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珍
摘 要:初中英語是初中教學體系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從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英語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低效教學行為,這些低效教學行為讓英語教學的價值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基于這些低效教學行為展開深入的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低效;教學行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在我國社會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初中英語老師也在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不斷采取各種措施以達到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目的。但是英語教學中的低效教學行為還是普遍存在。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相應的教學案例,首先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低效行為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改善這些低效教學行為的策略闡述一下自己的
觀點。
一、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低效教學行為的分析
1.教學目標模糊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為教學提供正確的方向,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英語老師缺乏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就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比較模糊,只是籠統地想要去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學生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實踐能力等相關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大多數英語老師的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無論是學困生、中等生還是優等生都使用同樣的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1]。
2.教學方式傳統
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從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還有很多英語老師沒有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在課堂上依然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處在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性普遍較低。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方式可想而知。
3.教學內容單一
教學內容單一也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種低效教學行為,很多英語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只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重視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但是卻忽視對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教學內容單一,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2]。
二、優化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1.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初中英語老師要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除此之外,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感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學習英語的快樂,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3]。
2.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方式
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方式,英語老師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摒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對英語課堂方式進行創新,讓學生始終保持著學習英語的動機和熱情。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適合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情境創設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英語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講授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相關內容的時候,英語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水果沙拉的制作過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
3.豐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
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關于西方節日的文章,比如圣誕節、萬圣節等。英語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時間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查找與西方節日有關的內容,包括節日的起源以及風俗習慣等,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等內容,還要引入一些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盡可能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有關內容的時候,英語老師可以讓同桌之間將其編成一段對話,然后互相提問和解答,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4.建立完善的英語評價體系
初中英語老師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既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除此之外,英語老師還要采取學生自評以及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活動之中,從而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普遍較低的情況,英語老師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正視問題,找出低效教學行為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彭寧紅.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對接中學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探索[J].文史博覽(理論),2010(7):65-66.
[2]王淑霞.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調查報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87-88.
[3]李珠.建立三維語法教學體系:初級階段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世界漢語教學,1997(2):121-1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