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晶,劉麗英,趙小彤
(解放軍第302醫院,北京 100071)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我國是原發性肝癌的高發國家之一,發病率比歐美國家高5~10倍[1]。進行根治性切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但該手術的創傷性較大,患者在術后1~3年內易出現病情復發的情況[2]。近年來,采用第五代射波刀(VSI)對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有研究發現,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因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和擔心治療的效果,常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心理狀態,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3]。為了進一步探究對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解放軍第302醫院接受放射治療的14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解放軍第302醫院進行放射治療的14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將這14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比組和人文關懷組,每組各70例患者。人文關懷組患者中有男45例,女25例;其年齡為30~81歲,平均年齡(55.5±8.1)歲;其中合并有乙肝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42例,合并有丙肝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9例,合并有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19例。對比組患者中有男42例,女28例;其年齡為48~78歲,平均年齡(52.4±7.9)歲;其中合并有乙肝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49例,合并有丙肝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7例,合并有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的患者有1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進行放射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放療護理、疼痛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用藥指導、皮膚護理、預防并發癥的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人文關懷組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熱情的接待,主動向其介紹院內的環境和基礎設施。采用親切的語氣與其進行交談,努力獲取其信任。定時對患者的病房進行通風,確保其病房內的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2)護理人員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有關原發性肝癌的知識,對其進行安撫和鼓勵,使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3)多數原發性肝癌患者都會出現肝區疼痛的癥狀。對于出現輕度疼痛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其通過看書、聽舒緩的音樂、與他人聊天、聽他人講述戰勝肝癌的經歷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以緩解其疼痛的癥狀。對于出現中度或重度疼痛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使用鎮痛藥對其進行治療。4)在進行放射治療前,護理人員詳細地向患者介紹治療的方案和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消除其恐懼、焦慮的情緒,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5)原發性肝癌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厭油膩、食欲減退等情況。接受放射治療后患者的上述癥狀會進一步加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是正?,F象,并指導其多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以提高其機體的免疫力。在患者進食后,督促其及時清潔口腔。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其進行口腔護理。6)護理人員合理安排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時間,告知其夜間睡眠的時間應保證大于6 h(入睡時間不得超過22:00),并指導其在每天中午睡0.5~1 h。7)在進行放射治療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治療后可能會出現放射性脫發、皮膚色素沉著等情況,讓其做好心理準備,并告知其上述癥狀是暫時性的,無需過度擔心。告知患者不要用酒精、肥皂等刺激性物質清洗接受放射治療部位的皮膚。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和焦慮癥狀的改善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焦慮癥狀進行評價?;颊叩慕箲]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癥狀越嚴重。
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本文中的數據。患者的焦慮評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對護理的滿意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人文關懷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42例(占60.00%),為比較滿意的患者有26例(占37.14%),為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占2.86%)。人文關懷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7.14%(68/70)。對比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3例(占32.86%),為比較滿意的患者有30例(占42.86%),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7例(占24.28%)。對比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75.72%(54/70)。人文關懷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接受護理前,人文關懷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平均為(52.47±2.31)分,對比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平均為(52.74±2.30)分;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人文關懷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平均為(33.32±1.93)分,對比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平均為(48.55±2.04)分;人文關懷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低于對比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的比較(分,±s )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人文關懷組 70 52.47±2.31 33.32±1.93對比組 70 52.74±2.30 48.55±2.04 t值 0.6951 3.8369 P值 >0.05 <0.05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此病具有進展快、難治愈、患者預后差等特點[4]。
進行放射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方法。有研究發現,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因療程長、治療費用高和擔心治療的效果,常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心理狀態,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5-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人文關懷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比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焦慮評分低于對比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接受放射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李明非.原發性肝細胞癌切除術后放療的臨床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1):2343-2344.
[2]沈鋒,吳孟超.肝癌切除術后的抗復發治療[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41):2886-2889.
[3]楊宗燕.第四代射波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肺癌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16):1492-1493.
[4]吳曉杰.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0):2518-2520.
[5]張彩濱.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18-2520.
[6]曾果花.人性化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后患者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64-65.
[7]孫茜.人文關懷在癌癥晚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教育,2016,20(11):1674-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