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平涼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甘肅 平涼 744000)
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和人端粒酶RNA(hT ERC)基因都是反映機體是否存在腫瘤細胞的可靠指標[1]。對腫瘤患者進行血清CA19-9檢測和hT ERC基因檢測,不僅可以確定其體內腫瘤的性質,還能明確惡性腫瘤細胞的分化情況及功能,進而為制定治療方案、評估患者的預后提供參考[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聯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平涼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283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30~60歲,平均年齡為(42.7±8.7)歲;其孕次為0~4次,平均孕次為(2.1±0.6)次;其產次為0~3次,平均產次為(1.2±0.2)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既往無子宮切除手術史或其他的宮頸手術史;2)經病理檢查確診患有宮頸上皮內瘤變;3)既往無放療史或化療史;4)未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對這些患者均進行血清CA19-9檢測和hT ERC基因檢測。進行血清CA19-9檢測的方法是:在患者空腹的狀態下抽取其3 ml的靜脈血。使用離心機對抽取的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以獲得血清。使用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對血清標本進行CA19-9水平的測定。檢測儀器和試劑均由美國Abbott公司提供。評定此檢測結果的陽性標準是:血清CA19-9的水平>37 kU/L。使用熒光原位雜交法進行hT ERC基因檢測。具體的檢測方法是:在患者的宮頸處采集細胞樣本,將細胞樣本放到載玻片上。用甲醛對細胞樣本進行固定、脫水及變性處理。在避光的環境中配置探針混合液。將此混合液滴在細胞樣本上。24 h后,對細胞樣本進行漂洗、脫水及風干處理。使用DAPI對細胞樣本進行復染后,蓋上蓋玻片,并孵育20 min。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期細胞核中的雜交信號。在正常細胞的單個間期細胞核中,紅色信號和綠色信號各有2個。在hT ERC基因出現擴增細胞的單個間期細胞核中,紅色信號>2個,綠色信號≥2個。在每個細胞樣本中選取100個細胞,選取其中清晰、可辨、孤立、雜交信號明顯的間期細胞核,據此計算hT ERC基因出現擴增的異常細胞所占的比例,以11.10%作為此次計算的閥值。評定此檢測結果的陽性標準是:細胞樣本中hT ERC基因出現擴增的異常細胞所占的比例大于閥值。
分別計算單用血清CA19-9檢測法、hT ERC基因檢測法及聯用這兩種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
使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些患者中,進行血清CA19-9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204例,為陰性的患者有79例。用血清CA19-9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為72.08%。進行hT ERC基因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187例,為陰性的患者有96例。用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為66.08%。進行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聯合檢測的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263例,為陰性的患者有20例。聯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為92.93%。與單用血清CA19-9檢測法、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相比,聯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靈敏度較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單用血清CA19-9檢測法、hT ERC基因檢測法及聯用這兩種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靈敏度的比較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此病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宮頸上皮內瘤變可反映宮頸癌發生、發展的過程,即從宮頸不典型增生逐漸發展至宮頸原位癌、宮頸早期侵潤癌、宮頸侵潤癌。據調查資料顯示[3-4],在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發病的早期,對其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為其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其治愈率高達90%,其治療后5年的生存率超過99%。因此,早期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對改善此病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CA19-9是一種糖類抗原。血清CA19-9水平的升高與惡性腫瘤的發生具有密切的聯系。研究發現,有85%~95%的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37 kU/L。此外,肝癌、直腸癌、胃癌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也高于此數值。近年來,血清CA19-9檢測法被廣泛地應用于對宮頸癌的診斷中。有研究指出,在化療后,宮頸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可明顯降低。說明該指標的水平與癌灶的大小有關。
hT ERC位于人體細胞中3號染色體長臂2區6帶。研究發現,宮頸的病變組織在由非典型增生逐漸發展為癌灶的過程中,其細胞內3號染色體長臂可出現擴增,其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基因為hT ERC基因,這使該基因成為診斷宮頸癌的重要指標。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血清CA19-9和hT ERC基因檢測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較為理想。
[1]韓玲,薛月珍.宮頸上皮內瘤變進展及消退的預測[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15(12):949-951.
[2]宋妮娜,瞿全新.宮頸上皮內瘤變分子生物學指標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6,35(5):524-527.
[3]蔣燕明,李力.宮頸上皮內瘤變進展相關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6,19(19):840-844.
[4]黃錦成.宮頸上皮內瘤樣變病因及診斷研究進展[J].內科,2016,21(4):546-54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