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炳蘭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安徽 合肥 230022)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為各級各部門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安徽省交通運輸廳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交通強國戰略,精心選擇提升資金績效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相關課題,以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項目為例,通過深入六安市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扶貧資金支持老區公路建設績效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大別山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貧困山區,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但金寨、霍山等大別山腹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2012年6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赴六安調研扶貧開發期間,確定了大別山旅游快速通道作為“5+1”重大扶貧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交通運輸部重點支持的項目。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不僅改善了六安西南片區的道路交通出行條件,同時也提升了大別山區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套水平和服務能力,對完善區域路網建設、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和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等都起到直接、積極的帶動作用。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起點為金寨縣南溪鎮李集(連接合武高速丁埠互通),經關廟鄉、斑竹園鎮、天堂寨鎮等13個鄉鎮,終點為濟廣高速公路單龍寺互通,建設總里程259.02公里,其中主線193.1公里,12條景區連接線65.92公里,概算總投資29.97億元,其中,國家補助9.35億元;省級補助累計到位1.69億元,霍山縣銅鑼寨隧道建設補助資金1億元。
六安市交通運輸局負責項目整體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金寨縣、霍山縣政府分別負責本縣范圍內的項目建設。1.金寨縣境內全長150.8公里,其中主線120.93公里,6條連接線29.87公里,全線橋梁16座1408米,隧道3條3307米,按山區二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8.5米,路面寬7.5米,設計時速40km/h,總投資13.77億元。截至2017年11月,實際完成項目總投資13.76億元,項目到位資金12.9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5.3億元,省補助資金9174萬元,項目專項貸款6.7億元。2.霍山縣境內全長108.22公里,其中主線長72.17公里,旅游連接線長36.05公里,設計為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路基寬8.5米,路面寬7.0米,路面為瀝青混凝土結構,建設內容包括路基路面108.22公里、全線大橋15座、中橋20座、隧道3座,分三期13個標段組織實施,概算總投資16.1億元,其中中央補助4.03億元,全線實際共完成建設總投資16.3億元,目前已撥付到位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5.27億元。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項目建設,下活了六安市西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整盤棋”,使當地面貌發生了深刻而積極的變化,特別是各級補助資金的及時撥付和有效使用績效突出,用當地群眾的話說:“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中央和省補資金的及時撥付,有效解決了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項目建設的資金難題,有力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如期建成。其中金寨縣150.8公里項目,一期工程斑竹園至天堂寨段45公里,2012年12月開工,2014年9月竣工;二期工程南溪至斑竹園和天堂寨至燕子河段76公里,2014年3月份開工,2015年5月份建成;三期6條連接線分開招標實施,于2013年初招標建設,2014年底建成通車。霍山縣項目主線單龍寺至漫水河段72.17公里于2016年7月全線通車,磨子潭旅游連接線36.05公里于2016年10月份完工通車。交通運輸環境大改善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山區農村路網布局,大幅提升了道路通達能力。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項目整體遵從生態防護和安保設計原則,靈活運用技術指標,盡量利用原有道路,避免深填深挖破壞自然環境,注重旅游景觀設計,使之建成后成為一條集生態、安全、環保、美觀的山區旅游道路,交通運行效率明顯提高,沿線交通安全狀況明顯改善,減災防災抗災能力明顯加強,老區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從合武高速斑竹園下道口到天堂寨縮短10余公里,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金寨縣沿線9個鄉鎮近30萬群眾直接受益。霍山縣到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從以前的2小時路程縮短為40分鐘,西南山區的漫水河等6個鄉鎮直接受益群眾達10余萬人,輻射帶動全縣30余萬人受益。
六安市西南山區以前受制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當地茶葉、毛竹、中藥材、蠶桑等農林特產雖產量大、質量好,但銷路不廣、價格不高,當地群眾增收效果不明顯。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的建成,有力帶動了縣區旅游發展及山區農林資源開發,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速增效。金寨縣現已發展茶葉、中藥材、獼猴桃、板栗等農業示范特色基地4萬畝,擁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65家;新增電商網點店1600余家,入駐快遞物流企業8家,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不斷涌現。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美譽的霍山縣,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市場更廣更大,“西山藥庫”建設如火如荼,“抱兒鐘秀”茶葉、“紅燈籠”泡菜、“陡沙河”粉絲等山區農特產品走出霍山,走進江浙滬,走入北上廣,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增收致富效果顯著。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沿線分布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等7個紅色人文點,天堂寨、銅鑼寨等12個綠色山水風景區以及10余個正在開發和尚未開發的風景點。隨著旅游通道的全線建成通車,徹底解決了長期制約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大大加快了沿線旅游景點的建設步伐,使得霍山縣內銅鑼寨、陡沙河溫泉、大別山主峰、龍井沖旅游碼頭、龍井峽、別山湖等景點景區串聯成線,同時連接金寨縣內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等周邊景區,并輻射岳西、潛山、舒城等縣區,構筑了一個皖西大別山旅游板塊。外地游客得以更加方便快捷地進入各個旅游景區,當地政府得以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休閑游、生態自駕游,旅游產業實現“井噴”式發展,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金寨和霍山兩縣近年旅游業的發展變化來看:金寨縣2015年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等景區共接待游客277.23萬人次,門票收入8954萬元,分別比開通前增長32%和25 %;霍山縣2016年游客接待量達68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7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28%、35%,預計2017年全縣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將突破700萬人次、40億元大關。
公路交通是當前山區農村最基礎也是惟一的交通方式,是最重要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充分發揮了公路交通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加快了山區群眾脫貧攻堅步伐。在項目實施前,沿線山區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快速通道建成后,極大的改善了山區群眾的出行及生產生活條件,沿線眾多貧困戶受益于道路交通條件改善和旅游產業發展,拓展了視野,轉變了觀念,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增加了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交通+扶貧”、“交通+旅游”、“交通+產業”為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提供了持久的內生動力。
僅以農家樂興起為例,暢安舒美的快速通道拉動了景區和鄉村旅游人氣,沿線農家樂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原本外出打工的勞動力轉而開始在家就業、當老板。金寨縣沿線開辦農家樂已達267家,為1414人提供就業崗位,帶動當地居民人均年增收1.79萬元;霍山縣沿線6個鄉鎮新增農家樂120余家,帶動了1000余戶貧困戶發展相關產業或實現了就近就業,戶均年增收約4000元,沿線鄉鎮貧困人口通過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脫貧致富成為可能并得以實現。如金寨縣2014年底道路沿線9個鄉鎮共44810名貧困人口,2016年底該區域貧困人口降至29802人,減貧15008人,占全縣兩年來脫貧人口的42%,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成為一條實實在在的“景觀帶”、“民生路”、“富民道”。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的建設為當地老區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通行難的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各景區之間快速對接還不到位,與大別山南麓湖北省旅游景區聯通道路較少,慢游系統和深度游缺乏,沿線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善,全域旅游外聯內通“微循環”不夠,未能充分打響大別山旅游品牌等。這些,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繼續加以完善,以充分發揮該通道在區域經濟發展“大動脈”的作用。
六安市為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和“交通+旅游”等政策,落實該市全域旅游相關政策部署,引領今后旅游公路發展方向,開展了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提升工程謀劃,并在謀劃過程中,加強了與湖北省紅色旅游公路的銜接。規劃建設48.9公里景區之間連接線項目;65.5公里慢行系統,其中天堂寨至長嶺至陡沙河段長33公里,太陽至白馬尖段長8.5公里,太陽至太平段長24公里。慢行道參照四級公路標準,路面寬3.5米,彩色瀝青砼路面;共設二級驛站3個,三級驛站5個,觀景臺13處,停車場、國家風景道相關標志標牌等旅游服務設施。項目估算總投資17.64億元,其中建安費13.1億元。費用除爭取上級國省道建設補助外,其余按PPP模式實施。項目由所在縣政府負責征地拆遷相關工作,并落實費用,市里牽頭負責建設。目前正在抓緊推進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實施。
綜上,調研組一致認為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的建設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更將發揮巨大作用,在此過程中,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對項目的順利建設非常之關鍵。六安市謀劃的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完善提升工程,資金需求量較大,鑒于當前投融資形勢的深刻變化,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對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為保證交通建設資金使用績效,建設人民滿意交通,鞏固和發展好大別山區交通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調研組建議:一是應充分考慮大別山區實際,及時撥付各級交通建設補助資金,并扎實做好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工作,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重要保障作用;二是要結合“十三五”全省交通建設規劃,對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完善提升工程從全省交通扶貧的角度進行考量,堅持“外聯”和“內通”并舉,進一步加大對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充分發揮交通行業優勢,借助全省各類交通運輸宣傳載體和平臺,廣泛宣傳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幫助當地旅游業盡快打響全域旅游品牌,做優做好“交通+旅游”、“交通+產業”、“交通+扶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