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瑜 吳 際 王乃平 趙 盼 趙莘瑜
(開封市中心醫院血液凈化室,河南 開封 475000)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終末期腎病(ESRD)為臨床上各種慢性腎病終末階段,早期無典型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極易出現水腫、惡心及胃納差等尿毒癥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危害較大〔1〕。目前腎臟代替治療為ESRD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腎移植、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等療法,但因腎源匹配較為困難且相對缺乏,故腎移植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是現今ESRD常用治療方法,但兩種透析方式臨床應用中卻各有利弊〔3〕。本研究擬觀察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聯合治療對老年ESRD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開封市中心醫院治療的ESRD患者50例,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腹膜透析組、血液透析組各16例,聯合組18例。腹膜透析組:男10例,女6例;年齡60~78〔平均(67.24±3.07)〕歲;其中糖尿病腎病5例,高血壓腎病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6例,其他2例。血液透析組:男9例,女7例;年齡61~75〔平均(68.48±3.31)〕歲;其中糖尿病腎病4例,高血壓腎病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其他1例。聯合組:男11例,女7例;年齡61~77〔平均(67.05±3.59)〕歲;其中糖尿病腎病5例,高血壓腎病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其他2例。三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IgA腎病臨床診治指南(解讀)》〔4〕中關于ESRD的診斷標準;②精神狀態正常且無意識障礙者;③患者與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內容且均同意參與;④本研究由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2排除標準①并發惡性腫瘤、嚴重感染者;②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病者;③入院資料不完全者;④臨床依從性差或無法堅持完成本研究隨訪者。
1.3方法依據入選者病情給予針對性治療,如糾正水電解質、鈣磷代謝、酸堿平衡紊亂等,同時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降壓、降糖及鐵劑等治療。血液透析組:運用費森尤斯4008b型血液透析機,Fresenius Fx 60透析器進行治療,透析液使用碳酸氫鹽與反滲水,血管通路運用中心靜脈置管,血流量:200~250 ml/min,4 h/次,3次/w。腹膜透析組:使用6LEQRPDSS直管,置管方式采取臍旁手術切開法,透析裝置以及透析液均由 Baxter公司所生產,3次/d交換透析液,2 L/次。聯合組:首先進行腹膜透析5~6 d/w,透析方法與腹膜透析組一致,腹膜透析完成后開始血液透析,1~2次/w,透析方法與血液透析組相同。
1.4評價指標觀察三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尿素清除指數(KT/V)、腎臟形態大小、各項生化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運用心臟超聲檢測三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以對心功能進行評估,同時采用B超檢測三組腎臟寬度、長度與皮質厚度等。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觀察血漿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水平變化,通過檢測BUN、Scr水平得出KT/V。同時隨訪觀察三組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如低蛋白血癥、腦卒中、心血管病及感染等。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
2.1心功能、KT/V治療前三組LVEF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LVEF、KT/V顯著優于血液透析組、腹膜透析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三組心功能、KT/V比較
與血液透析組對比:1)P<0.05;與腹膜透析組對比:2)P<0.05;下表同
2.2腎臟形態大小治療前三組腎臟形態大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腎臟形態大小顯著優于血液透析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三組腎臟形態大小比較
2.3生化指標治療前三組ALB、Hb、BUN、Scr、TG、HDL-C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ALB、Hb水平優于血液透析組,同時聯合組ALB、Hb、BUN、Scr、TG、HDL-C測定結果均顯著優于腹膜透析組(P<0.05)。見表3。
2.4并發癥聯合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腹膜透析組、血液透析組(P<0.05)。見表4。

表3 治療前、后三組相關生化指標對比

表4 三組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目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作為臨床上ESRD患者維持生命安全主要的治療手段,可提升患者生存率與生存質量〔5,6〕。但臨床諸多研究證實,若ESRD患者單獨應用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對機體損傷較大,可造成神經功能障礙、溶質清除不充分、液體控制不足等諸多不良影響,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7,8〕。基于此,有效提升透析治療療效、保障治療安全性為目前臨床研究工作的重點。
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聯合應用已在臨床上逐漸開展,可顯著降低相關并發癥,利于取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這對延緩病癥進展、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影響重大,已獲得國內外諸多研究學者的廣泛關注與認可〔9,10〕。臨床上應用腹膜透析治療時無需建立體外循環,進而有效降低了治療前后人體內環境的變化,利于促進機體內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更利于有效保護患者殘腎功能,提升人體內中分子物質排出率,維持機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穩定。但臨床治療發現,腹膜透析治療時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這對臨床治療效果與患者生命安全均存在不利影響〔11,12〕。與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治療效率顯著提升,但由于其需建立體外循環,導致治療前后患者體內循環變化較大,需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抗凝治療,這將增加患者出血風險與心腦血管惡性事件發生率,對腎臟形態、殘余腎功能影響較大,不利于保障治療安全。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聯合治療可有效發揮各自優勢,降低對患者的諸多不良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聯合治療較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單獨應用更利于增強透析效果,改善心功能與脂質代謝水平。脂質代謝紊亂為ESR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危險因素,可對生存質量與死亡率造成直接影響,故通過有效改善機體內脂質代謝水平,有利于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同時本研究還表明,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聯合治療有助于降低相關并發癥,這對保障治療安全性、提升生存質量與生存率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1何振坤,白彝華,楊敏,等.早期遞增式腹膜透析對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6):1141-4.
2丁敏,朱鳴,王霄一,等.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合并主動脈夾層52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6;17(7):621-3.
3浦嶠雪,劉震.1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合并房顫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個體化用藥監護〔J〕.中國藥師,2017;20(4):683-6.
4陳玲,吳小燕.IgA腎病臨床診治指南(解讀)〔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5):358-60.
5劉倩,黃雯靜,舒婷婷,等.終末期腎病患者血管鈣化風險與維生素K2攝入關系的前瞻性研究〔J〕.海南醫學,2017;28(7):1053-5.
6王萍,杜翔,吳小平.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聯用血液灌流治療終末期腎病合并抗菌藥腦病56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7):866-7.
7王天生,王盛琴,王東紅,等.終末期腎病維持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左卡尼汀治療對T淋巴細胞亞群和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2):144-6.
8孟甲,魏芳,王立華,等.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相關性腹水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探討〔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7;23(2):112-4.
9王貴霞,李振翮,張玉亮,等.HFHD與HDF對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效果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7;46(7):871-4.
10徐嚴,王江濱,王頌.抗病毒藥物在終末期腎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應用〔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05):315-7.
11金海姣,方煒,朱銘力,等.終末期腎病患者不同緊急透析方式的并發癥及預后比較〔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6;32(10):739-44.
12黃濤,董震,孫立新,等.持續性血液透析對終末期腎病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1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