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敬帥
摘 要:在當前地鐵牽引供電工程建設中,接觸網剛柔過渡段一直是一個重點和難點,本文通過對當前地鐵接觸網剛柔過渡技術的分析,并結合現場施工技術,總結出適用于當前地鐵建設的接觸網剛柔過渡段施工技術,經過運營實踐,滿足地鐵接觸網運營要求。
關鍵詞:地鐵;接觸網;剛柔過渡;錨段關節
中圖分類號:U2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5-0096-02
在地鐵牽引供電工程建設中,接觸網剛柔過渡段一直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在這段區域,電客車在快速行駛中實現從兩種性質的接觸懸掛中過渡取電,相對于錨段關節、分段絕緣器、線岔處等弓網關系,受電弓在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接觸懸掛中過渡取電,確保弓網關系穩定的難度更大。
電客車在通過剛柔過渡段時,需保證受電弓平穩過渡,滿足受電弓高度逐漸抬升、逐漸減低的要求,一旦處理不當,輕者導致離線打火、拉弧,重者將導致鉆弓、刮弓等嚴重弓網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1 剛柔過渡段過渡型式分析
當前剛柔過渡段主要采用兩種技術方案,一種是關節式剛柔過渡技術,另一種是切槽式剛柔過渡元件過渡技術。關節式剛柔過渡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類似于錨段關節,一般的錨段關節要么是柔性懸掛之間,要么是剛性懸掛之間。電客車在通過錨段關節時,受電弓在錨段關節等高點處進行轉換,實現平穩過渡。
關節式剛柔過渡借鑒于一般錨段關節,柔性懸掛和剛性懸掛形成錨段關節,匯流排與柔性懸掛并列運行,電客車在此處實現剛柔轉換。這種剛柔過渡型式可參照錨段關節,施工程序簡單,層次分明,柔性懸掛和剛性懸掛分別下錨,互不交叉、干擾。
在工程實際中,關節式剛柔過渡段,考慮到剛性懸掛和柔性懸掛抬升量不同,為保證電客車通過時,剛性懸掛和柔性懸掛等高,剛性懸掛接觸線比柔性懸掛接觸線適量抬高,這樣電客車雙向通過時,通過受電弓對柔性懸掛的抬升作用,補償高差,使得受電弓平滑過渡,但具體抬升量很難把握,很難做到受電弓在兩種性質的接觸懸掛中平穩轉換。
隧道內凈空有限,柔性懸掛必須降低高度安裝,降低了柔性懸掛原有彈性性能,增大了硬點出現幾率。錨段關節處剛性懸掛終端為電客車受電弓始觸點,為保證受電弓平穩過渡,終端應適量抬高,抬升量較難控制。
從上述技術分析看出,關節式剛柔過渡涉及兩種特性不同的接觸懸掛,技術難度較大,精度要求較高,從工程現場實際來看,弓網關系并不理想,很難做到受電弓同時緊密接觸兩條接觸線,實現弓網平穩轉換。
另一種剛柔過渡型式是切槽式剛柔過渡元件過渡,見圖1所示。這種型式采用剛柔過渡元件,將其固定在柔性接觸線上,通過剛柔過渡元件,柔性接觸線剛度逐漸增強,待其剛度達到剛性懸掛時,通過剛性懸掛錨段關節,實現剛柔轉換。相對于關節式剛柔過渡型式,這種型式是受電弓在同種型式錨段關節轉換,可實現平穩過渡。
在切槽式剛柔過渡段處,雙承力索進行下錨,雙接觸線中的一支作為非工作支與雙承力索同時進行下錨,雙接觸線中的另一支作為工作支,在這支接觸線上安裝剛柔過渡元件,剛柔過渡元件為切槽式,元件使剛性懸掛與柔性懸掛之間的剛度逐漸變化,實現受電弓的平滑過渡,并滿足最高行車速80km/h的要求。
2 剛柔過渡段柔性懸掛導高變化分析
地面段柔性接觸懸掛進入剛柔過渡段處時,在敞開段將經過一個柔性懸掛過渡段,在這個區域,柔性接觸懸掛導高將由5000mm逐漸降低至4050mm,結構高度也將1100mm降低至600mm。
導高高度的降低是通過各懸掛點逐次降低的,受電弓在通過這段區域時,弓頭逐漸自然壓低,不會出現打火、拉弧現象。現場施工時,根據導線高度調整上下腕臂底座安裝高度、支撐結構型式、吊弦預配長度等以滿足需要。現場如圖2所示。
3 切槽式剛柔過渡段主要技術要求
(1)敞開段過渡段雙支接觸線等高,受電弓通過時,同時緊密接觸兩支接觸線,且保持水平。(2)受電弓在由5000mm高度逐漸壓低至4050mm高度時,應自然、平滑,無突起、打火等現象。(3)柔性懸掛雙接觸線中的一支安裝剛柔過渡裝置后,剛度逐漸增強,最終成為剛性懸掛,與另一支剛性懸掛形成錨段關節,在此過程中,受電弓抬升力平穩,無振動。(4)柔性懸掛雙接觸線中的另一支,等高進入剛柔過渡500mm后,逐漸抬高,脫離受電弓接觸區域,形成非工作支,調整兩支接觸線張力,使其平衡。(5)剛性懸掛帶電體距柔性懸掛下錨底座、下錨支懸掛接地體空氣絕緣距離,應大于150mm,過渡時應平滑、自然。(6)電連接線長度適中,既滿足剛性懸掛與柔性懸掛因熱脹冷縮引起的相互躥動距離要求,又要滿足與接地體空氣絕緣距離要求,同時,還要避免弧度下垂觸碰到受電弓。(7)下錨底座、懸掛底座均應連接至架空地線,不可遺漏,且不可串接,確保接地安全。
4 剛柔過渡段關鍵技術施工工藝研究
4.1 施工定測
施工定測是剛柔過渡段施工的重點和起點,根據施工圖紙對施工現場進行測量和核對,并根據現場實際和工程技術標準制定施工技術方案。激光水平儀、激光測距儀、接觸網多功能激光測量儀等儀器配合梯車進行懸掛點、下錨點、定位點等數據的測量,在無軌道時,可根據鋪軌專業給出的樁點及軌面高程進行。
4.2 現場定位
根據施工定測及復核數據,進行吊柱、底座等安裝位置現場定位,結合隧道和軌道情況,進行調整。對梯車進行帶測量功能改裝,通過紅外線激光,將吊柱、底座等安裝位置準確反映在隧道頂或側壁,為后續的施工做好準備。通過對隧道結構圖紙的分析和鋼筋探測儀的使用,避開鋼筋密集區,便于鉆孔、植栓。無軌道時,梯車配合激光水平儀、軌道樁點坐標及高程進行定位。
4.3 懸掛點及下錨點鉆孔、植栓
選用梯車、操作工具配合鉆頭、沖擊鉆進行定位點鉆孔,在鉆頭合適位置做出標記,當鉆孔深度滿足要求時,即停止鉆孔,避免鉆孔深度過深、過淺等不滿足技術標準的情況發生。操作工具為下壓式,與沖擊鉆固定在一起,放置于梯車上,便于施工操作,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施工工效。
植栓時按照“三掃三吹”的原則進行,利用鋼絲刷將孔內壁的疏松混凝土碎屑刷掉,然后用氣筒將孔內的浮灰及碎屑吹出來。此程序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化學錨栓的承載力,必須謹慎進行。而后,按照植栓技術標準進行化學錨栓植入,待膠體凝固,即進行抗拉拔力試驗,滿足試驗標準,方可進行下步工序。
4.4 懸掛裝置、下錨裝置安裝
在隧道口設置一處懸掛裝置,在此處雙接觸線開始分叉,分為工作支和非工作支。采用腕臂型式固定雙承力索及工作支接觸線、非工作支接觸線,工作支接觸線安裝在切槽貫通式剛柔過渡元件內,從此處開始,柔性接觸線逐漸向剛性接觸懸掛過渡,如圖3所示。
柔性工作支接觸線通過剛柔過渡元件逐漸過渡到剛性懸掛,另一段剛性接觸懸掛開始起錨,從而在此處形成剛性懸掛錨段關節。在此處設置5個懸掛點,分別懸掛2支剛性接觸懸掛,采用腕臂加W型匯流排定位線夾的型式來進行懸掛安裝,如圖4所示。在此處,兩段剛性懸掛在錨段關鍵中間過渡位置保持等高,錨段關節尾端要抬高,確保受電弓雙向平滑過渡。
柔性接觸懸掛通過剛柔過渡元件過渡到剛性接觸懸掛后,柔性懸掛雙承力索、工作支接觸線、非工作支接觸線均要進行下錨。雙承力索、工作支接觸線、非工作支接觸線分別通過下錨裝置固定在3根下錨吊柱上,下錨吊柱通過下錨拉線將下錨張力傳遞至下錨底座上,確保下錨張力平衡,如圖5所示。下錨吊柱與剛性懸掛保持>150mm的空氣絕緣間隙。
5 結語
地鐵接觸網而言,剛柔過渡是弓網受流的一個薄弱環節,是關系到弓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對兩種剛柔過渡型式的分析和比較,詳細的闡述了切槽式剛柔過渡型式的優點及施工技術,現場施工過程中,應根據現場情況對關鍵技術和工藝進行預控,在進行冷滑、熱滑試驗時,進行反復觀測,確保受電弓平穩過渡。因作者水平有限,對地鐵接觸網剛柔過渡還需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