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云,曾 濤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病房,四川 成都 610072)
甘露醇是臨床上用于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的常用藥。進行靜脈滴注是該藥的主要給藥方式。臨床研究表明,患者在靜脈滴注甘露醇后,其發生靜脈炎的幾率較高。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靜脈滴注甘露醇2 d內,有45.69%的患者會發生靜脈炎;在靜脈滴注甘露醇2~5 d內,有90%以上的患者會發生靜脈炎[1]。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降低其靜脈炎的發生率。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比較用恒溫護膝熱敷法與熱水袋熱敷法對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進行護理對預防其發生靜脈炎及延長其靜脈留置針放置時間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間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病房收治的60例使用甘露醇進行靜脈滴注治療的患者。這60例患者均通過靜脈留置針滴注甘露醇,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占60.00%),女性患者12例(占40.00%);其年齡為44~82歲,平均年齡為(65.73±9.22)歲;其中,有顱腦損傷患者16例(占53.33%),有急性腦卒中患者7例(占23.33%),有其他疾病患者7例(占23.33%)。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其年齡為45~80歲,平均年齡為(64.62±8.93)歲;其中,有顱腦損傷患者17例(占56.67%),有急性腦卒中患者6例(占20.00%),有其他疾病患者7例(占23.33%)。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甘露醇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方法是:按照《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的相關規定[2]對患者前臂的淺靜脈進行穿刺,為其留置24 G的靜脈留置針(型號為ZⅡ-B型,由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用6 cm×7 cm的透明敷料(由山東東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對其穿刺點進行覆蓋。此留置針單獨用于為患者輸注甘露醇。經靜脈留置針為患者注入125 ml濃度為20%的甘露醇,每隔8 h輸注1次,連續治療3~5 d。在此期間,用熱水袋熱敷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方法是:在為患者輸注甘露醇前10 min,將溫度為40℃~50℃的熱水袋放在其穿刺點上方的位置,對其進行局部熱敷,一直熱敷到甘露醇滴注結束。用恒溫護膝熱敷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方法是:在為患者輸注甘露醇前10 min,將恒溫護膝綁在患者穿刺點上方的位置(要避開其穿刺點),恒溫護膝的松緊度以能容納兩指為宜。將恒溫護膝的溫度調節為50°左右,對患者進行局部熱敷,一直熱敷到甘露醇滴注結束。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參照靜脈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將兩組患者靜脈炎的嚴重程度分為0級、1級、2級、3級和4級五個等級。0級靜脈炎:患者的穿刺靜脈未出現發紅、腫脹及疼痛等癥狀。1級靜脈炎:患者的穿刺靜脈發紅,可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的癥狀,但未發生腫脹。2級靜脈炎:患者的穿刺靜脈發紅,存在輕度疼痛的癥狀,可伴有或不伴有腫脹的癥狀。3級靜脈炎:患者的穿刺靜脈存在發紅、腫脹及中度疼痛的癥狀,且其穿刺靜脈內出現條索狀物體。4級靜脈炎:患者的穿刺靜脈存在發紅、腫脹及重度疼痛的癥狀,其穿刺靜脈內條索狀物體的長度超過2.5 cm,且其穿刺點有膿液流出。靜脈炎的發生率=(1級靜脈炎的例數+2級靜脈炎的例數+3級靜脈炎的例數+4級靜脈炎的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靜脈留置針放置的時間。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的舒適度。此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舒適度越高。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總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炎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舒適度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舒適度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舒適度評分的比較(分,±s )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舒適度的平均評分觀察組 30 86.32±6.37*對照組 30 85.91±6.25
觀察組患者靜脈留置針放置的時間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靜脈留置針放置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甘露醇具有增加血漿晶體滲透壓、促進組織間隙中體液向血漿內轉移的作用,是臨床上治療腦水腫及降低顱內壓的首選藥物。甘露醇的半衰期較短,且在人體內的排泄速率較快,因此臨床上在用此藥對患者進行降顱內壓治療時,需一天內多次為其給藥。但臨床研究表明,為患者靜脈滴注甘露醇4~8次后,就會導致其血管壁增厚,損傷其血管內皮細胞,從而易導致其發生靜脈炎,嚴重時甚至可導致其局部的血管壁壞死[4-5]。楊晶晶等[6]指出,對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進行局部熱敷,能降低其局部痛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其局部靜脈的擴張,從而可減輕其局部血管內的炎性反應與滲出性水腫,進而可降低其靜脈炎的發生率。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熱水袋熱敷法幫助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預防其發生靜脈炎。但熱水袋散熱較快,難以長時間地維持恒定的溫度。近年來,臨床上采用恒溫護膝熱敷法幫助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預防其發生靜脈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熱水袋熱敷法對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進行護理相比,用恒溫護膝熱敷法對其進行護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降低其靜脈炎的發生率,延長其靜脈留置針放置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梁月香,卞素瓊.使用動靜脈留置針靜滴甘露醇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1997,12(9):39.
[2]林華瑤,王惠瑩,王秋杏,等.脈沖式沖管預防甘露醇輸注致靜脈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7(2A):67-68.
[3]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97-122.
[4]任旭東,曲在屏,楊霞,等.甘露醇靜脈注射對兔外周靜脈及周圍組織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68.
[5]龔維冷.靜脈輸液滲漏性組織損傷臨床觀察及防治[J].實用護理雜志,1996,12(12):530.
[6]楊晶晶,余淑素.局部熱敷及加熱甘露醇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的應用[J]Modern Nursing,200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