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偉
【摘 要】近年來我國醫療服務行業得到了穩定發展,然而醫療糾紛事件仍舊頻繁發生,這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更好發展。為了有效解決醫療糾紛問題,需要積極探討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優化方案,以此來促進醫療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法律優化;方案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78-02
前言
醫療事件的發生呈現出惡性發展的態勢,不僅對醫患關系的和諧造成了一定影響,還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醫療糾紛的解決。作為第三方調解機制一定要積極發揮好自身的調解和管理職能,及時分析當前醫療糾紛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并從實際出發,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醫療糾紛[1],積極借助第三方調解機制來解決醫療糾紛問題,同時促進了醫患關系和諧,因此要積極探討解決醫療糾紛事件的有效途徑,在尊重患者感受,理解醫護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及時處理好醫療糾紛,將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強大執行力得以充分發揮,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1 醫療糾紛中第三方調解機制存在的問題
1.1 調解機制職責模糊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針對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地位進行了明確規定,醫療糾紛事件解決過程中主要依靠2010年侵權責任法來實施。然而在解決醫療糾紛的環節發現,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地位不明確,醫患人員對第三方調解機制相關法律內容的認識不夠,由于其法律地位不明確,因此在解決糾紛問題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執行力不夠、管理不到位等現象。
1.2 調解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第三方調解人員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未能體現出醫療糾紛解決的專業性,部分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未能在醫療糾紛解決中發揮出良好的指導性和決定性作用,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2]。從而人們對調解結果的權威性質疑,這直接導致了醫療糾紛事件頻發,造成了醫患關系緊張。
2 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優化方案研究
2.1 構建醫療糾紛防范體系
醫療糾紛防范體系的建立有助于解決醫療糾紛問題,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避免了糾紛事件的出現。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給予患者安全保障,及時處理好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在日常工作中時刻將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利用醫療糾紛防范體系來約束和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科學、準確的給予患者最好的醫療服務[3]。強化醫護人員的職能,將提高服務質量作為醫療衛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在服務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有效避免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強化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構的獨立性,創建專業的醫患糾紛調解組織,該組織主要有管理學、心理學、法律、保險等方面的人員組成,主要負責轄區范圍內醫患糾紛事件的調解,定期開展醫療糾紛防范教育工作在,在此過程中主要進行以醫療糾紛技術調解技術咨詢、綜合性評定、調解處理、后期賠償等工作。在政策、法律的指導下,醫患雙方給予反饋意見,在互相溝通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醫療糾紛問題。
2.2 積極推進專業化醫療糾紛調解隊伍建設
不斷擴充醫療糾紛調解員數量,加強對調解員隊伍結構的有效完善,重點是要大力培養一些青年才俊,同時要求這些人員不僅有職業素養,還要有專業的服務技能,更好的服務于大眾,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積極明確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地位,有效推動調解隊伍的職業化發展,不斷加強對現有調解人員的教育培訓,在專業指導和教育的前提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隊伍目前面臨的人才緊缺、知識有限等問題都可以得到徹底解決。天津市自2009年建立完善的醫療責任保險理賠體系,定期召開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年度工作總結,從多種途徑來推進專業化醫療糾紛調解隊伍建設。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度共受理醫療糾紛案件650件,全年調解完結555件,其中簽署的醫療糾紛調解協議共527件,其調解成功率達到了94.95%,在年度總結會上還明確提出:醫療糾紛調解制度建設是下步工作重點。專業化醫療糾紛調解隊伍的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因此要做好持久準備,加強調解機制與醫療服務崗位之間的工作溝通,在保護患者利益的同時,積極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2.3 及時實施依法維權
建立合理有效的醫療糾紛代理人制度,以此來促進依法維權,及時解決好醫療糾紛問題,更好的保障民眾的切身利益。建立并健全醫療訴訟機制,使其成為醫護服務崗位與患者之間的利益訴訟平臺,大力推進依法治理醫療糾紛建設,在維護醫患關系的同時,幫助患者進行依法維權,確保了患者的合法訴求。在國家部門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減免醫療糾紛訴求調解費用,任命具有專業資質的人員為醫療糾紛調解代理人,充分發揮第三方的協調和監督作用,促進了調解機制的有效實施[4]。積極從專業角度來分析醫療糾紛問題,更多的考慮雙方利益,在此環節更好的體現了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在糾紛代理人和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醫療糾紛處理效率,做到了依法維權。
2.4 加大財政的支援
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在實際解決中不僅要發揮代理人的協調作用,還要加大對財政的支援,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對社會資源、公權力的支配作用,保障醫療服務工作的健康發展。需要注意:必要時候對醫療服務進行干預,同時要大力支持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工作,給予醫療服務工作更多的資金投入[5]。實踐發現,醫療糾紛事件頻發主要是因為醫患關系沒有及時處理好,出現了醫患矛盾,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醫護人員沒能第一時間采取措施維護醫患關系。對于這一問題,一定要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和財政部門職能,制定有效的醫療糾紛解決方案以及第三方調解法律優化方案,在法律相關規定的指導下,及時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衛生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公安部門要強強聯手,加大與醫療服務行業的合作力度,從而給予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及時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
3 結束語
及時明確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法律地位,充分發揮調解職能,并加強與財政部門、公安部門、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及時解決好醫療糾紛問題。構建醫療糾紛防范體系,積極推進專業化醫療糾紛調解隊伍建設,建立并健全醫療訴訟機制,從而維護好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亞靜,王喬.完善我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策略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5(11):218-219.
[2]蘇玉菊.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海南模式”的現狀與改革[C]//2014衛生法學與生命倫理國際研討會.2014.
[3]艾爾肯,吳冬梅.論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與民事訴訟的銜接機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50-58.
[4]武海波,張妮潔,黃奕祥.構建更有效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27(6):841-844.
[5]艾爾肯.發達國家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J].時代法學,2015,1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