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筱英

信息技術不僅僅只是銀行業務的一種輔助性工具,在財務會計、管理各個方面都開始逐步介入,成為一種增強銀行整體實力的有力工具,為銀行的市場運作、金融創新、客戶服務、量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加強銀行會計的信息化建設,增強管理和會計的信息化程度勢在必行。近年來,銀監會積極響應和配合財政部的會計信息化戰略部署,統籌領導推進銀行業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 B RL)應用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2016年起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在內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實施對于規范電子格式財務報告編制、統一電子化報送環境下的數據標準和口徑、提升財務報告信息數據質量和監管效能、減少銀行內部重復報送并降低報告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信息化的地位毋庸置疑,信息資源越來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企業都開始重視自己在信息資源方向的開發、整合和開發。想要繼續保持企業在市場中的一席之地,必須建立起業務與財務一體化的管理信息化系統,逐步實現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構建對會計信息進行實時處理、智能報告的會計信息系統勢在必行。會計信息化是財務管理現代化的突出表現。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新時期,會計信息化,是網絡環境下經濟信息管理的主要渠道。(靳秀英,2015)一個有效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于任何組織的長期成功運行是必要的。沒有對所發生的事件進行監管,那么就無法有效地界定該組織執行情況。(S u m o n D a s等,2015)會計信息化要求構建開放的信息系統,可以實現會計基本理論、會計實務、會計教育、會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何日勝,2005)
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對銀行會計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社會要求的新會計模式是銀行使用會計信息軟件,實現銀行資源的網絡共享。新會計模式實現了銀行數據的集中管理與遠程服務。同時新會計模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對銀行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銀行實施會計信息化,一方面為銀行節約更多人力物力,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對銀行的會計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聞璞,2015)信息在銀行的整個運行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會計信息系統更是在銀行自身運營管理、資產監管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一個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為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提供保證,為銀行的運行降低成本,提供必要的信息,進一步提升銀行在投資者和客戶心中的形象。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社會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銀行的信息化也逐漸映入人們的眼簾,同時得到了社會、銀行系統工作人員、專家與學者的大力關注。(蔣科,2015)

表1 農業銀行某支行2015-2016基本財務狀況
2016年各項存款較2015年大幅增加。截至年末,剔除同業,該行各項存款余額241045萬元,較年初200555萬元增加了40490萬元,其中:儲蓄存款160233萬元,較2015年增加29572萬元,對公存款80811萬元,較2015年增加了10918萬元,年末同業存款余額35萬元,比2015年的3933萬元下降了3898萬元,比全年計劃凈增500萬元差4398萬元。截至2016年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29262萬元,比2015年100348萬元增加28914萬元,增長了28.8%,年末,個人貸款比2015年凈增9532萬元。其中:農戶貸款增加2926萬元,城市個貸余額7597萬元,比2015年凈增6606萬元,增長率為666.6%。中間業務收入穩中有增。2016年末實現中間業務收入671萬元,同比增收16萬元,其中:投資銀行業務收入169萬元,為全年中間業務收入計劃的完成起到了很強的支撐作用。2016年末,自營不良貸款余額6.5萬元,風險控制計劃完成率61.54%;委托資產現金收回額83萬元。財務指標運行平穩,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2016年末完成撥備前利潤6030萬元,同比增加1258萬元;實現撥備后利潤5602萬元,同比增加886萬元,人均創利55萬元;經濟增加值2806萬元,同比增加260萬元;資產減值準備1446萬元,其中當年提取427萬元,撥備覆蓋率22240%;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29262萬元,貸款減值率為1.12%;營業收入8395萬元,營運成本2320萬元,成本收入比為27.63%。
1.新核算與報告系統(IFAR)
從新會計準則出發,根據有關的法規進行對外報告披露工作,同時為各內部管理系統提供了種類多質量高的數據,包括憑證、明細賬、分戶賬、總賬、登記簿、各類報表等,該系統基本覆蓋了農行所有財務核算項目,建立起賬務核算平臺、賬務數據平臺、財務報告平臺、管理應用平臺、內部控制平臺的平臺化應用框架,以平臺化為契機,實現對本行內不同業務階段進行統一核算處理,統一分析報告,在執行新準則的同時實現了管理和核算的分離。
2.綜合業務系統(ABIS)
這是一個涵蓋網點柜面業務、集交易操作與會計核算于一體、完成資金清算的綜合業務系統,是該行的核心業務系統。以合同為依據記錄本行與客戶的債權債務關系,負責面向客戶的合同報告,提供各項客戶合同的基礎信息。
3.業績價值管理系統(PVMS)
滿足該行分部門、分產品的價值管理及業績評價系統,是管理會計系統。以內部管理標準為依據進行管理會計核算,負責面向內部的業績報告與披露,提供各項管理會計信息。實際工作中絕大部分會計核算部門實現了電算化,但沒有完全擺脫手工的統計或轉換,正在按照農業銀行信息化的既定安排逐步擺脫模擬手工的記賬方式,實現會計報表、賬簿等完全依托于計算機網絡平臺。會計信息化后,數據處理流程的起點由財會部門的憑證記賬錄入擴展到了整個銀行業務的源頭,提高了會計數據利用的效率和正確性,有效地降低了財務工作的成本。同時業務系統中會計系統逐步融入新的財務核算與報告系統,有利于數據的整合和使用。
日常的數據處理和信息的制作和輸出都經由計算機進行處理,除非有計算機故障,計算機本身的數據處理一般不會有差錯的,因此只要系統的數據處理流程合乎于實際,就可以保證經營過程中會計信息的正確性。
1、財務信息的復雜性:由于規模的不斷擴大,財務信息逐漸復雜。信息化建設需要全面掌握財務信息才能根據當前的運行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大型商業銀行的競爭逐漸激烈,發展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財務信息逐漸復雜化、多元化,獲取了全面的財務會計信息才能更真實地反映銀行的發展情況。
2、財務管理機制的創新性:隨著經濟的發展,銀行業逐步進入現代化,會計信息化建設對于改善當前的財務管理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財務管理機制需要配合信息化過程進一步創新才能實現銀行的現代化管理。
3、財務目標的針對性:財務管理需要對所有財務信息進行管理,但這往往不能體現各方面的經濟狀況,對發展規劃也有一定的影響。伴隨著農行上市成功,財務信息逐步增加,眾多的財務信息需要進行分析整理才能了解各部門的運營情況,更有利于整體上的發展規劃。通過對不同會計信息和特殊會計核算進一步地統一處理方法,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
4、對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銀行業務的豐富以及信息化,對財務會計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僅僅對業務的熟練是不夠的,還要求對信息化有深刻的認識,有一定的信息化設備及系統的使用能力,在信息化過程中不斷地適應信息化。
隨著互聯網絡及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進步,農業銀行某支行的信息化設備也在不斷地更新。經過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某支行的信息化設備也有著極大的變化,業務以及財務的信息化已初具規模。可以為目前的財務核算與管理提供較好的支持。信息化設備規模統計見表2。

表2 農業銀行某支行信息化設備統計表
農行將IBM大型主機DB2的DRDA技術用于大型生產系統,并實現了IBM大型主機DB2和分布式平臺應用相結合,充分發揮各個平臺的優勢,實現系統整體架構的最優化。在該項目中,IBM提供給I FAR項目的核心技術和平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褚士瑋,2010)由于國內銀行業務與管理軟件的需要,管理層與技術人員更傾向于效率高、穩定的國外知名品牌服務器,而不是采用國內的服務器品牌。對于國外的服務器過分依賴,一方面使農業銀行的使用和維護費用過高;另一方面,由于過度依賴國外的硬件設施,有可能使許多金融信息源源不斷地流出,這對于我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系統的安全無疑是一個潛在的風險。
在會計信息安全方面,該行有規范的安保保密制度和會計信息化檔案管理制度,機房有專人維護和看守,電子檔案的儲存室和機房都有防火及火警系統,對于重要的會計檔案有兩份以上的備案,保證了會計信息不會散失和泄密。但在設備的防潮、防塵和防霉變等工作上不是很到位。
即使實現了會計信息化,對軟件和數據的維護仍需要人來維護,強調會計的信息化并不是否認人在整個核算和報告的核心作用,只有優秀的會計信息化人才與系統相輔相成,才能做到會計工作的最優化。
因此,在對會計信息化軟件和與之相對應的支持設備做了一個基本分析后,來對人員的分布及構成做一個說明。農業銀行某支行的財務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對銀行業務及管理的財務管理和監督,對銀行金庫的管理和安保。該行計劃財務部的分工見圖2。從人員結構看,大專及以上占86.7%,具體見表。從年齡看,36至45歲得員工占60%。

表3 農業銀行某支行計劃財務部學歷情況

表4 農業銀行某支行計劃財務部年齡情況
1、新核算與報告系統采用后過渡期所存在的問題:
舊系統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交易核算捆綁,運行的風險高,無法立足于新準則的核算標準的變化,系統適應差,會計的信息比較分散,數據的可用度差。在新核算與報告系統整合和取代綜合應用系統中的總賬功能時,兩個賬套同時存在,增加了核算成本;新系統采用了多維度式的彈性賬號結構,容易和并存的舊系統發生賬號上的紊亂。在整合取代財務會計報告系統和報表轉換系統時,由于權限是自上而下地分階段的開放,會降低財務信息的統一性和質量。新出現的賬務體系會在一定時期內降低財務核算的準確一致。財務業務的一體化正處于整合階段,業務模塊都能夠單獨運行,從而使系統間的銜接程度降低,整體集成效果差,業務流程鏈接較為松散。新系統的使用,擴大了財務系統的范圍,授權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在初始數據的檢查和校驗方面,一旦發生錯誤,失誤極易蔓延,導致整個系統數據失真,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主要存在的風險:
(1)技術安全風險:
①感染計算機病毒:
目前計算機病毒經過了很多代的變種改進,擴散速度驚人,造成的破壞極大。一旦系統中某個部分被病毒感染,就可能會使整個系統癱瘓或信息丟失。
②惡意或敵意偷盜與破壞:
一些從事網絡破壞的信息技術高手或因個人興趣,或因豐厚的傭金而對銀行信息資料進行盜取或破壞活動。隨著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計算機網絡的拓展,降低了該系統的安全性。
③網絡系統故障:
因服務器死機或儲存介質損耗而造成信息系統癱瘓在發達國家非常常見的。雖然銀行與電信等網絡服務商對數據通訊設備都有很大的投入,來保證數據流通的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偶爾還是會出現連接中斷或傳輸速度不穩定的現象,從而對銀行計算機系統運行的效率造成了影響。當銀行計算機系統及網絡通信發生故障或因病毒、黑客攻擊造成網絡系統不能正常運轉時,必然會對銀行的正常運作造成重大影響。在目前會計核算信息化較高的情況下,安全隱患可能就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是一種需要積極認真面對系統風險。
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會計存在的環境,使得會計信息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且對內部控制的作用和范圍產生了極大地影響?,F代信息技術為會計信息化快速處理、實時存取提供了可能。
作為對于會計信息及其依賴的銀行業,擁有一個在核算、內部控制和報告方面提供實時處理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為銀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保障。我們需要用創新的概念和思維不斷突破傳統會計的思想制約,對會計信息系統及其管理進行創新改進,整合現代會計思想和傳統的會計理論,來不斷提升銀行會計信息系統的實用性。
(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浙江杭州310003)
參考文獻:
[1]蔣楠.會計信息系統重構研究:基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視角[M].北京:經濟出版社,2010.
[2]張洪友.農業銀行盤錦市分行業務經營與管理信息系統問題研究[D].盤錦市:東北大學,2005.
[3]白茹兵.論我國會計信息化建設[J].商業經濟,2013(2).
[4]聞璞.銀行實施會計信息化的風險及其防范[J].時代金融,2011(8).
[5]朱姝敏.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時代經貿,2015(14).
[6]蔡炯.淺議會計信息系統的歷史傳承與發展 [J].時代經貿,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