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銘津
(北京市順義區醫院,北京 101300)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呈不斷升高的趨勢。中醫針刺法是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方法之一[1]。有研究發現,聯用針刺法和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聯用針刺法和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收治的6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這66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3例;其平均年齡為(45.3±4.8)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1例;其平均年齡為(44.1±5.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針刺法進行治療,方法是:1)穴位選擇:將氣海穴、關元穴及L3-5夾脊穴、秩邊穴、阿是穴作為主穴,將環跳穴、陽陵泉穴、昆侖穴、承扶穴、委中穴和承山穴作為配穴,為有血瘀癥狀的患者加配血海穴,為有寒濕癥狀的患者加配足三里穴,為有濕熱癥狀的患者加配豐隆穴,為有腎虛癥狀的患者加配太溪穴。2)讓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3)將毫針刺入患者相關穴位的淺層,然后用提插捻轉的手法對其進行針刺治療。在針刺患者的夾脊穴時,針刺的方向需向其脊柱微斜。在針刺其環跳穴時,需采用直刺的手法,使其針感向其足部放射1~2次,在此過程中只能提插不可捻轉。在對患者的夾脊穴、腎俞穴、大腸俞穴、小腸俞穴和腰陽關穴進行針刺時,在得氣后用導氣法減弱對其進行刺激的強度,然后為其留針。之后使用提插捻轉瀉法對其他穴位進行1分鐘的刺激,在得氣后為其連接電針儀。每天治療1次,每次治療半個小時,治療5天后休息2天,以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需間隔5天。4)在第一個階段的治療完成后,在對患者的環跳穴、秩邊穴、委中穴和三陰交穴進行針刺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神經刺激,在其下肢出現2次觸電感后微微提針,再對其他配穴進行強刺激(以使其肌肉抽動為度),然后為其連接電針儀。每天治療1次,每次治療半個小時,治療5天后休息2天,以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需間隔5天。在此基礎上,為B組患者加用中藥進行治療。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藥為本院中醫科自擬的活血止痛方,此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羌活15 g、獨活15 g、桑寄生15 g、川斷15 g、當歸15 g、骨碎補15 g、乳香15 g、沒藥15 g、制川烏10g、制草烏10 g、黃柏10 g、桂枝10 g。為疼痛癥狀嚴重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烏梢蛇和白花蛇舌草,為寒邪偏重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附子和防風,為久病體虛的患者在此方中加入人參和茯苓。將上述藥物加入到500 mL的清水中,煎煮至200 ml的藥汁,每天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在飯后服用,共治療14天。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臨床治愈、好轉和無效三個等級。1)臨床治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其直腿抬高的幅度超過70°,其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2)好轉: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其直腿抬高的幅度在30°~70°之間,其可進行輕體力的工作。3)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其直腿抬高的幅度小于30°,其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在A組的33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臨床治愈者有10例,為好轉者有15例,為無效者有8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8%。在B組的33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臨床治愈者有21例,為好轉者有10例,為無效者有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9%。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證”的范疇。此病的發生與患者的肝腎虧虛復感寒濕等因素有關。腰為人體腎之府,肝則主筋生髓,肝腎精血不足會導致患者的氣血阻滯、筋脈失養,進而引起疼痛的癥狀。因此,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鍵是消除患者患處的炎癥水腫,以解除炎癥水腫對其神經根的壓迫,達到為其減壓止痛的目的[2]。針刺氣海穴、關元穴、夾脊穴、大腸俞穴具有補益腎氣、強腰壯骨之功效。環跳穴是足太陽經與少陽經二脈的交會處,針刺環跳穴可通調二經之氣。針刺秩邊穴和委中穴可疏通足太陽經之氣。針刺足三里穴不僅具有補益脾胃之功效,還可疏通足陽明經之氣。針刺阿是穴可達到即時止痛之功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上述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可疏通其經絡,促進其局部的血液循環。本次研究所用自擬活血止痛方中的獨活、桑寄生可祛除筋骨間的風寒濕邪,當歸、骨碎補、制川烏具有補益肝腎之功效,諸藥合用可起到祛風濕、補肝腎、活血止痛、疏通氣血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針刺法和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