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亞芝,張冬霞
(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血液科, 江蘇 無錫 214000)
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是,白血病患者在進行長期的化療后可出現肝腎功能損害、口腔炎及消化性潰瘍等并發癥[1]。口腔炎是對此病患者進行化療后其最易發生的并發癥之一,可影響其進食,甚至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在對白血病患者進行化療期間應對其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以預防口腔炎的發生。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接受化療的白血病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的76例患者均為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8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8例;其年齡為17~63歲,其平均年齡為(40.15±5.28)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20例;其年齡為18~64歲,平均年齡為(40.23±5.4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案是:1)向患者介紹白血病的相關知識、此病可能導致的并發癥以及預防對策。2)消除患者的負性心理,調整其飲食結構,改善其營養狀況。3)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護理,并為其應用維生素B12進行治療,以預防口腔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護理方案如下:1)健康教育。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如告知其正確選擇漱口液的方法、預防口腔炎的方法等。監督患者每天采用巴氏刷牙法進行2次口腔清潔,在餐后漱口并清理口腔中的殘渣。指導患者保持營養均衡的清淡飲食,每天飲用2000 ml的水,并保持口腔濕潤。3)化療前及化療過程中的護理干預。在患者進行化療前,對其口腔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若發現其患有牙周疾病應對其進行治療,若發現其存在牙石或不良修復體,應將牙石或不良修復體去除,并修復其牙損傷。在對患者進行化療當日其早晨起床時、進餐后及睡前,讓其用2.5%的碳酸氫鈉生理鹽水漱口3分鐘,并讓其在三餐后每隔10 min在口腔內放置一次冰果凍,以降低其口腔內的溫度。在患者進行化療期間,在每天的早、中、晚分別對其口腔黏膜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評估,并及時處理發現的病變。3)口腔炎的護理。對于已經發生口腔炎的患者,在讓其補充維生素B12的同時為其應用四氫葉酸進行治療。四氫葉酸的用法是:在500 mL的生理鹽水中放入慶大霉素4萬U和四氫葉酸鈣9 mg,將其作為漱口液,每天用其漱口4次。此外,可根據患者發生口腔炎的嚴重程度為其應用過氧化氫進行口腔沖洗,或為其局部貼敷地塞米松粘貼片。
1)統計兩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發生口腔炎的情況,并計算其口腔炎的發生率。口腔炎嚴重程度的判定標準是:若患者的口腔內出現紅斑且有疼痛的癥狀,但對進食不造成影響,可判定其發生Ⅰ度口腔炎。若患者的口腔內出現潰瘍病灶及紅斑,但不影響進食,可判定其發生Ⅱ度口腔炎。若患者發生口腔潰瘍且只能進食流質食物,可判定其發生Ⅲ度口腔炎;若患者的口腔內出現多處面積較大的潰瘍病灶,且其進食受到嚴重的影響,可判定其發生Ⅳ度口腔炎。記錄兩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其病情緩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由責任護士評價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若患者能夠嚴格遵醫囑完成各項治療可判定其對治療完全依從。若患者能夠嚴格遵醫囑完成大部分的治療可判定其對治療基本依從。若患者對治療不配合,導致治療中斷可判定其對治療不依從。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應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項目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每項的總分均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與其生活質量呈正比。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其口腔炎的發生率為10.53%。對照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其口腔炎的發生率為36.84%。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其口腔炎的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發生口腔炎情況的分析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化療后其病情緩解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化療后其病情緩解的時間及住院時間的分析(d,±s )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化療后其病情緩解的時間及住院時間的分析(d,±s )
組別 例數 病情緩解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38 8.12±1.07 13.32±1.57對照組 38 12.58±1.34 17.26±2.34
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治療依從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物質生活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

表4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38 71.55±6.72 85.36±4.64 83.96±5.78 88.48±5.49對照組 38 56.89±4.27 72.08±3.24 74.36±2.97 76.91±3.22
白血病患者常需進行長期的化療。甲氨蝶呤等抗代謝類化療藥物能夠干擾腫瘤細胞的增殖,同時也會殺傷人體內正常的增殖細胞[3]。白血病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進行化療時可因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受損而出現口腔黏膜感染等并發癥,而且使用化療藥物的時間越長其發生口腔炎的程度就越重。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化療的白血病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等常規護理雖可在一定程度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但難以調整其心理狀態及對治療的依從性,無法顯著地降低其口腔炎的發生率。
個性化護理干預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個體情況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與進行常規護理相比,對白血病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使其更全面地認識到口腔炎的危害性[4],更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治療及護理,更有效地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況[5]。此外,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時,還可根據接受化療后其口腔PH值的變化情況為其合理地選用漱口水及治療口腔炎的藥物,減輕其口腔黏膜的損傷,使其攝入均衡的營養,提高其免疫力,降低其發生感染性并發癥的幾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接受化療的白血病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其口腔炎的發生率,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促使其更快康復,并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
[1]李煥楠,李通,周源等.個性化護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4):247-248.
[2]宋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炎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36):7211-7211.
[3]金鳳珍.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炎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8):169-171.
[4]陳影.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炎的個性化護理[J].廣東醫學,2014,35(18):2961-2963.
[5]王培.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炎的個性化護理[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