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國駒
[摘 要]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評”三個環節。教學評估作為教學活動的終結對整個教學過程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大量的課程依然沿用著傳統的以終結性考試為主的教學評估方式。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考查,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違背。文章以“攝影技術”課程為例,介紹了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全新構建的過程化考核評估體系。
[關鍵詞]信息化;藍墨云班課;過程化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106
1 傳統課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弊端
1.1 考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對于“攝影技術”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用一紙試卷來決定學生整個學期的成績。這種簡單的無視學習過程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的學習積累,而是在考試之前突擊復習,死記硬背。在這樣的考核方式的指引下,培養出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
1.2 對學生學習態度產生負面影響
在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中,期末的試卷成績占據決定性的地位。這也就導致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漸漸滋生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甚至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抱著“混”的心態得過且過。在期末考試之前,四處打探考試內容,突擊復習,死記硬背以求通過考試。即使最終得以通過考試,這些不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會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
2 過程化考核的理論基礎
區別于傳統的行為主義學習論者的“刺激-反應”理論,即把學習看作一種對外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認知主義學習論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近年來,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得到了普遍的關注與認可,教師的身份不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播者,而是變成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教學引導師。采用過程化考核的方式,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階段性的學習成果會被引入考核,學生能夠及時得到教師的反饋,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建立概念,學習知識,完全符合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3 “攝影技術”課程過程化考核教學設計
攝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筆者在從事一線教學的過程中深感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本學期授課時,筆者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對課程的考核體系進行了信息化的全新設計與建構。
根據課程特點,以及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并沒有拘泥于教科書中的章節安排,而是從工作實際出發,對“攝影技術”課程中包含的所有知識點和學習任務進行了重新的組合與劃分。詳見下表。
為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都設計了相應的測試,在每一個學習任務完成后都安排階段性考試。在學期結束后,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都得以詳細記錄。
筆者在本學期進行“攝影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全程采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進行管理,在課程結束后,每一位同學的完整的學習情況都被詳細地記錄下來,其中包括,課堂出勤率、課堂回答問題情況、教學資源查看率、教學活動的得分情況。
教師在PC端登錄藍墨云班課平臺,選擇“班課匯總/明細數據”,即可下載并得到本課程的詳細數據匯總。
其中每一項在期末成績中所占的權重都可以由教師根據課程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參與統計的所有項目理論最高分值為100,某位學生在某一項目中所獲得分數的計算公式為:實際獲得經驗值最大理論經驗值×100。
4 過程化考核標準的建立
攝影是一門偏重實踐的學科,針對這一學科特點,將課程的最終成績規定為:期末成績=課堂表現(占比20%,包括出勤、舉手答題)+資源學習(占比20%,包括各類資源的查閱率)+教學活動得分(占比60%,包括頭腦風暴、測試、作業及小組任務)。
4.1 課堂表現得分
課堂表現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用簽到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出勤。與傳統的逐一點名的簽到方式不同,藍墨云班課中的一鍵簽到可以使全班的簽到時間縮短到幾十秒之內。在課堂上,利用藍墨云班課可以隨機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或是發起搶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4.2 教學資源學習得分
教師可以使用藍墨云班課發布和管理教學資源。藍墨云班課支持多種類型的資源,粗略可以分為視頻類和非視頻類兩大類。對于視頻類資源,教師在上傳資源時可以設置視頻進度條不可拖動。該部分主要考核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態度,能否及時地查閱教師上傳的各類教學資源。
4.3 教學活動得分
筆者根據攝影類課程注重實踐的特點將學生在各類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作為整體考核的側重點,占最終成績的60%。教學活動可以分為頭腦風暴、測試、作業/小組任務三個部分。頭腦風暴一般應用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測試一般針對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作業/小組任務一般安排在課下,在結束某一階段性的學習之后,要求學生自己或是以小組的方式根據要求完成一個相對復雜的任務。
5 過程化考核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從學生的教學反饋情況來看,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過程化考核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過程化考核評價體系的引導之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增強,從學生提交作業的水平來看,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達到或超過人才培養目標中所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許華瓊,胡中鋒.形成性評價及其反饋策略[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0(1):23-26.
[2]彭緒,山王明,范春風.課程過程化考核在告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2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