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娟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廣泛關注。本文通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展開了討論,通過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加強農業技術人才培養、完善農業保護政策法規、維護經營主體、開展農村合作社、扶持家庭農場六個方面展開了討論,提出了農業經濟優化策略,改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優化策略;經營主體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之一,農業區域分布范圍廣泛,農業的經濟發展直接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目前由于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距其他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進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改變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需要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進而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
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成模式都發生了改變,但是還有一些地區在使用傳統的精耕細作小農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方法影響了農業的工作效率,使農作變得死板、低效,這種農作模式無法滿足目前農業市場的需要,難以對耕地進行合理利用,進而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民沒有過多的資金購買先進的技術,如此循環往復,使農業經濟發展變得舉步維艱。第二,雖然我國農科院數量多,但是對農業人才培養的力度不夠,而且一些學生對于農業專業還存在一些誤解,導致這些學生在畢業之后不愿意從事這一行業,實際投身于農業事業的人員缺乏專業知識,進而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按照傳統的農業技術進行工作,缺乏對先進的農業技術的了解,直接影響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三,目前我國農業的經營發展模式仍然處于低效率生產經營階段,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的生產效率較低、生產方式不夠規范,直接對農產品的生產效率產生影響,使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二、農業經濟優化策略
1.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
為了優化我國農業經濟,需要先對市場機制加以引導和規范,使其能夠更加完善。由于目前我國農業市場經濟尚未完全形成,為了改善這一現象,需要對目前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加以引導,進而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第一,構建當地農業特色企業,將當地的優勢發揮出來,隨著“煙臺蘋果”“丹東草莓”的不斷出現,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大力開發當地特色農業產品,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宣傳,使當地的農產品銷量得到提高,進而完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第二,在實現完善農業經濟市場機制的過程中,為了使農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都得到提升,需要政府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農業技術人員根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全面推廣并加大經濟投入力度,使農業企業得到發展,加快農業經濟市場機制建立的速度。
2.加強農業技術人才培養
為了使農業經濟得到優化,最主要的方法是加強農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實現。第一,農業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地點,高校需要加強農業技術人才培養的力度,并在高校中增加農業相關專業,在日常教學中增加農業實際的操作訓練課程,幫助學生對農業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并提高學生的農業方面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而培養出優秀的農業技術型人才。第二,農業科研所應該加強對農業技術人員的重視程度,在日常研究中定期開展技術交流大會和實踐活動,即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又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整體技水平。例如,科研所可以聘請國內優秀的農業技術專家為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中為技術人員講解國內外的農業先進技術和應用方法,使技術人員能夠對先進的技術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培訓之后,還可以對技術人員進行考察,通過考試能夠使技術人員能夠對專家講解的內容加深印象,并能夠找到自身農業技術的不足。通過以上兩種方法,能夠使與農業相關的機構了解技術的重要性,進而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3.完善農業保護政策法規
隨著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一些企業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侵占了大量耕地,由于我國的農業保護政策法規還存在一些漏洞,因此,農民耕地在被侵占之后無法使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利益,當農民沒有經濟來源之后,一些農民會進入城市打工補貼家用,這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優化農業經濟這一目標,需要完善農業政策法規,從根本上維護農民的自身權益,并對農民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轉換農民的生產模式,制定土地補貼、農產品最低價保護等政策,使農民經濟得到宏觀調控。
4.維護經營主體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不斷增長,但還是距離城鎮居民的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政府要想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需要保障農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例如,政府可以完善扶貧政策,一些農民在生產的過程中還在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在生產的過程中缺乏相應農業知識與農業機械,相部門可以對其進行農業培訓和生產補貼,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水平,對稍微大一些的農業經營企業進行扶持,對其進行補貼,為生產人員進行專業的農業培訓,提高農業人員的整體生產技術水平,幫助企業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另外在政府扶持經營主體的過程中,還可以在大型農業企業中選擇發展最好的企業,幫助其進一步提高企業農業生產效率,將其扶持成為當地龍頭企業,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促進當地的農業企業發展,進而形成農業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5.開展農村合作社
為了使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允許農民與準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在落實這一工作的過程中,從出現了許多假借合作社的名義非法集資,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在最新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草案重點對于農民合作社提出了規定,即“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在生產經營合作基礎上,依法開展內部信用合作,進行成員之間的資金互助等活動”。為了能更加完善的開展農村信用社,農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管理,嚴禁合作社之外的人參與到合作社的決議中,保障農民的經濟利益。另外在開展農村信用社的過程中,農業相關部門應該對農村合作社進行管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管理,第一,對沒有完全成立的農村合作社予以幫助,幫助農民將合作社與市場相連接,幫助合作社與當地龍頭企業進行合作,增強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第二,對于已經成立的農村合作社嚴格監管,對合作社宣傳舉報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條例,使合作社成員能夠堅持資金在成員內部封閉使用原則,并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生產合作。
6.扶持家庭農場
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農業相關部門可以扶持家庭農場的方式,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幫助農民開展家庭農場。第一,對于一些沒有對家庭農場有一定了解的農民,農業部門管理人員可以對農民大力宣傳,使農民對家庭農場有一定的了解,例如,農業管理人員可以召集農民開展家庭農場宣傳大會,在大會中,由農業專家為農民講解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主導產業的確定方式等問題,之后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農民展示其他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使農民了解這種家庭農場是一種既可以滿足生產,又能夠滿足觀光和餐飲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第二,在實施家庭農場的過程中,如果有一些農民的經濟不足,或者沒有足夠的客源時,可以先做好餐飲環節的部分,之后在不影響餐飲這一部分的工作時,對農業生產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第三,對于有一定客源、又具有一定經營經驗的家庭農場,需要下定決心,果斷進行完全轉型,并更加完善餐飲這一部分的經營環境與經營方法,并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豐富人們的觀光體驗內容,使家庭農場更進一步完善。第四,對于具有豐富的資金但是不想進入這一行業的經營主體,農業管理人員可以將其與當地的家庭農場合作,在家庭農場的日常經營中,各司其職,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使兩方都能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結語
為了使我國農業經濟得到發展,必須將農業的傳統模式進行改變,提高農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提高農業的創新力度,進而在農業發展中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另外還需要政府加大企業扶持力度,提高農業人員的生產技術水平,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農業企業的生產效率,進而完善市場競爭力,使農業技術現代化,達到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裴樹峰.循環農業經濟體系的內涵及其構建[J].科技視界,2014(26):339+354.
[2]楊鶴.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4(02):32.
[3]張紅宇,張海陽,李偉毅,李冠佑.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目標定位與改革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15(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