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素鳳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煤炭的產量占世界的35%以上,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煤炭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構成中始終占一半以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煤炭產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作為一個煤炭大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擁有數量驚人的煤炭企業。但由于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目前我國的煤炭產業正處于改革過程之中,煤炭企業通過整合、重組,規模不斷擴張,然而產量銷量提高的同時對于經營管理和資金掌控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會計信息化,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謝詩芬(1999)認為會計信息化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重新構建傳統會計模式,并在重構的現代會計模式基礎上通過綜合利用會計信息資源,構建會計與科學技術高度融合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從而使會計信息化在資源配置中得到最大的優化,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何日勝(2000)認為會計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重新整合傳統的會計模型,并在重新整合的現代會計的基礎上,建立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楊周南(2003)則認為“會計電算化”應該重新命名為“會計管理信息化”,簡稱“會計信息化”才較為確切。從會計電算化時代算起,經歷了30年的變革進程,我國步入了會計信息化時代,王文蓮(2007)認為會計信息化脫胎于“會計電算化”,然而會計信息化與會計電算化不同,如果說會計電算化是負責一個數據輸入輸出編制各種報表的財務部門,那么,會計信息化就是整個企業管理系統的核心的一部分了。會計信息化的推進帶動了會計信息系統的完善升級,會計信息系統集合了企業各個管理系統的會計數據,各部門各系統有對財務數據的需求,根據授權便可直接從系統上獲取,提高了企業的辦公效率,同時也增加了財務的透明性、公正性。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這便要求了會計制度也應當與時俱進,應該充分體現當前快速發展的信息科學技術給煤炭企業會計核算帶來的巨大變化。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近年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出現從信息化角度研究有效實現煤炭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理論。彭煥文(2004)認為會計信息化對傳統會計的會計工作流程、會計方法、財務報告、會計組織機構和會計基本職能都有沖擊。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講,煤炭企業信息化是一門內容繁雜、涉及面廣的新興學科。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涉及計算機科學、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煤炭領域的各方面,同時處于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當中。一般來講,煤炭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生產過程信息化;二是企業管理信息化;三是市場經營信息化。由于眾多學者們的研究角度不同,他們對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仁者見仁了。
煤炭工業包括煤炭勘探以及建設煤礦然后開采、洗選加工,后面胡有營銷環節。目前,我國煤炭企業規模大,產量高,利潤率相對其他行業都要搞,而且礦井的數量很多,有大企業的大礦井,行業很多小企業和個體的眾多小礦井;有機械化作業、也有機械化和手工作業并存;目前去產能的舉措是煤炭價格上升,企業利潤更加厚。煤炭企業的特點是產品種類單一、主要是煤炭開采,附加品較少,有些大企業政企合一、有些企業將生產與銷售分離開來,沒有有機結合,論文還有經營地點分散。因為這個原因,煤炭生產總量失控。這也是煤炭企業實施會計信息化的必要性之一。信息互通可以減少很多不合理的浪費。煤炭企業的業務量增加,發展快,其財務管理制度趨于完善逐漸細化,企業越來越重視會計信息化。資源是煤炭企業發展的命脈,煤炭企業對資源依賴性高。原材料在會計核算中比重非常大,這個特點對會計工作的日常核算以及會計控制要求更加高,保障資金的合理化利用,控制成本來提高企業代金券效益,對煤炭企業來說,由于其自身生產、銷售等等的特點,會計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可以極大地發揮會計的管理控制職能,減輕了手工記賬的負擔,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的快速傳遞,對隨時根據需要調整生產運營有極大的幫助。
許多會計人員對電腦及網絡的了解僅僅是生活中的運用層次。專業的會計信息化技術掌握不好,只能應付工作而已。這樣的現狀是會計人員職能機械的操作,不能分析和改善,這是一個短板。
盡管現狀會計人員眾多,然而真正有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工資的人才卻很少。因此人才培養對于媒體企業實現會計信息化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不僅應該熟練進行日常核算,對于全面預算和事后分析總結也應該非常熟練。熟練掌握財務軟件的操作,要有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和欲望。而且,應該配合沒有財務會計的專業基礎的計算機人員,設計和解決解決硬件方面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硬件價格也隨著提高,更新速度增快,使得企業購買計算機設施費用增多,更新之后,原來的配置將支持不了新的大型企業財務軟件。另外就是,每年超高的財務軟件維修費用不得不花,很多管理者在運營上比較喜歡把資金放在風險不大的設備上,卻不想把資金投資在看不著的會計信息系統。
管理決策者對會計信息化的認知不夠深入,防范風險意識不強,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資金風險的把控強度很弱,國內的一些煤炭企業就是因為缺少風險意識,讓企業在負債超標下發展,這樣加速了企業的資金鏈斷裂。
很多的煤炭企業在傳統會計管理制度下發展,對會計信息化的優勢認知不夠,就算有的企業意識到了會計信息化的優勢,也符合會計信息化的硬件條件,卻沒有進一步利用會計信息系統尋求發展,只是簡單應用到了日常會計業務的基本核算,和傳統的會計電算化無差別,沒有及時對管理制度做出整合,沒有把計算機管理的特點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義務中,老舊的經營模式也沒替換,這樣使得企業會計信息化難以普及。普遍進行會計信息化的單位都是從減少會計人員工作量出發,沒意識到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勢,讓會計信息在企業運營和決策服務中發揮不出優勢。很多的煤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不健全的,特別是財務制度這方面缺失,阻礙了會計信息化建設發展。
外部環境層面:
國內現在的會計法規制度從手工會計模擬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即使現在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會計法律法規,但是對會計軟件的明文法律條規的建立不夠完善,比如:現在的會計法律建立是從手工記賬演變而來,是在手工會計作為前提要素,以蓋章簽字作為法律依據的標準,這種傳統的方式不能夠應用在會計信息化上,這樣會計信息化擺脫不了紙質手工會計,阻礙會計信息化的普及以及發展空間。
會計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國內傳統的會計制度法規已經落后于發展的需要,和沒有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明確保證計算機安全,推進會計信息化良好進程的法律條約,還有對會計信息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些都會阻礙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
以前,會計信息都是手工會計,信息記錄在紙上,這樣信息就算被改動也能及時發現,一定范圍內確保了財務數據的安全性,現在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記錄的信息從手工介質發展成為磁性介質上,更為先進的就有云儲存技術,在加密技術不強的時財務信息容易被改動、刪除。因為會計信息系統具有動態性、集成性、開放性等特點,這樣就加重了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問題。
網絡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同樣存在著相應的負面問題:黑客的產生、病毒的干擾等。我們都知道,煤炭企業的財務數據需求的保密性強度很高,財務數據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發展,如果財務數據缺失后果會是極其嚴重的,然而普遍的煤炭企業沒有設定安全的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環境,形成安全隱患。目前國內煤炭企業應用的財務軟件不太先進,普遍的財務軟件的開發都偏向于簡單會計核算以及管理決策服務上,重要的數據保密性上仍缺乏安全措施。
現在國內企業可以選擇的財務軟件多種多樣,選擇需要的財務軟件都是從自身企業需求出發,應用范圍只是在財務核算處理和報表編制處理,會計信息化的優勢沒有體現出來。在網絡環境中,財務信息數據實現傳遞分享,規范完整地傳遞會計信息的基礎便是通用的財務軟件,提高了財務軟件的通用性要求。
外部環境層面:
現行的會計法規制度是建立在手工會計模擬基礎上的,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有關于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的《會計法》等若干法律,但仍然缺少對會計軟件的明文法律條規,例如:現行會計法律制定是建立在手工記賬的方式上的,以手工會計為假設前提,以蓋章簽字為法律效力的認定標準,然而這種認定標準在會計信息化的條件下則是難以實現的,這使得會計信息化還是不能完全脫離紙質手工會計,限制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隨著會計信息化的不斷變革,我國現有的會計制度法規已不能完全適應會計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需要。與會計信息化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發布,社會上缺少可以保證計算機安全、促進會計信息化健康發展的法律規范,同時也缺少能夠對會計信息化進行統一評估的標準。沒有法規的束縛,各種越界行為將阻礙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進程。
在過去,會計信息都是以紙質為載體,所有信息都是記錄在紙張上,信息的篡改很容易被發現,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財務數據的安全性,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記載信息的介質從紙張發展到了磁性介質上,更超前的還有云儲存技術,加密技術的缺乏更容易導致財務信息被不著痕跡的修改、刪除。在信息化的環境下,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動態性、集成性、開放性等特點,造成了會計信息系統安全問題更加明顯的后果。快速發展的網絡科技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帶來了數不清的便利,但同樣的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問題:黑客的出現、病毒的頻繁產生等等。網絡環境下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為這些負面影響的產生制造了一張溫床。眾所周知,煤炭企業的財務數據對于保密性的要求比一般類型的企業都要高,財務數據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一旦發生問題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也是毀滅性的,然而大部分的煤炭企業并沒有針對脆弱的會計信息系統設定一定安全系數的網絡環境,為財務信息的泄露埋下隱患。當前我國煤炭企業使用的財務軟件還處于模仿其他軟件和探索加工的階段,大部分財務軟件的開發還只把重心停留在普通會計核算和提供管理決策上面,而在數據保密性上仍缺乏安全措施。
王晶琦(2010)認為市場上針對特定企業開發的會計軟件較少,對行業特征和單位核算的了解度不高,導致了企業實行會計信息化之余還要做一些輔助工作來彌補軟件的缺陷。社會上各類企業對于財務軟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加之我國目前還沒有設立統一規范的財務軟件開發標準,市場上出現了不同價位不同類型的財務軟件。與此同時,各企業選擇財務軟件的途徑也不同:有的直接購買市場上的軟件,有的自行開發,有的則委托外單位開發財務軟件。而煤炭企業對于財務數據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若只為貪圖一時方便而選擇了沒有經過有關部門驗收的財務軟件,后果則不可設想。就目前而言,我國企業所應用的財務軟件類別各式各樣,對于財務軟件的選擇只是從本企業的當前需求出發,應用模塊也只局限于財務核算處理和報表編制處理,并沒有發揮出會計信息化的真正效用。在網絡背景下,各種財務信息數據通過便捷的網絡傳遞分享,而正確、完整地傳遞會計信息的基礎便是通用的財務軟件,這對于財務軟件的通用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杭州睦和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普通合伙),浙江杭州310053]
參考文獻:
[1]李鵬.信息時代煤炭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實現途徑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
[2]王永勝,趙忠興.淺談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J].2013,28(5).
[3]郝慶華.煤炭企業會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稅統計.
[4]李俊峰.煤炭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管理信息化,2013.
[5]魏玉霞.會計信息化在煤炭企業的應用與建設[J].會計之友,2011(8下).
[6]畢青玥.會計信息化與內部控制研究[J].時代經貿,2016(22).
[7]朱姝敏.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時代經貿,20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