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靜,黃饒燕
(崇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崇州 611230)
學校是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的特殊公共場所。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是由學校中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授課與管理,部分寄宿式學校還會對學生進行集中住宿管理和就餐管理[1]。活動人口的聚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蔓延及流行。學生作為國家的下一代棟梁,其健康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一旦罹患傳染性疾病,不僅會對其健康造成較大的傷害,也會引起學生家長的不滿,甚至會在社會上引起恐慌[2]。本次研究主要對學校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便為學校對傳染性疾病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目前,多數學校中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員存在傳染性疾病防控意識弱的問題[3]。學校的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員覺得學校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場所,傳染性疾病不易在學校內傳播、蔓延,其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意識不強,在日常工作中其往往僅會在上級部門下達通知后才開展相關的防控工作,而且其對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整個流程不熟悉,致使其對疫情處置的效果較差[4]。目前,我國多數學校未實施根據各類季節性傳染性疾病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傳染性疾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而且,學校的領導及教師對各類季節性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原因及防控對策缺乏了解,未能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學生在罹患傳染性疾病后往往因為害怕耽誤課程或擔心受到孤立而隱瞞自身的病情繼續上課,從而可導致傳染性疾病的蔓延,甚至可導致傳染性疾病出現聚集性蔓延或大規模暴發。另外,部分學校未配備專職的醫務人員對傳染性疾病進行防控,而多數非專業人員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較差。此時,學校往往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傳染性疾病的疫情,也未能切實地落實“晨午檢”、“對因病缺課者嚴把復課關”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致使對傳染源的隔離不徹底,最終可導致傳染性疾病在校內快速地蔓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不僅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健康,還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
目前,多數學校在開展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時,往往只是按照上級下發的文件照本宣科地執行任務,并未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工作人員的能力合理地調整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內容,而且在其組織機構中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員往往一人兼領數職,不明確自己在此項工作中的具體責任,不能有效地開展具體的工作,導致大量重復性工作的發生和工作流程冗余的情況。此類學校無法對各類傳染性疾病做到及早發現、及早報告,也無法對罹患傳染性疾病的學生進行及早隔離。另外,多數學校對傳染性疾病防控物品的儲備不到位,在校醫室內配備的緊急治療藥物、衛生口罩、酒精、消毒藥物等物品相對缺乏,且多未建立隔離室和觀察室等。部分學校的校醫室中配備的各類醫療物品、儀器相對較為落后(如所用紫外消毒燈是較舊的老設備),甚至有儀器損壞的情況。在經濟相對較為落后的地區,學校因受到財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可能無法配備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儀器。在此情況下,學校內一旦爆發傳染性疾病,基本上無法有效地控制疫情,對學生的健康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目前,多數學校往往只注重學科知識的教育教學,而對各種傳染性疾病健康知識的教育并不重視,使學生無法正確、科學地了解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識,導致學生缺乏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使其在飲食、作息、個人衛生等方面未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們如果缺乏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一旦其中有人罹患傳染性疾病,就會通過學生間的密切接觸而使此類疾病迅速地傳播。
1)學校領導必須對學校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對此項工作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將學校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放在學校衛生管理工作中的首位。積極促進傳染性疾病防控體系的建設,在校內實行傳染性疾病分級管理制度,以便將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落實到學校的每一層級中,逐步建立健全、高效的傳染性疾病防控監測體系。2)學校需加強與當地疾控部門或轄區衛生醫療單位的聯系,及時與這些醫療服務部門溝通各類傳染性疾病的相關信息,密切配合其工作,并要求其對傳染性疾病防控技術進行指導。3)學校必須實時關注各類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現狀,及時對這些傳染性疾病的疫情及防控信息進行匯總,并對當前傳染性疾病的疫情進行分析與預測。4)按照季節與學校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對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⑴夏季是乙腦、登革熱等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此時學校應組織校內人員進行校園清理工作,如清除積水等易滋生蚊蟲處、每天學生放學后對教室進行驅蚊消毒等。⑵冬季是流感、流腮、流腦、水痘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此時學校需保持教室及寢室內通風良好,并做好室內的消毒工作(日常使用紫外消毒燈對室內的空氣及物品的表面進行消毒、定期使用84洗毒液對走廊等公共活動場所進行消毒等)。5)注射疫苗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因此,學校需在春秋兩季新生入學時,對其接種疫苗的情況進行查驗,對未能按照國家擴大免疫程序完成疫苗接種的學生,需為其補種疫苗。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動員其接種EV71手足口病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的第二劑次疫苗、流感疫苗等。6)在學校內一旦發現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必須立即將傳染性疾病的疫情上報給當地的衛生部門,并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積極配合校內的防疫工作,如及時對罹患傳染性疾病的學生進行隔離,對攜帶有傳染源的物品進行規范的處置,在校內進行全面的消毒等。7)學校應對食品衛生、飲用桶裝水的安全性進行把控,嚴格控制食物加工現場的衛生,并定期組織食堂的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學校還要密切配合衛生監管部門開展傳染性疾病檢查及對疫情進行調查處置等工作。
1)學校領導要根據各類常見傳染性疾病的特點及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適用于本校的傳染性疾病防控預案,并落實好防控方案。2)學校需將傳染性疾病的疫情報告、體檢制度、晨檢制度、因病缺課追蹤制度等落實到具體工作中。3)學校應鼓勵校醫開展傳染性疾病防控知識的宣傳工作,并要求各層級的教學工作人員積極配合其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其進行充分的支持。4)定期對學校內的醫療服務設施、疾病防控藥物及儀器等進行檢查與維修,及時淘汰損壞的或老舊的儀器,并補充傳染性疾病防控藥品的庫存。在校內需配備充足的洗手設施等。5)規范學校傳染性疾病報告流程,如在校內發現有罹患傳染性疾病的學生時,需及時報告給校醫,然后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對其進行隔離,并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以取得其支持與配合。及時跟蹤了解處于傳染性疾病隔離期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確定其病愈并獲得當地衛生部門傳染性疾病管理專業醫務人員開具的復課證明后,才可允許其回校復課。6)學校內的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人員必須明確自身的職責,在日常工作中如發現可能存在的傳染性疾病時,需及時反饋給學校及相關的衛生部門,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進行防控。
通過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在季節性傳染性疾病高發期前組織與之有關的疾病防控專題班會、繪制健康知識宣傳板報、函告學生家長疾病預防通知書及每天進行校園清晨健康防控知識廣播等方式,使學生正確了解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識,以增加其對傳染性疾病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學校還要調查了解學生個人不健康的生活、飲食、作息習慣等,并及時糾正其錯誤的行為,指導其逐漸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傳染性疾病不僅可威脅學生的身體健康,還可影響到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對傳染性疾病易發地區周邊的學校,需采取各種有效的傳染性疾病防控措施,切斷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從源頭上控制傳染性疾病在學校內的傳播,以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保持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