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煥
摘 要:歷史教學,是高中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歷史課堂中針對朝代順序教學、歷史事件教學、歷史人物教學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以便于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深入地開展,切實地提升學生歷史學習
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學科素養
在歷史教學中,學科素養內容分別為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以及愛國主義情懷。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辯證、客觀地去看待歷史發展進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利用朝代順序,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將具體的事物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和學習。在歷史學習中,掌握時空觀念尤為重要,不僅能夠使學生理清時代關系,而且可以擴展學生的歷史知識層面。在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對歷史事件進行系統的學習,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
在高中歷史學習中,若想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就需要教師利用有趣的教學方式,生動立體地闡述時代進程,按照紀年與時間順序來呈現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如何能將中國朝代理清,成為時空觀念形成的首要重點。為了能夠使學生理清中國朝代順序,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打油詩來加深學生對朝代順序的印象。例如“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東西晉,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學生將這首有趣的打油詩背下之后,就能夠清楚中國古代,從原始部落時代到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順序。方便了學生對歷史朝代的記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了學生時空觀念的形成。
二、結合歷史事件,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觀念
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歷史事件的學習,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達到以史為鑒、實事求是的學習目標。史料實證,是證實歷史事件的必要依據。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史料收集、分析的能力。根據切實的史料記載來構建自己對于歷史事件的觀念以及態度。
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資料收集、分析的能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某一歷史事件展開探討,通過學生對歷史實際資料的搜集與探究,來構建歷史事件思維模式。例如,在學習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鴉片戰爭”時,針對“《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危害來掌握鴉片戰爭對中國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條約內容、鴉片戰爭的相關圖片、文字資料,結合書本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務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結合歷史事件,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觀,在培養學科素養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歷史視野,更加深入地探究了歷史事件的本質。
三、分析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理解觀念
歷史理解觀念是在實事求是的歷史背景下,根據客觀因素,設身處地地去看待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為了透徹地去了解歷史發展的初衷,領悟人類發展史的進程與發展,感受到歷史人物的地位以及對時代發展的貢獻,就需要歷史學習者對歷史事件做出客觀公正的思考,用辯證和寬容的胸襟去接受歷史的發展必然。
很多學生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歷史事件會產生極端、激奮的思想。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主導歷史事件的相關人物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結合當時歷史背景,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寬容的思考。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很多學生會對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事件義憤填膺。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形式,利用多媒體的手段,使學生融入清王朝晚期的時代背景中。讓學生感受到雖然李鴻章是無惡不赦的歷史罪人,但是李鴻章處于義和團叛亂、外國列強壓迫、清政府權利逼迫的情況下,簽訂不平等條約是歷史發展必然,并不是個人能力能夠左右的事情。利用情景創設,使學生扮演成李鴻章,在清朝勢力將傾的背景下,設身處地地去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學生融入教學情境的過程中,促進了歷史理解觀念的形成。
四、感悟國家發展歷程,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情懷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中不可忽視的靈魂。德育在歷史教學內容中占據重要作用。學習歷史的意義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增強民族認同感,感受國家在時代發展中的偉大。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是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使學生在“五四運動”中領悟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在學習“抗日戰爭”中,感受“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后繼的不屈不撓”。在學習“祖國統一大業”時,感受到偉大祖國歷盡千辛,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完成的光榮與輝煌。通過歷史的學習,激發蘊藏在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感,切實培養學科素養。
總而言之,培養學科素養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重大。只有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切實有效地結合歷史事件,正確看待歷史人物。通過設身處地的分析,使學生掌握歷史理解的內容。感悟我國近現代發展的偉大歷程,增強學生的愛國觀念。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使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李瑞蓉.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J].散文百家(下),2017(2).
[2]鄧珍.試論素養意識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J].教育,2016(7):18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