEMG的統籌協調下,依托設備管理PG組,結合設備可靠性管理流程(INPO-AP913)和維修規則(MaintenanceRule)相關要求,持續優化已有的設備管理體系,重點完善重大設備的可靠性指標評價體系、開展群廠設備可靠性管理流程評估與改進等核心環節,在群廠層面建立完善設備管理標準流程體系,全面提升群廠的安全生產業績。
持續加強重大設備和CCM設備的管理,完善群廠重大設備和CCM設備管理責任人體系,關注設備備件的采購質量控制和庫存管理控制;擴大重點管理的設備范圍,關注近年來設備故障導致機組產生強迫損失的設備;針對重大設備、CCM設備和強損設備制定專項可靠性管理改進計劃。
依托中廣核在線監測與智能診斷中心(CGNIMDC),完善重要設備智能監測模型和狀態監測體系。對標國內外核電先進監測技術,提高預測設備異常的準確性;建立群廠重大設備的集中監控,形成第二道監測屏障;定期開展重大設備的狀態評估,結合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開展預測性維修。
在保障機組核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群廠的規模優勢和集約效應,有效控制度電成本,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在設備全面分級管理的基礎上,持續開展維修策略優化,借鑒消化美國核能業界基于價值的維修(VBM)理念,通過減少核電廠關鍵設備,使用預測性維修技術、降低高成本維修任務等方法,降低直接成本,增加發電效率。
落實核電廠全壽期設備管理體系,完善工程階段設計、采購、安裝、調試各階段的設備質量管理要求。梳理重大設備及新供應商,建立專項聯合質量管理控手段。在華龍一號的工程建設中全面落實CCM設備管理。在經驗反饋層面,優化工程運營雙向經驗反饋流程;梳理現有的共性設備缺陷,專項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