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潮
(江蘇省儀征市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11400)
處方是患者用藥信息的載體和重要的醫療文書。處方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廣大患者的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1]。為了規范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處方的管理工作,提高中藥飲片處方的質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0年2月頒布了《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和《處方管理辦法》,并制定了《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2]。臨床研究表明,開展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能促進臨床醫生和藥師不斷地提高其業務水平,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合理性,同時還能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本文通過對我院開具的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進行點評與分析,旨在提高中藥飲片處方書寫的規范性及使用的合理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間江蘇省儀征市人民醫院開具的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這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均為我院門診藥房開具的電子處方。
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及2015 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的相關規定對我院開具的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逐一進行點評,篩選出不合格的處方,然后對不合格的處方進行分析。在對這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進行點評時,主要點評其以下幾個方面:1)點評處方中的藥物是否符合患者的適應證,是否根據辯證用藥的原則為患者開具處方。2)點評處方中是否存在重復用藥的情況,有毒中藥的用量是否超過正常用量。3)點評處方是否書寫規范,是否標明臨床診斷的結果及是否標有腳注。4)點評處方中的藥物之間是否存在配伍禁忌。5)點評處方中的藥物是否超過7日用量。6)點評處方中是否標明特殊人群的用藥方法及用藥禁忌。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合格處方897張,處方的合格率為74.75%。 在這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不合格處方303張,處方的不合格率為25.25%。
在這303張不合格的中藥飲片處方中,未標明臨床診斷結果或臨床診斷結果書寫不全的處方有78張(占25.74%),書寫不規范的處方有53張(占17.49%),藥物超過7日用量的處方有163張(占53.80%),未按要求標注腳注或腳注標注錯誤的處方有190張(占62.71%),藥物之間存在配伍禁忌的處方有9張(占2.97%),有毒中藥超量使用的處方有18張(占5.94%)。詳見表1。

表1 這303張不合格中藥飲片處方的具體類型
3.1.1 處方中未按要求標注腳注或腳注標注錯誤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190張處方存在未按要求標注腳注或腳注標注錯誤的情況,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62.71%。2015版《中國藥典》中規定,對于需要特殊煎煮的中藥飲片,應在處方的注腳中明確標明其煎煮的方法。例如,處方中若有龍骨、牡蠣,瓦楞子等堅硬的貝殼類中藥材,需在腳注中標明對此類藥材應進行先煎;處方中若有砂仁、鉤藤、薄荷等后下的中藥材,需在腳注中標明在煎藥時應后下此類藥材;處方中若有辛夷、旋覆花等含有絨毛的中藥材,需在腳注中標明在煎藥時應對此類藥材進行包煎;處方中若有沖服的三七粉、川貝粉等中藥,需在腳注中標明此類中藥的用法是沖服。一旦在中藥飲片處方中忘記標注腳注或腳注標注錯誤,就可能導致中藥飲片的用法或煎煮方法錯誤,進而可影響藥物的藥效,嚴重時甚至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毒副反應。
3.1.2 處方中的藥物超過7日用量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163張處方存在處方中藥物超過7日用量的情況,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53.8%。我院的中醫科以脾胃專科為主,在此科室就診的患者多患有慢性疾病,加之部分患者來自外地,看病不方便,因此我院的醫生多會一次性地為其開出14~30 d的用藥量。但中醫主張遵循“中病而止”的原則用藥,以防藥物在患者的體內蓄積,導致其出現毒副反應。
3.1.3 處方中未標明臨床診斷的結果或臨床診斷的結果書寫不全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78張處方存在未標明臨床診斷的結果或臨床診斷結果書寫不全的情況,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25.74%。處方中未標明臨床診斷的結果或臨床診斷結果書寫不全的主要表現是處方中標明了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稱,但未標明其具體的中醫證型。《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中明確規定,進行中醫診斷包括診斷患者的病名(對于病名不明確的患者,可在其處方中不寫病名)和證型兩方面。吳劍宏等[3]指出,明確患者的中醫證型是為其合理用藥的基礎。
3.1.4 處方書寫不規范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53張處方存在書寫不規范的情況,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17.49%。由于我院采用了電子處方,因此處方書寫不規范的情況已經大大減少。以中藥蜈蚣為例,我院中藥飲片處方中蜈蚣的單位為條,而藥典中規定蜈蚣的單位為“g” 。將蜈蚣的單位寫成條就是處方書寫不規范的一種常見表現[4]。
3.1.5 處方中的藥物之間存在配伍禁忌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藥物之間存在配伍禁忌的處方較少,僅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2.97%。處方中藥物之間存在配伍禁忌的主要表現是違反了中藥使用原則中“十八反”、“十九畏”的規定。例如,在處方中出現黑附片配伍半夏、海藻配伍甘草的情況。
3.1.6 處方中的有毒中藥超量使用 在本次抽查的中藥飲片處方中,共有18張處方存在有毒中藥超量使用的情況,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5.94%。我院常用的有毒中藥有全蝎、蒼耳子、制川烏、制草烏、香加皮、川楝子、蛇床子、黃藥子、苦杏仁、吳茱萸、細辛等。有統計數據顯示,在中藥所導致的不良反應中,有60%的不良反應是由有毒中藥超量使用所致[5]。例如,在對本研究中的1200張中藥飲片處方進行點評時我們發現,吳茱萸在個別處方中的用量高達10 g,遠超過藥典中規定的用量(1.5~3.5 g)。而過量服用吳茱萸可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腹瀉、視力模糊、脫發、胸悶、頭疼、眩暈及皮疹等毒副反應。又如,在本研究中的303張不合格的處方中,細辛在個別處方中的用量高達6 g,遠超過藥典中規定的用量(1~3 g)。而過量服用細辛可導致患者出現肝腎毒性[6]。本研究中超量使用的有毒中藥及其超出藥典規定劑量的比例詳見表2。

表2 本研究中超量使用的有毒中藥及其超出藥典規定量的比例
1)對醫生進行規范化的培訓,使其掌握《處方管理辦法》、《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等相關規定,并讓其將常見的“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藥配伍禁忌熟記于心。2)醫院的藥劑科應定期開展中藥飲片處方的點評工作,及時發現中藥飲片處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3)制定中藥飲片處方金額限制制度。醫生在開具大額的中藥飲片處方前,需患者簽字同意。4)鼓勵中醫師、中藥師等指出電子處方系統的不足,并由信息科對電子處方系統進行完善。
綜上所述,我院中藥飲片處方的不合格率較高。我院的臨床醫生應努力學習藥學知識,并按照規范認真地開具每一張中藥飲片處方。我院的藥劑科應定期開展中藥飲片處方點評工作,以提高中藥飲片處方的質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王紅麗,孫志海,劉現磊.對我院中藥飲片處方常見問題的點評與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9):141.
[2]姬濤.2015年度我院門診中藥飲片處方點評結果與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0):128.
[3]吳劍宏,李銘,陳幸誼,等.1600 張門診中藥處方用藥點評和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0(5):101-102.
[4]張麗.中藥不良反應瑣談.中國熱帶醫學[J].2005,5(6):303.
[5]趙書鋒.“細辛不過錢”古今論.[J].陜西中醫雜志,2009,30(3):339-341.
[6]劉翠紅,王玉芝,蘆雅昕.北京某醫院門診中藥飲片處方點評[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