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楊 帆 趙 月 邵 震 王夢潔 李宇軒 吳智春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
高血壓常伴重要靶器官損傷,左室肥厚(LVH)被公認為是無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是心力衰竭的前期病變〔1〕。病理狀態下,心肌膠原合成與降解失去平衡,膠原纖維不呈比例增生,導致心肌間質纖維化,造成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2〕,使心力衰竭和猝死的風險增加。中醫藥可多途徑、多向性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減少心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3〕,在高血壓治療中具有降壓平穩、有效保護靶器官、最大程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等明顯優勢。臨床研究顯示,滋腎活絡方在平穩降壓的同時可有效改善心功能〔4〕。本研究擬觀察滋腎活絡方聯合培哚普利對血壓及LVH的影響。
1.1實驗動物雄性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24只,同源正常血壓(WKY)雄性大鼠8只,均為15周齡,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中心,動物許可證號:SCXK(京)2012-0001。飼養條件:20℃~25℃,相對濕度50%~70%,12 h光照,自由攝食飲水。
1.2實驗試劑和儀器培哚普利(雅施達)購自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以蒸餾水溶解。滋腎活絡方由玄參、懷牛膝、黃連、毛冬青、丹皮、益母草、葶藶子和肉桂組成,諸藥均以典籍中工人的地道藥材,常規煎煮濃縮。水合氯醛,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0.9%氯化鈉注射液,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BP-98A型智能無創尾血壓計-鼠儀,北京軟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Multiskan Mk3型酶標儀,賽默飛世爾(上海)儀器有限公司;JA5003N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分組及給藥所有大鼠適應性飼養1 w后,SHR隨機分為模型組、培哚普利組和聯合用藥組各8只;另以WKY大鼠8只作為正常對照組。培哚普利組和聯合用藥組均給予培哚普利水溶液灌胃,1 mg/kg;聯合用藥組另給予滋腎活絡方灌胃,10.7 g生藥/kg,培哚普利組另給予等容量生理鹽水灌胃;模型組和正常對照組予等容量生理鹽水灌胃,2次/d。
1.4觀察指標采用大鼠無創尾血壓測定法,分別于給藥0、4、8、12 w測量大鼠清醒狀態下平均動脈壓(MBP),每只測量3次,取平均值。給藥12 w后,腹主動脈采血,分離血清,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血清Ⅰ型前膠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膠原羧基末端交聯肽(ICTP)濃度,計算PICP/ICTP值。立即剖胸取出心臟,沿房室交界處去除大血管、心房、右心室游離壁,預冷的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濾紙拭干后準確稱取左心室質量(LVM),計算左室質量指數(LVMI),LVMI=LVM/體重。取大鼠心尖部心室肌組織,固定包埋制作石蠟切片,蘇木素-伊紅(HE)染色,觀測心肌細胞形態并照相。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1動脈血壓動態變化不同時間點,模型組MBP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0 w時,模型組與各藥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聯合用藥組4、8、12 w MBP顯著降低(P<0.05);培哚普利組8 w和12 w MBP顯著降低(P<0.05)。與培哚普利組比較,聯合用藥組4、8、12 w MBP均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表1 各組MBP、體重、LVM、LVMI比較
與模型組比較:1)P<0.05;與培哚普利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各組LVM和LVMI比較正常對照組大鼠體重顯著高于其余三組(P<0.05);SHR各組之間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哚普利組和聯合用藥組LVM顯著低于模型組(P<0.05),用藥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對照組LVMI顯著低于模型組(P<0.05);培哚普利組和聯合用藥組LVMI顯著低于模型組(P<0.05),且聯合用藥組顯著低于培哚普利組(P<0.05)。見表1。
2.3各組血清PICP、ICTP濃度及PICP/ICTP比值見表2。模型組PICP濃度和PICP/ICTP比值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ICTP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均P<0.05);聯合用藥組血清PICP濃度、PICP/ICTP比值均顯著低于模型組(均P<0.05);培哚普利組與模型組比較上述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各組血清PICP、ICTP、PICP/ICTP比較
2.4心肌形態學比較見圖1。HE染色可見正常對照組大鼠心肌細胞排列整齊、致密、結構清晰,細胞核大小均一,胞質染色均勻;模型組大鼠心肌細胞肥大、扭曲、排列紊亂、細胞核大小不規則,可見大量心肌纖維斷裂,心肌細胞間隙明顯擴大。用藥組上述病變減輕,以聯合用藥組效果最明顯。

圖1 大鼠心室肌縱切面圖(HE染色,×40)
隨著高血壓病程延長,心臟為維持正常泵血功能,通過結構的改變對過度的壓力負荷進行代償,導致 LVH的產生。LVH病程進展過程中,心肌質量增加,心室結構重塑,進而成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復雜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5〕。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不僅要控制血壓水平,更重要的是預防和逆轉LVH,降低心血管并發癥和病死率〔6〕,改善患者預后。
SHR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接近人類高血壓的動物模型,7~8周齡逐漸發生LVH,14周齡時血壓持續增高且心肌肥厚表型已經非常顯著〔7〕。本實驗結果也證實該實驗動物具有較典型的高血壓LVH的病變特點,是一種用于該類疾病研究的較好模型。
LVH不僅存在心肌細胞肥大,同時伴有心肌間質纖維化〔8〕,而心肌間質膠原沉積是導致心肌纖維化的主要機制。心肌間質主要由心肌成纖維細胞分泌的膠原纖維構成,對維持心臟正常形態和功能起重要作用〔9〕。Ⅰ型心肌膠原纖維約占總膠原纖維的90%,生理狀態下,心肌膠原的合成與降解處于動態平衡,若這種平衡被打破,心肌膠原纖維不呈比例增生,將導致心肌間質纖維化,造成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2〕,使發生心衰和猝死的風險增加。PICP在膠原合成時被特異性蛋白酶酶切釋放入血,被認為是體內Ⅰ型膠原合成的指標; ICTP為在Ⅰ型膠原降解過程中,被基質金屬蛋白酶蛋白水解系統水解后的特異性蛋白,是I型膠原蛋白降解的標志〔10〕。血清PICP是臨床間接評價左室重構的較好指標,血清PICP/ICTP比值升高被視作心肌膠原累積的標志〔11〕,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大鼠存在心肌膠原沉積。
高血壓LVH屬中醫“風眩并心脹”范疇,風眩與肝火交織日久導致腎陰暗耗;病患多為中老年人,出現腎精虧虛,天癸竭的生理性腎虛;高血壓病程較長,久病及腎,諸多因素均加重腎精虧耗〔12〕;且治療過程中某些藥物的反應亦可加重病理性腎虛〔5〕。由此可見,高血壓LVH雖病位在心,然病本在腎,腎陰不足貫穿本病始終。“滋腎活絡方”是基于補腎降壓治則治法形成的治療高血壓的經驗方〔4〕,方中玄參清熱養陰,懷牛膝補肝腎、強腰膝、破血行瘀,共為君藥;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并有擴張血管、抗心律失常、抑制血栓形成之效;毛冬青清熱解毒;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有防治動脈硬化之作用;益母草活血利尿、消腫;葶藶子瀉肺氣、行水,消腫;肉桂補火助陽,活血通經,引火歸元。諸藥相伍,補中有瀉,升中有降,且皆入腎經,可增強滋補腎陰之效。前期臨床研究顯示,本方在改善高血壓患者腎虛證的同時,能夠平穩降壓,有效保護靶器官〔4〕。
本研究結果提示滋腎活絡方能夠提高培哚普利療效,有效降低SHR動脈血壓、減小左室質量指數、糾正Ⅰ型膠原合成與降解的不平衡、抑制心肌肥大和心肌纖維化的病理性改變,有效控制LVH進程。
1Tsioufis C,Vezali E,Tsiachris D,etal.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versu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a Greek 6-year-follow-up study〔J〕.J Hypertens,2009;27(4):744.
2張勇,官功昌,王軍奎,等.替米沙坦對壓力超負荷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Ⅰ型膠原代謝的影響〔J〕.心臟雜志,2014;26(1):10-4.
3劉偉芳,黃曉瑾,夏淋霞,等.中藥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研究概況〔J〕.中醫雜志,2012;53(6):527-31.
4王華,高華.滋腎活絡方干預高血壓病左室肥厚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0):2435-6.
5段練,熊興江,王階.高血壓左室肥厚的病機及治療〔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8):2566-70.
6熊興江,王階.經方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運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1):1836-9.
7Troncoso R,Vicencio JM,Parra V,etal.Energy-preserving effects of IGF-1 antagonize starvation-induced cardiac autophagy〔J〕.Cardiovasc Res,2012;93(2):320-9.
8Cuspidi C,Sala C,Zanchetti A.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J〕.Curr Hypert Rep,2007;9(6):498-505.
9Kuwahara F,Kai H,Tokuda K,et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function blocking prevents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pressure-overloaded rats〔J〕.Circulation,2002;106(1):130-5.
10Zannad F,Rossignol P,Iraqi W.Extracellular matrix fibrotic markers in heart failure〔J〕.Heart Fail Rev,2010;15(4):319-29.
11卜培莉,曹春林,王淑貞,等.血清膠原代謝指標在評價高血壓左室重構中的作用〔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06;26(1):44-5.
12王階,熊興江,劉巍.補腎法治療高血壓病〔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9):1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