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云

摘要:煤礦開采中露天煤礦開采是一種常見形式,其特點為開采規模大、產量高。在此環境下,筆者撰寫了此文,對于當前我國煤礦企業本質安全和風險預控系統的建設問題,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國煤礦本質安全建設的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其各影響要素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并就此提出各類危險源的治理方案,及煤礦安全風險評價體系模型和方案。文中所述的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可為同類型安全系統的構建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風險預控;露天煤礦;本質安全
煤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能源,其產量及開采安全性是考量一個國家煤炭生產效力的關鍵。近年來,在國家相關部門引導下,我國諸多大型煤炭企業借鑒國外同行先進管理經驗,全面引進和實施了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模式,經過幾年發展已成效顯著,我國煤炭生產的百萬噸死亡率從 2007 年的 2.041%迅速降至 2015 年的 0.157%,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煤炭生產和出口大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后兩者該數據僅為0.03% 和 0.014% 。因此,我國各煤炭企業對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方法的實施和提升,仍然任重而道遠,且需要不斷總結、推廣,相互促進,不斷提高。文中將對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進行研究,為各煤炭企業安全管理和風險預控提供參考。
1 煤礦本質安全問題與現狀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模式實質是一種過程管理,即在煤炭生產過程中,提前對可能引起頂板冒落、水災、火災等災害發生的危險源進行識別、監控、整改督促及預警等,使危險源始終處于可控狀態,并最終降低或消除災害發生的可能。由此可知,各危險源始終處于閉環管理狀態,并不斷循環改進,從而實現煤炭生產高效和安全性的共同提高。我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模式引進較晚,實施程度和深度差異較大,一方面,部分企業已充分認識到本質安全型煤礦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在員工培訓、設備維護、危險源監控等方面均有較大投入,但由于沒有建立系統、科學的管理模式,因此部分整改和革新活動最終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小部分企業對本質安全型煤礦建設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安全管理方法仍然較為落后,已不適應當前行業發展需要,因此亟待進一步落實和提高。
2 煤礦本質安全影響要素分析
2.1人員因素
大量事故統計數據表明,煤礦生產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與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近年來,隨著采煤機械自動化和可靠性水平的提高,操作人員在生理、精神和安全意識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和隱蔽性對突發事故的影響程度愈發凸顯。
2.2設備因素
煤礦井下作業環境特殊,設備方面的危險源分布眾多,且交叉影響,尤其是工作面高粉塵、高濕度、機械和電氣設備布置高密度等特點,容易加速設備老化,甚至引發次生的水、火等災害。對此,應在采煤機械的設計原則、制造工藝、故障監測、維護管理等方面進行多元強化,提高井下設備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降低設備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率。
2.3環境因素
安全的工作環境是人員和設備安全的基礎,而井下環境對安全事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多巷道,巖體結構動態多變,難以監測,易突發變形;二是空間狹窄,設備眾多,人員集中,初生事故蔓延速度快,抵抗災害能力差;三是瓦斯和水害隨開采進行不斷變化,控制難度大,一旦突發,對人員和財產危害較大;四是井下低亮度、高噪聲、高粉塵等環境對人員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利影響,誘發操作失誤。
2.4管理因素
以上三種因素是導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而管理因素同時對人員、設備、環境產生影響,因此是安全事故的間接原因。管理因素涉及各層級領導對人員安全及操作培訓、設備維檢制度、環境改善及監測措施等的制定和重視程度,良好的管理可將各安全影響要素協調統一,共同改善和提高,為煤礦本質安全系統的建立奠定基礎。
3 煤礦本質安全及風險預控系統建設
3.1 煤礦本質安全危險源治理
煤礦本質安全系統建立過程中,在影響煤礦本質安全各要素明確的前提下,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對問題突出的環節進行治理:第一,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應針對不同層級、崗位員工進行定期安全培訓,提高管理層安全防范和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并通過區域安全承包、工程責任制等方式對其安全管理效力進行約束和監管;對基層操作者,一方面通過影音教學等方式加強其危險源識別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技能培訓和勞動競賽等手段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熟練程度,降低誤操作概率。此外,還應加強員工心理輔導和身體健康檢測,降低不可控風險。第二,提高設備可靠性。對于已有機電設備,并通過技術改造、零件更換等方式消除部分危險源;對于待建井下設備,應著力從設計、制造、維護等方面進行優化,減少可能危險源數量,提高設備整體可靠性。第三,加強環境監控和治理。建立并完善井下各位點的瓦斯、煙塵、濕度等環境特征值的監測和預警網絡,形成具備數據采集、處理、上傳等功能的環境監察系統,并在成本控制前提下對各隱患點進行災害防控;另外,推行現場 6S 管理,改善作業環境秩序。第四,建立本質安全和風險預控管理系統。以上三點的順利實施是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利用科學合理的本質安全綜合評價模型,建立“煤礦本質安全和風險預控管理系統”。本部分內容將在下節展開敘述。
3.2 煤礦安全風險預控評價體系
影響煤礦安全的各種危險源之間具有復雜的不確定性和相關性,而目前多數煤礦安全預控系統中采用的評價模型僅關注了其簡單的變量關系,因此預警值的計算與實際存在較大偏差。對此情況,文中采用了針對不確定性推理的貝葉斯網絡計算模型,該模型可對概率事件的多態性和非確定邏輯關系進行較好的描述,因此適合于多因素、復雜相關的煤礦安全預控決策。另外,該方法計算穩定、高效,且已實現模塊化調用,方便編程實現。煤礦生產中,對瓦斯、粉塵濃度等基本事件發生概率的計算,文中采用專家評分法,基本事件的概率如下式。
其中:Pm為煤礦災害事件的發生概率;n為專家總數量;Ri為第 i 個專家的權重系數;cm為專家對事件m的評分。
4利用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創建煤炭企業本質安全型企業的探索
4.1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內涵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是利用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理論,進行系統整體優化,使企業人-機-環系統達到最佳安全匹配,做到人員、機器設備、環境、管理的本質安全化。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套以危險源辨識為基礎,以風險預控為核心,以管理員工不安全行為為重點,以切斷事故發生的因果鏈為手段,以PDCA閉環管理為運行模式的現代安全管理體系。
4.2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成、運行模式及等級劃分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評價系統由風險預控管理、組織保障管理、人員不安全行為控制管理、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輔助管理五大部分組成,具體由安全目標(標準)設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管理標準與管理措施、監督保障體系、信息系統、監管(評審、評價)等要素構成。
本質安全管理模式遵從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強調持續改進機制。
本質安全管理體系等級為:本安一級、本安二級、本安三級、本安四級共四個等級。
4.3以查隱患、抓整改為手段,不斷提升現場的安全可靠性
完善隱患排查治理考核機制,考核內容由日常動態檢查、月度定期考核、季度定期考核、年度綜合評價四部分組成,堅持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活動,按照責任區域劃分落實好各自責任,對生產作業現場進行本質安全達標檢查考核,對檢查出的隱患、問題要及時按“五定原則”(定項目、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資金、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責任人)落實,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并按照“誰檢查、誰復查”的原則跟蹤隱患整改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隱患,執行隱患整改的閉環管理,切實消除“兩張皮”現象;嚴格執行新改擴項目前、新設備、設施、工藝和技術應用前或有重大改變時;為特定項目(采煤工作面安裝、初次放頂、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過構造、過沖刷帶、過富水區、過空巷,排放瓦斯、井下電氣焊、大型設備安裝與檢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執行重大風險任務前;執行特定檢查和實驗前;審核發現重大不符合項;調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風險前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依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做到檢查不留盲區死角、隱患整治及時,對重大隱患進行掛牌督辦,及時按“五定原則”整改到位,堅持問題隱患的預控管理,注重過程管控,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提高現場的安全可靠性。
4.4深入開展班組建設活動,夯實礦井安全管理基礎及安全責任落實
班組是安全生產的最基層單位,是安全管理的最前沿陣地,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組織,班組的地位決定了班組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所以抓“基層、基礎、基本功”三基建設才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定期組織開展班組長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及安全知識培訓;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將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班組長納入到后備人才隊伍當中;三是開展特色班組建設,結合不同班組開展針對性活動,形成特色班組文化氛圍;四是加強對班組長和員工的考核,將區隊(車間)、班組和員工全部納入班組建設考核中,以班組考核促進安全責任現場落實,逐步引導區隊、班組及員工發揮好基層單位安全管理的主體作用,落實現場安全管理職責和安全管控措施,充分發揮基層區隊班組安全自主管理的重要作用。
4.5加大員工不安全行為查處治理力度,杜絕零打碎敲事故發生
查處不安全行為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做起:一是對主要負責人、科室管理人員、區隊管理人員制定查處不安全行為指標及獎罰制度,加大不安全行為的查處力度。二是各區隊要強化教育,利用班前會、班后會、集中學習會向員工宣傳不安全行為的種類及危害后果,提高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遠離不安全行為。三是開展不安全行為針對性矯正培訓班,中等以上不安全行為進行一對一矯正培訓,提高培訓實效。四是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違章行為進行曝光,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減少類似不安全行為的發生。五是強化不安全行為人員系統管理,總結分析不安行為人員工種、崗位,建立不安全行為人員信息檔案、對重大不安全行為人員重點管控。六是要長期堅持執行中夜班突擊檢查制度,針對重點崗位重點時段,加大檢查頻率。充分利用本安信息系統數據深入分析不安全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4.6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員工安全自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煤礦生產安全,要堅持把員工安全培訓、規范員工行為作為一項長期的安全任務來抓。一是認真抓好“三新”(新分配、新轉崗、新晉升)員工的崗前培訓,嚴把學習關、出徒關。二是有針對性進行崗位業務技能和安全知識培訓,不斷提高業務技能和安全意識。三是對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的應用,按照要求及時開展相關安全知識培訓工作;四是定期組織分專業的事故案例宣講活動,通過三維動畫、座談、交流、講座、現身說法多種方式,進行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五是每季度組織一次技術員及以上管理人員“生產技術、安全管理、本安體系”等知識的考試,不斷提高中層領導干部的素質。六是積極開展標準化作業流程學習以及應用培訓,對已下發的關鍵崗位標準化作業流程視頻,各區隊要分工種、時段利用班前會、班后會來學習、并通過口述、現場實操來進行考核。
5 結論
對于當前我國煤礦企業本質安全和風險預控系統的建設問題,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國煤礦本質安全建設的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其各影響要素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并就此提出各類危險源的治理方案,及煤礦安全風險評價體系模型和方案,文中所述的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可為同類型安全系統的構建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陳俊生.本質安全型礦井理論及實踐研究[J].煤礦安全,2010(7):152-154.
[2]張志呈,羅堯東,李春曉.我國煤礦事故多發性和實現本質安全管理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3]劉永立,王海濤,石興龍,等.基于綜合評價的煤礦本質安全管理系統研究[J].中國煤炭,2010(1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