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翠
(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云南 文山 663700)
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此病的發生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內的粥樣斑塊發生破裂,血小板迅速在發生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而形成血栓,血栓阻塞其冠狀動脈,使其心肌出現缺血、缺氧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救治,其死亡率極高[1]。研究發現,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急救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可直接影響對其進行搶救的效果。為了探討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該醫院收治的23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在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44~76歲,平均年齡為(56.8±5.5)歲。將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該醫院收治的25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在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齡為42~75歲,平均年齡為(56.5±5.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常規的急救護理流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具體的急救護理方法是:急診科的護理人員接到電話后立即出診。到達現場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在轉運途中,護理人員嚴密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到達醫院后,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入急救室,并通知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其臥床,協助其吸氧,監測其生命體征,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將其靜脈血標本送至檢驗科進行生化檢驗,通知心內科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會診。患者的病情得到確診后,護理人員遵醫囑為其用藥,并做好進行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前的準備工作。使用優化的急救護理流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具體的急救護理方法是:1)急診科的護理人員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了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意識狀態及既往病史,據此對其病情進行初步的判斷,同時記錄其地址、聯系電話。接診護士在5 min之內準備好急救藥品,然后出診。到達現場后,接診護士快速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態,觀察其瞳孔的變化和呼吸的頻率,為其測量血壓、脈搏、心率及血氧飽和度,并讓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將患者轉運至救護車上后,接診護士為其取仰臥位,使其頭部偏向一側,快速為其開放靜脈通路,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對其進行電除顫。在轉運的途中,接診護士與急診科的護士長取得聯系,說明患者的具體情況,通知其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2)救護車達到醫院后,接診護士將患者送入急救室,配合急診科的其他護理人員將患者搬運至搶救床上。護理人員為患者取仰臥位,使其頭部偏向一側,并為其安排吸氧(在1 min內完成);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為其測量血壓、脈搏(在3 min內完成);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遵醫囑將其血液標本送至檢驗科進行凝血功能、血常規、心肌酶標志物的檢測,觀察其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在7 min內完成);使用留置針在患者的上肢建立靜脈通路(在10 min內完成);使用心肌梗死快速檢測儀檢測其血液中心肌梗死敏感指標的水平。檢測結果出來后,護理人員通過院內信息平臺將檢測結果傳送至心內科進行會診。在患者的病情被確診后,護理人員遵醫囑讓其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羅,并對其進行抗凝治療。遵醫囑為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藥,以擴張其冠狀動脈;為患者使用嗎啡,以緩解其胸痛的癥狀。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及意識狀態,以防其發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心內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根據患者的病情與其家屬協商具體的治護方案。對于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迅速通知導管室的護理人員準備手術,并快速將患者送入導管室。對于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其在用藥后的反應[3]。
記錄兩組患者在急救室停留的時間、發病至接受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對其進行搶救的成功率[4]。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急救護理后,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急診室停留的時間、發病至接受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搶救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搶救效果的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發展迅速。在發病的初期,該病患者若未能接受有效的救治,其死亡率極高[5]。在常規的急救護理流程中,急診科的護理人員往往是在接到醫生的醫囑后再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此急救護理流程中往往缺少主要的負責人、護理操作往往不夠規范,在護理人員出診和患者入院接受搶救的過程中缺少嚴格的秩序,易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在對急救護理流程進行優化后,接診護士全程跟蹤對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每個步驟,對參與搶救的護理人員隨時進行調配,使其分工更加明確,能夠快速地完成護理操作,進而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應用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診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可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進而提高對其進行搶救的效果。
[1]劉紅麗.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4,13(3):236-237.
[2]董琴娟.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25(18):108-110.
[3]薛雅瑜,徐瓊英.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1(32):3637-3638.
[4]楊華,黃貴祥,曾俊,等.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7,14(2):83-85.
[5]張玉香.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2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