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建,陳 超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集團總醫院輸血科,四川 攀枝花 617023)
輸血療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進行輸血治療能夠通過靜脈輸注的方式將血液輸注給患者。臨床研究表明,對大量失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是挽救其生命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在接受輸血治療后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如過敏、發熱、溶血等),從而可影響其治療的效果。相關的文獻指出,約有25%的患者在接受輸血治療后會出現輸血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應嚴格對其進行輸血檢驗,以降低其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保證其輸血治療的安全性。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輸血檢驗質量控制法在臨床輸血檢驗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集團總醫院進行輸血治療的260例患者。將這2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130)和觀察組(n=130)。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有60例;其年齡為20~73歲,平均年齡為(45.82±2.58)歲;其中,因發生交通事故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63例,因發生高空墜落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31例,因發生機械性損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16例,因其他原因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2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2例,女性患者有58例;其年齡為17~72歲,平均年齡為(46.16±2.73)歲;其中,因發生交通事故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60例,因發生高空墜落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32例,因發生機械性損傷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15例,因其他原因需要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有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輸血檢驗法進行輸血檢驗,方法是: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常規采集其血液標本,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測,測定其血型,并對其進行交叉配血試驗,然后根據檢測及試驗的結果對其進行輸血治療。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輸血檢驗質量控制法進行輸血檢驗,方法是:1)構建完善的輸血檢驗監督體系。醫院應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并結合其實際情況,建立輸血檢驗管理機構,完善輸血檢驗管理制度,并構建輸血檢驗流程圖。由分管院長、輸血科主任、檢驗科主任與感染科主任共同負責對輸血檢驗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輸血檢驗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2)提高輸血檢驗人員的素質。定期對輸血檢驗人員進行培訓,詳細向其講解進行輸血檢驗方面的理論知識、相關制度、法律法規及具體的操作方法等,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增強輸血檢驗人員的責任心,使其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3)進行血液標本采集方面的質量控制。首先確定患者的用血申請單是否填寫正確,在其用血申請單填寫正確的前提下才能對其進行血液標本采集。在對患者進行血液標本采集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血液標本采集完成后,要將標本立即注入試管中,并在試管上貼好標簽。盡快對血液標本進行檢測,以防標本在存放的過程中發生污染、溶血及稀釋等情況[1-2]。4)注重對患者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對患者進行交叉配血試驗,能及時發現對其進行血型檢測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進而可提高其輸血治療的安全性。在對患者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注意觀察患者的血液標本是否發生溶血及凝集等情況,若其血液標本發生溶血或凝集,應重新采集其血液標本。(2)對于有輸血治療史及妊娠史的患者,應對其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3)在對患者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后,要認真填寫報告單,確保報告單上的信息完整、正確[3]。5)進行輸血前的質量控制。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應詳細了解其是否具有進行輸血治療的指征。對于擇期手術的患者,應盡量對其進行自體輸血。另外,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應對輸血治療所使用的儀器或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相關儀器和設備的功能正常,不存在故障。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發生輸血不良反應(如過敏、發熱、急性溶血等)的情況。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輸血治療的滿意情況。此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60分,表示其對輸血治療不滿意;評分為60~84分,表示其對輸血治療基本滿意,評分≥85分,表示其對輸血治療非常滿意。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85%(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有2例患者出現發熱反應,有1例患者出現急性溶血反應),對照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77%(其中,有6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有5例患者出現發熱反應,有3例患者出現急性溶血反應)。觀察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觀察組患者對輸血治療的總滿意率為92.31%,對照組患者對輸血治療的總滿意率為73.08%。觀察組患者對輸血治療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輸血治療滿意率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人們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其對醫療安全性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這就給臨床上的輸血治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的研究表明,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時,不安全因素較多,易導致其發生輸血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輸血檢驗,并根據檢驗的結果對其進行輸血治療,從而減少其輸血不良反應,保障其輸血治療的安全性。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對輸血治療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可見,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采用輸血檢驗質量控制法對其進行輸血檢驗,能顯著降低其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輸血治療的滿意率。
[1]閆震.做好臨床輸血檢驗流程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2):156-157.
[2]李隱逸.輸血檢驗流程及質量控制對策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6):71-72.
[3]李惠霞.輸血檢驗流程及質量控制對策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3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