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祥
摘 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并成為了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就現狀來講,農村消防安全存在著許多現實困境,包括硬件建設滯后、安全意識淡薄和管理機制落后等,嚴重制約了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的健康發展。對此,本文在簡要概述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特征的基礎上,針對現實存在的困境,重點從三方面提出了具體優化路徑,以期為相關主體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農村消防安全;現實困境;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5-0206-01
面對農村建設發展的新格局,傳統的農村消防管理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發展要求,消防安全隱患日益突出,并成為了新時期農村建設的重點。另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加強農村消防安全建設,不僅是服務“三農”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同時是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需要,因此本課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1 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的特征
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出現了新的特征,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新時期農村火災的占比相對較大,因火災而引發的損失也十分嚴重。
其次,近年來,農村火災的發生總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火災的危害性也逐年加劇,無論是發生的頻次還是引發的損失,都表現出逐年攀升的態勢。
最后,新時期農村火災的撲滅難度較大,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也十分嚴重,而就火災發生原因來看,生活用火不慎是最常見的,基本都是人為因素所致。
此外,農村火災大多發生在晚上和下午,多是在人們休息或勞作時因人為疏忽而帶來的嚴重后果。
2 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的現實困境
2.1 硬件建設滯后
一方面,農村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近年來,盡管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整改力度,使得農村消防安全布局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慢、農村風俗習慣等原因,對許多房屋的整改不到位,最終造成消防通道堵塞,建筑耐火性不達標,埋下了巨大的火災隱患。另外,農村電氣線路老化,電氣線路私拉亂接,用電習慣、超負荷,不合格電器產品的使用是目前農村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農村消防通道建設不合格。目前,盡管“村村通”的工程得到了全面落實,大部分村鎮都已經修建了水泥公路,但依然有許多路段因種種原因使得消防車輛無法順利進入,造成消防車無法第一時間到達火災現場展開撲救。如消防通道寬度不足,大功率消防車輛根本無法通行;消防通道轉彎彎度不達標,影響了消防車正常行進,最終延誤最佳滅火時機。
2.2 安全意識淡薄
我國農村群眾大多是以自然村為居住單位,整體上分布松散,這就加大了消防安全教育的難度,導致農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不僅缺乏基本的火災預防常識,而且缺乏火災應對能力。針對農村開展的消防安全教育也不規范,許多農民遇到火災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并由此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再加上農村普遍存在上墳燒紙、柴草亂堆、種地燒荒等風俗習慣,由此引發的火災也占有很大比重。此外,部分業主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對防火安全毫不在意,也是農村火災頻發的重要原因。
2.3 管理機制落后
首先,除了重大節假日或秋收季節,鄉鎮政府會進行相關的消防部署,平時基本處于“六無”狀態,即無健全管理組織、無完善規章體系、無合理規劃布局、無足夠消防經費、無普遍消防安全教育、無達標基礎建設,管理體制存在較大漏洞。
其次,沒有構建完善的層級化、立體化消防組織機構,沒有形成網格化消防主體構成,存在明顯的消防管理真空地帶,追責制度落實的也不到位。
最后,相關責任部門職權劃分不明確,無法形成有效配合。如公安系統和派所處理應支持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但實際上,兩者都沒能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3 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的優化路徑
3.1 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設施水平
只有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建筑整改、消防水源建設、消防通道建設和消防器材配備等工作,才能真正構筑起強有力的農村火災防線。當然,如果單純依靠鄉鎮政府和農民群眾來解決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而單純依靠政府撥款也并非易事,特別是對于偏遠山區或經濟落后地區來講更是難上加難。對此,我們可以借鑒廣西的成功模式,一方面根據財政分級負責的原則,拓展融資渠道,采取以區、市籌集的模式,整合優勢資源,實施分期投入。另一方面,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廣泛征收農村消防基金或基礎設置建設經費,直接用于農村消防設施建設,或構建開放多元的消防投入機制,由政府牽頭,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投身于農村消防事業,全面提高農村消防安全水平。
3.2 創新宣傳方式,強化安全意識
首先,要根據農民群眾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選擇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消防安全教育。可針對留守兒童開設專門的消防安全課堂,加強對他們的行為教導,讓他們充分認識火災的危害性,并將消防安全知識落實到現實生活學習中。
其次,加強季節性消防安全宣傳,尤其要加強火災高發季節的安全教育,在人流密集區設置消防宣傳欄,通過海報、墻報、防火標志等重點宣傳火災預防和應對方法。
最后,加強農村消防文化建設,引導農民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消防理念,強化科學用火、安全用電意識,積極開展“消防示范村”、“消防優秀戶”等主題活動,以物質獎勵的形式調動村民參與消防建設的積極性。
3.3 完善管理體系,打造全新格局
一方面,要強化基層政府消防安全責任意識,將經濟建設和消防安全置于同等位置,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尤其是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不斷加大農村消防基礎設施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構建區縣、鄉鎮、村隊三級一體的管理體系,并成立專門的上級領導小組,積極推進農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常態化發展。
另一方面,全面落實層級化追責機制,將消防安全責任納入政府目標體系內,逐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狀,并將其列為年終績效評比核心指標范疇。同時要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機制,定期組織防火檢查和巡查,出臺應急預案并實施演練。積極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落實自我管理、自我檢查、自我整改機制。
此外,應成立消防安全檢查組,定期走訪各居民住宅和居民集聚處,針對居民安全用電情況、電路設備和消防設施情況進行檢查,消除安全隱患。更需要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組應采用抽樣方式對消防設施、安全標示、安全用電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排查,如果工作期間發現隱患,應及時督促相關責任人全部整改到位。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針對硬件建設滯后、安全意識淡薄、管理機制落后的現實困境,政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優化改進,既要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設施水平,又要創新宣傳方式,強化安全意識,同時要完善管理體系,打造全新格局。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新時期農村消防安全水平,為新農村經濟建設提供重要保障,并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李偉杰.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面臨的新問題及防火對策探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05):247-248.
[2]秦有福.臨滄農村消防安全形勢及火災防治對策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290.
[3]張以松.農村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21):200-201.
[4]葛尚能.淺析農村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6,(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