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德 路航 張曉峰 劉苑竹
【摘 要】目的:探討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給予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的86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給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比較治療前后患眼BCVA、CRT、CNV及其并發癥。結果:治療后3個月的BCVA、CRT、CNV基底部寬度、CNV基底部高度指標改善程度優于治療前,有顯著差異(P<0.05)。86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4.42%。結論: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060-02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為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及黃斑水腫,且視網膜異常生長[1]。長期以來,臨床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及手術治療,其中激光治療容易損傷新生血管淺層視網膜,并形成萎縮斑,而使視力下降。手術治療對患者創傷較大,且影響術后視力。近年來,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具有較少副作用,且損傷小的優點,在臨床中可取得較好療效[2]。因此,本文為了分析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給予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的療效,特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86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來源于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過國際標準視力表測試確診為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臨床表現為視力明顯降低,眼前有黑影及視物變形;簽訂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同意。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既往眼病手術史患者;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言語障礙;精神病者。男性41例(41只眼),女性45例(45只眼);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58.42±1.45)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術前3日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4次;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給予鹽酸愛爾卡因滴眼液眼球表面麻醉,開眼臉,采用5%聚維酮碘和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給予0.5 mg/0.05 mL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于鼻下方距角鞏膜緣3.5 mm 處經睫狀體平坦部位垂直進針,緩慢推注藥液。每月1次,連續治療3個月。術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采用無菌紗布包扎患眼,連續1周滴妥布霉素眼液,每日3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的平均最佳矯正視力(BCVA)、平均黃斑區視網膜厚度(CRT)、脈絡膜新生血管(CNV)及并發癥(眼壓升高、出血、白內障)。BCVA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測量,CRT、CNV采用OCT檢測測量表。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所有臨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BCVA、CRT、CNV用均數表示計量,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采用%表示,用卡方檢驗。以P<0.05時,表示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后3個月的BCVA、CRT、CNV基底部寬度、CNV基底部高度指標改善程度優于治療前,經統計學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所示:
2.2術后并發癥情況分析
86例患者中眼壓升高13例,球結膜出血8例,未發生白內障,并發癥共21例,發生率24.42%。充分休息后恢復正常。
3 討論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也稱之為老年性黃斑變形,是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3]。根據患者眼底部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干性及濕性兩類,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多發生于45歲中老年患者,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已成為第三大致盲原因。已有臨床研究表明: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發病與CNV密切相關。由于CNV出現滲漏、出血等情況,可降低患者中心視力,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而形成CNV瘢痕,破壞正常脈絡膜組織及視網膜結構。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家族中的成員,同時也是促新生血管形成最為主要的刺激因子之一,可有效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值,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在CNV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臨床中抗VEGF的藥物,通過阻斷VEGF的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減輕組織水腫,從而減輕炎性反應。常用的抗VEGF的單克隆抗體有貝伐單抗與雷珠單抗,在本次研究中,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給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雷珠單抗是一種新型抗新生血管形成藥物,屬于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片段,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結合,阻礙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中的不同環節,與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結合抑制血管滲透劑形成新生血管,最終抑制CNV的形成及生長。本次結果顯示:86例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采用玻璃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3個月后,患眼的BCVA高于治療前,CRT低于治療前,且CNV基底部寬度、CNV基底部高度均低于治療前。由此表明:玻璃體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吸收出血,減輕CNV 滲漏及視網膜水腫。此外,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多表現為眼壓升高、球結膜出血及白內障,在得到充分休息后可恢復正常。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癥發生率24.42%,未發生視網膜脫離及白內障等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可改善BCVA、CRT、CNV基底部寬度、CNV基底部高度,且術后并發癥較少,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燕, 鄭瑞蓮, 王瑞夫.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9):140-143.
[2]陳桂英.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療效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9):1607-1608.
[3]王彥榮, 李海輝, 顧莉莉. 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對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視覺功能和血清VEGF含量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 29(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