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香
(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江蘇 南京 211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持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強烈的胸骨后疼痛。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對該病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心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該病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心內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這8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在入院時的意識清醒。3)不存在嚴重的器質性病變。4)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80例患者中,有21例發生心肌前壁間梗死的患者,有25例發生心肌下壁梗死的患者,有34例發生心肌前壁梗死的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40例/組)。在研究組患者中,有22例男性、18例女性;其年齡在35~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5.32)歲。在參照組患者中,有25例男性、15例女性;其年齡在36~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28)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對其進行基礎性治療(包括溶栓、鎮靜、鎮痛、持續低流量吸氧及擴張冠狀動脈等),同時對其進行血壓、血糖及心律監測、用藥指導及病房環境管理等基礎性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護理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24 h心電監護。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的特點。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24 h的心電監護,及時詢問其感受,觀察其是否存在惡心、嘔吐、干咳及呼吸急促等現象,以便在第一時間通知醫生進行處理。2)進行心理護理。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劇烈的心前區疼痛可使其產生痛苦、絕望、焦慮的心理,影響其后續的治療工作。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要向其耐心地講解心肌梗死的病因、誘發因素、常見癥狀、飲食禁忌及目前的治療方法等,然后根據其性格、年齡及受教育的程度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緩解其不良心理。3)進行飲食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現劇烈的胸痛時,可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及上腹脹痛等胃腸道的癥狀,且上述的癥狀可反復發作。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并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4)進行便秘防護。便秘是心律失常、心絞痛及心源性休克的重要誘發因素。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防止其發生便秘。護理人員還可每日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用掌心在其臍下3公分處按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按摩15 min)和腹部熱敷(將熱毛巾敷在其臍下3公分處,每次敷15 min),以促進其腸道蠕動。5)進行出院前的準備:在患者出院前的1周,護理人員采用發放宣傳手冊、播放健康講座視頻等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全面地增強其健康意識,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識,使其了解熬夜及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對其病情的影響,幫助其建立科學的作息習慣,從而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
治護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發生情況、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根據患者的得分將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患者的得分>85分)、基本滿意(患者的得分在60~85分之間)和不滿意(患者的得分<60分)。
應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患者的平均年齡、其住院治療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為(18.72±2.17)d,研究組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為(13.11±1.32),二者相比,t=2.970,P>0.05。
在接受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均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發生情況的對比 [n(%)]
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對比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發病率和致死率都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該病的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該病患者在病情發作后,可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快速、無力及血壓下降等癥狀,甚至可出現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發癥,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對該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性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提供全方位、高質量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的目的是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其不良情緒,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有研究結果證實,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不僅可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認知程度,促使其理性地面對疾病,減少其對治療的抵觸心理,還可密切護患之間的關系,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較短,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均較低,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P<0.05。由此可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可降低其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加快其康復的速度。
[1]劉仲萍.淺析優質護理在急性心梗護理中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7(4):78-79.
[2]王彩霞.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5(4):143.
[3]馬文霞,周靜.優質護理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應用[J].母嬰世界,2016(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