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南京市中心醫院(原南京市市級機關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8)
重癥肺炎是指肺炎患者不僅會出現呼吸系統的癥狀,還會出現其他系統明顯受累表現的一類危重疾病[1]。重癥肺炎患者多為老年人。此病患者的病情一經確診,應立即將其送入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可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全面的照顧[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南京市中心醫院的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60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這些患者均存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適應證。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和意識障礙的患者。將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在參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為65~85歲,平均年齡為(75.03±2.25)歲;其病程為14~36 d,平均病程為(25±1.2)d。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70~88歲,平均年齡為(79.12±3.26)歲;其病程為16~38 d,平均病程為(27±1.3)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環境護理、心理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其尿量的變化?;颊呷舫霈F尿量減少、煩躁、出汗、脈搏加快的癥狀,說明其機體的血容量不足。在對患者進行吸氧治療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進行氣血分析的結果合理調整其氧氣的濃度,將其機體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2)重癥肺炎患者需要接受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時使用藥物的種類較多,護理人員應確保給藥順序的合理性,并嚴格控制靜脈輸注藥物的速度。3)發熱是重癥肺炎患者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護理人員應每隔1 h為患者測量1次體溫,并記錄測量的結果。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出現發熱癥狀的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在其體溫不超過38.5℃時)或藥物降溫(在其體溫在38.5℃以上時)。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其口腔。4)護理人員將患者的氣管導管固定妥當,并記錄插管的深度。護理人員仔細檢查患者氣管導管的固定情況、插管的深度是否出現變化,并檢查其氣管導管與呼吸機送氣管道末端的連接情況。5)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無法自主咳痰,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定時為其吸痰,并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為其調整吸痰的頻率。在為患者吸痰時,護理人員的動作要輕柔,應嚴密監測其心率和血氧飽和度,仔細觀察其面部表情,確保每次為患者吸痰的時間不超過15 s。在為患者吸痰前后,護理人員應遵醫囑讓其吸1~2 min的純氧[3]。6)呼吸道損傷是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此病患者的呼吸道若出現損傷或變得干燥,可使其呼吸道內的痰液結痂,進而堵塞氣道。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對患者的氣道進行濕化處理:將患者的呼吸機與濕化器相連。在濕化器內加入蒸餾水,開啟濕化器,將送氣的溫度設置為32℃~37℃。護理人員應確保濕化器內有足夠的蒸餾水,以防濕化器內的蒸餾水用盡,導致高溫氣體進入患者的氣道,進而灼傷其氣道。7)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無法自主翻身,護理人員應每隔2 h為其翻身1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為患者翻身時的動作要輕柔,確?;颊叩臍夤軐Ч軟]有出現松動、移位的情況。8)在對患者進行每一項護理操作前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雙手進行消毒,定期為患者更換呼吸管,經常對其病室進行通風、對室內的空氣進行消毒。9)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無法自主進食,需要經鼻為其置入胃管。在對患者進行鼻飼前,護理人員應確保其氣管導管的氣囊處于充盈的狀態,使胃管進入其胃內。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45°,以防其胃內容物出現返流。在對患者進行鼻飼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其反應?;颊呷舫霈F惡心、嘔吐、嗆咳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為其停止鼻飼。
1)本次研究中治護效果的評定標準是:(1)顯效:接受治護后,患者機體缺氧的癥狀有明顯改善,其呼吸道內的痰液量明顯減少,其肺部的濕啰音基本消失。(2)有效:接受治護后,患者機體缺氧的癥狀有所改善,其呼吸道內的痰液量、肺部的濕啰音均有所減少。(3)無效:接受治護后,患者機體缺氧的癥狀無明顯改善,其呼吸道內的痰液量、肺部的濕啰音均無明顯減少??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氣道損傷、導管堵塞)的發生情況。3)采用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該問卷中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倽M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研究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在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氣道損傷,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3%。在參照組患者中,出現氣道損傷、導管堵塞的患者分別有4例、2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率的比較
重癥肺炎患者需要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可使此病患者出現明顯的不適感,進而使其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調查的結果顯示,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重癥肺炎患者易出現呼吸困難、氣道損傷、通氣量不足、導管堵塞等并發癥。上述負面情緒和并發癥的發生可嚴重影響此病患者治療的效果。因此,為了確保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ICU的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氣管插管給其帶來的不適感,并可通過有效的手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進而確保其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在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較為理想。
[1]姚慧娟.ICU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綜合護理干預體會[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5(4):300-301.
[2]彭敏,王莉.護理干預對ICU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a01):569-570.
[3]覃萍.綜合護理干預預防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的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7):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