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百成
[摘 要]我國政府對土地資源使用的有效性管理力度逐漸加大,物流企業迅猛發展。已有國有性質的大型物流企業帶動的行業技術、管理壁壘式的市場發展環境和國內大型實力企業通過對明星物流企業的收購、并購,帶來了“大魚式”市場發展環境。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如何生存,如何發展,是擺在物流園區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文章對新增物流園區自身盈利模式的進行了分析,希望企業能夠通過自身發展,為自己帶來突圍路徑。
[關鍵詞]物流園區;現狀;收入;平臺;盈利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2.167
進入2018年,中國物流市場迎來一個萬物互聯時代,一個共贏、共享的時代。唯有創新,方能產生效率;唯有顛覆,方能掌控格局。全球化正在改變著商業模式,而且改變速度越來越快。面對全球化下的新一輪浪潮,研究2018年物流園區究竟該如何進行戰略布局?開局決定結局!在新年開局之初,物流園區如何選擇正確的賽道?在機會降臨之時,物流園區是否抓住了機會?在面對瓶頸之時,物流園區如何邁過那一道道的坎?在快步前進之時,又如何發揮后盾之力?
1 物流園區發揮現狀
國外物流園區擁有豐富的經營經驗,盈利途徑也相對廣泛,即便如此,投資回收也要在十年以后方能見到成效。根據國外物流園區的經營情況看,回收速度較慢的原因,一個是由于物流園區的投資金額較大,再就是受到地價的影響,在原有的倉儲設施存量較大的前提下,贏利途徑有限,投資回報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特別是物流園區的經營進入我國之后,由于投資主體的原因,還有地價相對低廉,因此,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相對國外物流園區,投資者獲得回報較大,主要的收益,來自服務、出租、土地增值、項目收益等。
物流園區贏利圖示
2 物流園區的盈利模式概述
(1)當前,從銷售、持有、運營角度進行物流園區的盈利模式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采用將園區分割后進行銷售的方法,此種方法是在園區建成之后進行全部的銷售;第二種是將物流園區內不得將業務進行出租或者出售,業主持有物業被全部打包出售,此種方式在開放性物流園區內較為適用,銷售和持有的比例不能超過30%,第三種模式是持有和銷售的部分各占一定的比例,此種方法是為了將投資盡快收回,以達到減輕資金壓力的目的。
(2)初建期物流園區的贏利模式,通過海鐵及公鐵聯運、大宗貨物的倉儲、公路及公鐵中轉、大宗散貨的集疏的方式實現盈利;轉運型的物流園區一般處于兩種運輸方式相交匯的區位。位置規劃建設在交通便利的區域,因此擁有優越的交通網絡和地理優勢,所以能夠進行國際物流服務功能構建,依托陸路口岸、港口等,建設成為集裝箱運輸和海關監管通道相結合的大型轉運樞紐;成熟期的物流園區的贏利模式實行物流一體化模式,企業與顧客、供應商相聯系,實現生產與流通的紐帶和促進關系,系統管理業務活動資源計劃和分配控制過程,強調差別優勢,物流的競爭力得到強化,整個供應鏈的靈活性增強。通過引入物流服務集成商,例如船代企業、貨運代理企業、大型航運企業入駐園區,長期開展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服務,實行物流一體化服務。
3 物流園區經營中應注意的問題
(1)目前,物流園區的收入結構主要由辦公區域經營收入、物流企業入駐企業后繳納的租金、物業管理費收入等組成。隨著技術的發展,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的收入也逐步加入到物流盈利的資金流之中,包括電子結算費用和交易信息費等。商務辦公區域經營收入的來源,有物流園區內的大小入駐企業,也有企業經營中的交易信息費。
為了達到結算的安全、高效、便捷,通過先進的金融交易系統,進行收費和付費業務流程的運行,采用銀行和電子商務平臺信息系統合作的方式,采用信息代理費和交易費的形式,將貨運代理商進行交易的直接和間接的貨運交易等費用,通過物流園區電子商務平臺急性網上操作,采用會員形式,按照一定比例收取周轉費。
在物流園區的資金流動過程中,一切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是當前物流園區盈利遵循的原則。此種思維,使通過過硬的產品,讓用戶滿意,達到口碑的增長。再就是搭建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注意網上和線下相結合,短期和長遠的結合。另外園區的管理者需要和經營者統一對外聯系業務。形成物流企業的群聚效應。發揮電子商務在物流園區中作用,為物流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2)平臺是近年商業界推崇的模式;也產生了多個以平臺模式做大、做出名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騰訊的微信、滴滴出行、美團、京東、海爾、愛彼迎等。大部分平臺模式都是一家獨大;大樹之下,寸草不生;平臺賺取大部分流量和利潤;平臺是自己主導甚至自營模式,打造無所不包、全鏈條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平臺的用戶寄附在平臺上,靠平臺的光輝引些流量,賺些小錢或只是賠本賺吆喝。
現在也有一種趨勢,大樹逐漸意識到孤木難成林,太寂寞,不能形成樹林和森林生態,也不長久,所以,許多平臺逐漸開放了生態,不再賺獨錢;這些平臺自己發揮基建優勢,制定標準,開放接口,引入關聯產業共同建設,打造成垂直產業鏈服務能力或綜合性服務能力。這種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平臺模式是進化的產物,是一種先進的生產關系模式,值得借鑒。
現在我們來看物流平臺的具體情況。物流平臺發展有幾年了,出現了許多綜合性或垂直性的物流平臺,這幾年市場經過競爭和洗牌,留下來的和現在進入的,都是比較有競爭力和先進模式的平臺企業;但在許多領域,存在著惡性競爭和市場參與者眾多的情況。平臺模式是一種互聯網經濟模式,具有頭部效應,人性的惰性又不愿意記住多于一至兩個的品牌,所以,對大部分物流平臺來說,結局是被忘記或慘淡經營。
反觀當下物流平臺的諸多模式,大部分都是搭建平臺、吸引用戶形成平臺流量,平臺通過流量做廣告、流量變現贏利,對平臺上的用戶并不太在意“發展得怎么樣”,缺少一種共贏、長遠發展的意愿;這固然有物流平臺發展本身的資本壓力和企業發展的贏利壓力,賺快錢、賺當下的錢,是一種非持續的發展模式。S2B模式也有許多物流平臺在踐行著;但很多只是把它作為一種業務發展模式而未深入到一種戰略、長遠思維;對小B端的用戶群體挖掘得還不夠,對小B端的真正需要了解和服務還浮于表面、短期化,在賦能于小B端的產品化體系上還不夠豐富,賦能的手段比較單一,并不能真正讓小B端產生依賴和共生的意愿。
物流的供給是巨大的長尾服務市場,也正是物流平臺踐行S2B模式的巨大商機;明顯的是,物流的小B端需求還處于初級滿足狀態,那么,物流平臺如何構建S2B模式?如何打造賦能的能力和產品力?通過打造一個物流“明星”,形成物流平臺的“好萊塢”,是需要謀劃和具體實施的。
(3)增值收入和基本收入構成了物流配送區的收入。增值收入指的是業務整合收入,基本收入包括了城區配送中心辦公用房出租收入、倉儲中心倉庫和城際物流中心的辦公區域的出租收入、運輸中心停車收入等。成功的盈利模式,例如餐飲購物中心和公寓、園區管理服務中心、物流經理人商務會所、經濟型商務酒店、商務生活服務區等為物流園區的盈利增加了砝碼。該模式的建立,將物流的各個環節更加有效地加以銜接,使得運輸格局合理化加大。實現了物流商流的合理化分離,構建了當地的合理化運輸格局,降低了商品價值中的物流成本,將分散于各商貿區的運輸企業、倉儲和場站集中整合于一處,解決當地交通問題。帶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的增長,采用城市商貿中心的形式,發揮支持和帶動中心外圍經濟發展。
4 結 論
通過上文關于物流園區的分析,希望通過對物流園的盈利模式闡述,分析并指出物流園區要發展,要競爭,一定要先立足自身贏利點進行分析,并將自身最基礎的業務做強做大,游刃有余地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
參考文獻:
[1][美]Mike Rother & Rick Harris.創建連續流[M].武萌,譯.上海:精益企業公司,2007:63-69.
[2]趙啟蘭.物流企業管理[M].2版.北京:機械出版社,2011:142-151.
[3]海峰,劉勤.物流園區規劃設計運營管理[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367-369.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示范物流園區創新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7:213-215.
[5]劉敏,高澤.鐵路物流園區運營績效評價[J].物流技術,2017(11):91-94,98.
[6]張志俊.物流園區價值創造驅動機制分析[J].中國商論,2017(1):124-125.
[7]許道濤,周洪成.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推進策略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3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