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義
(中交二公局萌興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19)
對建筑企業來說,做好營改增的應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絕非一蹴而就,稅收政策是剛性的,由于受行業的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重大影響,以及施工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組織構架模式的影響,營改增初期建筑施工企業會面臨稅負增加、成本上升等困境。這就要求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在組織結構、生產經營和財稅管理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適應這種新形勢。其中稅收籌劃尤為重要,對企業健康發展和降本增效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我國現行稅制體系中,并行著兩個一般流轉稅稅種,即增值稅和營業稅。前者主要適應于制造業,后者主要適用于服務業,兩稅種在稅收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盡管可以在稅制設計上按照彼此照應、相互協調的原則來確定稅負水平,但在實際運行中,兩個稅制一直難免稅負失衡。前者不存在重復征稅現象,因而稅負相對較輕。后者則有重復征稅現象,因而稅負相對較重。由此造成了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稅負水平差異,以及在整個流轉環節中的重復征營業稅和增值稅分立并行日漸顯現出內在不合理和缺陷。2016年5月1日,建筑業營改增正式實施。
通俗來講,稅收籌劃就是指在不違反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利用稅收法規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涉稅事項做出事先籌劃和安排,從而享受最大的稅收利益,對企業降低稅收成本,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是一項福利,能夠讓建筑施工企業降低稅收負擔,有效的緩解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成本增加、資金短缺的難題,讓企業能夠把資金靈活用于企業的發展方面。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適用11%的稅率,無論是材料還是設備,建筑施工企業購入的進項稅額都可以進行抵扣,避免建筑施工企業出現重復納稅的情況,有助于降低企業稅負,更好的謀求企業發展與壯大。但從目前階段看,企業稅負并沒有得到降低,反而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所致。企業內部長期存在著粗放式管理,沿用過去已經習慣的經營管理、組織構架和思維方式,還沒有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企業外部由于行業的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還不夠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還不夠完整,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說,人工、材料、機械占比高。例如勞務分包多采用清包工的模式,合作的分包商由于增值稅抵扣來源少,很少采用一般計稅,多采用簡易計稅模式,建筑施工企業只能取得3%專票,造成了進項稅抵扣不充分,使稅負增加。材料中地方材料、商品混凝土占很大比重,兩種材料適用征收率為3%,建筑企業只能取得3%專票,又導致稅負增加。
營改增實施之后,企業的收入從價內稅變化成為價外稅,建筑施工工程造價文件有相應規定,建筑工程的合同價屬于含稅價格,那么,假如定價體系不發生改變,則會使營業收入降低9.91%。同時,由于受到行業的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影響,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有相當一部分稅負轉嫁到成本中,從而會導致企業的營業成本有所增加。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前,建筑施工企業的營業稅通常是業主單位代其扣繳,因此,營業稅的交納不會直接占用企業的現金流。但在增值稅繳納背景下,由于企業與分包商在合同簽訂及分包結算上嚴重滯后,導致進項稅抵扣不及時,企業需要提前對增值稅進行墊支,生產過程中資金壓力過大,這就增加了建筑施工企業經營過程中現金流的管理難度。建筑施工企業與業主單位的溝通過程中通常是位居劣勢地位,工程款的撥付不同步于工程進度,導致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使用緊張,帶給施工企業一些困難。
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管理工作也出現了一些變化。體現在納稅主體、納稅地點、納稅時間及稅率發生變化,稅款的繳納變得更復雜了。同時,企業還要增加稅務專員崗位,專門負責發票管理、納稅申報。增值稅核算科目明細增加,會計核算更加復雜,增加了財務會計的工作負擔。營改增后,企業的涉稅風險也明顯增高。比如施工企業如果在臨近期末發現稅負較大,會鋌而走險購買一些增值稅發票,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增加進項稅抵扣,從而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
企業全體管理人員都要快速轉變固有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方式,從思想和行動上切實重視營改增,學習和理解政策精神,掌握稅法原理,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在采購貨物或接受勞務過程中,必須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沒有發票是無法抵扣進項稅的,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好大一塊利潤就是由于不要發票而獲得的。堵塞這塊稅收漏洞是所有納稅人的義務,必須改變觀念,同時,在對外采購及分包結算時杜絕虛開增值稅發票,嚴格控制企業涉稅風險,促使企業步入依法納稅、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根據財稅〔2016〕36號文規定,納稅人購進的貸款服務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企業為購置大型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所需資金如果通過銀行長期貸款,貸款利息及相關手續費不得抵扣。因此,企業可考慮融資租賃形式,通過對融資租賃直租方式和貸款后直接采購的方式進行測試比較,選擇更合理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為購買大型設備而產生的稅收負擔。
目前,集團公司以及下屬單位之間存在大量的內部資金拆借,對內部貸款利息收入參照統借統還政策。根據財稅〔2016〕36號文件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統借統還業務,免征增值稅。企業在操作過程中資金貸出方是集團所屬財務公司、企業集團或集團內的核心企業,同時要注意,貸出方的資金來源必須是金融機構的借款、對外發行債券取得的資金,而不能是以資金集中管理、內部借款等其他籌資手段取得的資金。
企業可以從稅率和成本方面出發,考慮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盡量避免與自然人合作。在對勞務分包商的選擇上,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單位,選擇一般納稅人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說,不僅可以完全抵扣進項稅,還可以相應減少稅金及附加的繳納。同時,由于行業的上下游不完善,企業不可避免的要與自然人進行合作,自然人只能開具增值稅普票。所以企業一方面在甄選優質一般納稅人資質供應商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相關自然人注冊登記為個體工商戶,這樣建筑企業可以抵扣3%的進項稅,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企業稅務管理要從經濟合同的簽訂入手,合同的簽訂環節是控制和降低稅收成本的源頭所在。優先選擇一般納稅人,在稅率一定情況下,通過充分分析分包商成本組成及增值稅進項來源基礎上,合理制定分包單價,可以從源頭有效降低成本,達到強化稅務管控的目的。
完善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各部門按照規章制度嚴格一貫執行。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財務共享模式下對財務、稅務的集中管控,達到強化內控制度的執行力的目的。同時,還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建設,監督內控執行情況,既可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又可以降低企業稅務風險。
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培訓制度建設,通過企業內外部開講座、公派學習及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使員工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讓他們對稅收政策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更好地掌握稅收政策,企業的財務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運作與管理。
建筑施工企業實施營改增,不僅會對建筑企業的收入、利潤等財務指標產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將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對稅收管理的影響。從短期看,企業稅負有所增加,但從長期看,隨著行業的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關系不斷完善,整個行業的稅負水平必然會得到降低。同時,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更是一次推動管理模式變革的契機,企業可以抓住這次機會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促使建筑企業完成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