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
摘要:生物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研究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及其背后所蘊含的道理的一門學問。高中生物課堂的主要目的是教師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熟悉掌握各種生物現象與知識。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體會討論一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方案;學習習慣
生物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研究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及其背后所蘊含的道理的一門學問。高中生物課堂的主要目的是教師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熟悉掌握各種生物現象與知識。
一、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
高中三年的學習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最后時段,也意味著高中學習更多的是為了高考而服務。很多教師為了升學率,僅僅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要求,制定模式呆板僵化的教學方案。為了高考學習,許多教學大綱沒有要求掌握但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卻常常被忽略。生物是一門有趣的學科,許多生活中的生物現象都蘊含著科學道理。比如“:關于人體血型問題的研究”“,人體的生物鐘調節”“,人體穩態的形成與穩定”等等。對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意識到這種教學觀念的錯誤性,在原有不全面的教學方案中,增加實用性較強的知識點,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真正做到“教學生之所難”,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二、積極提倡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是一味地給學生填充知識,不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標準。當學生自己有學習的意愿的時候,往往學習的效果會比填鴨式教學更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給學生實際布置自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分析細胞中的元素種類以及化合物的特性。鼓勵學生在自學后展開探討,取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當遇到共性問題時,教師可以展開統一講解。
2教學過程注意轉變師生角色
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轉變,即:學生備課并上臺講解,教師扮演學生的角色在臺下聽講。這種方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同時,教師在臺下進行傾聽的時候,能夠發現學生們在自學時的知識盲點,之后及時進行補充,以便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實現高效教學。
三、合理使用教學策略,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1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時,首先需要設立一個創新積極的課堂氣氛。在授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在課堂上把自己思考得到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分享。大家博取眾長,共同進步。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在教授“細胞的基本結構”的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教師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一一為其解答,這樣有利于積極創新課堂氣氛的形成。
2充分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動態地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知識點。同樣的課程,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合理組織教學,通常比黑板板書的教學效果好。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物質進出與運輸”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演示動畫,并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演示各種物質分子進出細胞膜的過程。這種方法可以把課本上固定的知識轉化為動態內容,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把握重難點內容
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教材,理清教材中的知識難點以及易錯點,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著重講解,讓學生能夠重點學習及記憶。比如,在學習植物的有氧呼吸作用的相關內容中,教師應該詳細地向學生講述植物進行有氧呼吸作用的過程,并向學生分步講解有氧呼吸作用的三個階段,以及每一個階段的物質變化: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轉化為丙酮酸;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還原氫、二氧化碳和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還原氫和氧氣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大量能量。通過對重難點內容的詳細講解,學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呼吸作用的三個階段的每一步反應。同時,當學生對呼吸作用的知識點有疑問時,教師可以通過詢問學生每一步的反應,快速找到他們的知識盲點,并幫助其解決這些問題。
4組織生活教學
教學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這樣可以更好地貼近實際,避免出現一味地為了提升應試考試分數而教學的現象,而且可以使學生們對知識產生親近感,有利于更好地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富含糖類的物質,如水果、淀粉等,以及生活中的油脂類制品,比如食用油,動物油脂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點,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糖類和脂質在生活中的各種存在形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得掌握。
5開展實驗探究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基于自然科學的學科,實驗是研究高中生物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學生在實驗中不僅可以學習到生物知識,并且可以學習到實驗中運用到的各種方法,對以后的學習研究有很大的幫助。此處我們以“制作生態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運用生物知識以及實驗探究的方法,共同制作一個生態缸,以模擬生態圈的運行狀況,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這個生態缸,共同研究生態圈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此類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生物知識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好生物知識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幫助。學生應該提高自主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積極性,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指路人,應更新教學理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組織教學活動。同時根據全國中小學生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幫助學生學好生物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