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蓮
摘要:本文通過中職農林專業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分析,闡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要以模擬情景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提升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職;農林專業;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
近年來,我國正大力推行職業教育的改革。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應“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高度重視,正面臨發展的新契機、新階段。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林綠化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催生了我國農林行業的快速發展。然而長期以來,農林行業的從業者中,存在“兩頭多、中間少”現象,這是農林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而發展中職農林類專業可彌補這個不足,它的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契機。為更好地提高中職農林專業學生動手操作技能水平,我從行動導向教學法出發,根據親身教學實踐,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進行思考,這對研究如何切實提高中職農林專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只用腦,而是腦、心、手共同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行為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重點強調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行動者,通過在行動中學習和在學習中行動,達到手腦統一;而教師在學習行動中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的角色。常用的有代表性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
行動導向法教學遵循教學的認知規律,實現知識的構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和諧共同發展,相較傳統的教學方法,它有自己的特點:(1)注重學習行動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而不再是以老師為主體角色。(2)注重學習行動的合作性。學生需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承擔,才能完成課程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3)注重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學生參加全部教學過程即信息收集、制定計劃、決策方案、執行計劃、檢查計劃、評價成果6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的行為模式”。(4)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學生的評價可以是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教師評價為一體的多元評價,而不是單方面的教師評價。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農林專業教育領域的優勢
分析中職教育特點發現,一方面,中職教育是以培養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人才為目的的教育,與傳統的中小學教育存在很大差別。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實踐能力,要求掌握與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相匹配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另一方面,中職教育的培養對象往往是經過“篩選”而來到中職學校的,他們往往對傳統的填鴨式的理論教育不能很好的適應與接受,對理論教學缺乏興趣,但對實踐動手操作方面的學習充滿期待。而行動導向教學法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活動,而任務驅動、分組合作競爭學習的特點恰好符合這些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該教學法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農林專業的分析發現,一方面,農林專業的課程應用性極強,必須緊密聯系實際才能鞏固所學知識。農林景觀的呈現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綠色植物的配置設計,而植物都是活生生的生物體,必須將其放在自然界中才能更好了解其生長特性、配置效果、施工注意事項、養護修剪等,僅僅在紙上談兵,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另一方面,農林專業課程的學習、實踐內容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只有緊密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所以教學內容必須適應當地的生產實際狀況。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開展教學的設計思路
1、情景模擬,提升實踐能力
“農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實踐性強,實訓目標是掌握常見農藥制劑的稀釋、配置方法。考慮到在實驗室單純地教授農藥的稀釋配置方法、農藥器械使用技術,學生興趣不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模擬公司的真實情景中學習、體會,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工作、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每個小組匯報自己的防治策略,如何完成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身臨其境的實踐,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能,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積累實踐操作經驗。
2、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模擬綠化養護公司的情景中學習,自主探究校園植物的病蟲害發生狀況,開展以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實訓操作、展示成果為主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引發學生進行探究式、發現式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高,做到腦、心、手共同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3、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
本課程實踐性強,為提高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最好在實際操作中學習,而去學校之外的公園、綠地等開展農藥的稀釋配比、噴霧工作比較棘手。一方面,各個公園都有各自的養護公司,且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都有詳細計劃安排,不可能根據課程需要而做改動;另一方面,考慮到校外綠地群眾較多,實際動手農藥噴霧時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安全度降低。因此,利用校園的綠地植物開展該實訓課程,既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養護每天都面對的農林植物,讓學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鮮;又能確保安全,讓學生在相對簡單的實訓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
綜上所述,將行動導向教學法融入到農林專業的教學課堂中,是與中職學生的特點、農林專業課程的特點相適應的。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以模擬情景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提升了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實驗條件,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