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目的:于接受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手術的患者中分別應用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腰硬聯合麻醉。比較麻醉方法對手術情況產生的影響。方法: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間,以隨機數表法展開分組,從我院挑選100 例接受股骨頭置換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應用腰叢-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觀察組應用腰硬聯合麻醉。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鎮痛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6.00%、84.00%,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觀察組輸液總量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中,其鎮痛優良率顯著,但增加了輸液總量,所以臨床中選擇麻醉方式時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關鍵詞】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腰硬聯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202-01
受我國老年化問題的持續加重,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治療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措施為股骨頭置換手術,但是受患者生理條件的影響,易合并產生多種并發癥,且麻醉方式的不同選擇會使得患者具備不同的耐受程度。在本論文中,主要從我院挑選100 例接受單側股骨頭置換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與腰硬聯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予以了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間,以隨機數表法展開分組,從我院挑選100 例ASAⅡ~Ⅲ級,無明顯肝腎功能障礙、凝血機制異常接受單側股骨頭置換術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5 例,患者最小年齡為69 歲、最大年齡為83 歲、年齡平均為(72.79±2.32)歲;觀察組有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26 例,患者最小年齡為68 歲、最大年齡為82 歲、年齡平均為(71.83±2.32)歲。在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手術室后,常規監測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開放靜脈通道,輸注乳酸鈉林格液200-300ml。對照組應用腰叢-坐骨神經阻滯麻醉,腰叢神經阻滯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患者取側臥位,患肢向上,于L3 棘突向尾端3 厘米、脊柱外側5 厘米位置作為穿刺點,初始電流強度設置為1mA、2Hz,誘發股四頭肌收縮。再將電流強度調整為0.3mA,仍能誘發股四頭肌收縮反應,回抽無腦積液和血液時即緩慢注入10ml 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以和20ml 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股四頭肌收縮消失。坐骨神經阻滯方法如下:穿刺點為患側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連線中點垂直向下5厘米的位置,神經刺激器調節參數同上,減小電流強度為0.3mA 時仍出現腓腸肌收縮、足背屈或跖屈,回抽無腦積液和血液時即緩慢注入10ml 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以和20ml 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
觀察組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取側臥位,患肢向上,于L3-4 間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經硬膜外穿刺針置入腰穿針,蛛網膜下腔緩慢注入輕比重0.375%羅哌卡因2ml,拔出腰穿針,硬膜外向頭側置管3cm,給予試驗劑量2%利多卡因3ml,觀察5min 無不適,控制平面在T10 以下,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根據手術情況硬膜外分次追加0.375%羅哌卡因與1%利多卡因混合液。
1.3 觀察和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和輸液總量。治療優良率。優:沒有疼痛感、狀態良好,可順利完成手術;良:狀態良好,但存在輕微疼痛感可耐受;差:疼痛劇烈,不可耐受,需要應用鎮靜藥物或鎮痛藥物[1]。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包對本論文所涉及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n,%)采用X2 檢驗,計量資料(x-±S)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鎮痛優良率比較分析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鎮痛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6.00%、84.00%,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2.2 輸液總量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076±208)ml,觀察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543±230)ml,觀察組高于對照組(t=10.649,P<0.05)。
3 討論
老年人受機體條件下降的影響,易發生骨折,其中股骨頸骨折屬于常見骨折類型。臨床中,對股骨頸骨折實施治療時,多采用股骨頭置換術,當時受患者機體能力下降的影響,易產生多種并發癥,且麻醉實施具有較大的難度,所以積極選擇適宜的麻醉方式具有重大意義[2]。
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屬于一種對患者具有單獨阻滯作用的麻醉方式,可直接快速作用于神經根周圍,同時能夠通過預置導管有效調整藥物濃度,具有良好的麻醉可控性,不會產生交感阻滯作用,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較小且麻醉效果顯著,且降低了術后不適感,當該麻醉方式的鎮痛效果較弱,往往需要應用輔助鎮痛藥物。此外,對于高齡肥胖患者 , 多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容量、凝血機制障礙或近期使用抗凝治療 , 應用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能提供較安全的麻醉 , 較腰硬聯合麻醉的安全性更高。腰硬聯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顯著以及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等優點,但該麻醉方式的輸液量較多且上界麻醉平面難以得到控制,易產生血管擴張,最終對血壓產生影響[3]。從本文的研究結果獲知,對照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076±208)ml,觀察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543±230)ml,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殷悅[4]等人通過研究發現,A 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075±208)ml,B 組患者的輸液總量為(1542±229)ml,進一步證明了本文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將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中,其麻醉優良率顯著,但增加了輸液總量,所以臨床中選擇麻醉方式時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廖華山,姚喆,霍紅艷,等.腰叢-坐骨神經阻滯與腰硬聯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術中的效果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2):6328-6331.
[2]張曉琛,魏真,潘玢.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與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術中療效比較[J].中外醫療,2017,36(22):61-63.
[3]謝國強,歐銀強,何永肖,等.腰硬聯合麻醉和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在高齡患者股骨頭置換術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2):26-28.
[4]殷悅,王立偉,祖翠華.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和腰硬聯合麻醉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