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琴
摘 要:語文課本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古詩詞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最終才被錄入教材當中的,其中多是出自大家之手,無論是在遣詞造句方面還是在思想情感方面,都有著其獨到、優秀之處,教師在語文習作教學中要懂得利用現有的優秀資源,對教材文章進行細致的分析、解讀,再將其應用到寫作教學中,這難道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關鍵詞:中低年級;語文習作;教材資源
寫作是人們在社會中必要的生存技能,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內容,而語文習作的教學普遍受到教師與家長的重視。許多教師在語文習作教學中頗費心思,到處搜羅寫作素材,例如,一些名人故事、歷史典故等等,但一節課下來往往收效甚微,學生根本記不住這一大堆的寫作素材,也很難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對這些素材做到靈活運用,這便是問題所在。筆者以為,教師本無需大費周章去找素材,那樣豈不是“舍近求遠”?其實,真正優質、精彩的素材“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它就是我們的語文教材。那么,教師如何在語文習作教學中做到對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呢?筆者對這一話題展開了如下研究與探討。
一、古詩詞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
古詩詞的寫作語言簡潔凝練,字數雖少卻字字珠璣,其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還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是筆者應用古詩詞進行習作教學的部分教學實錄。
教師:在寫作中,作者對顏色的描寫以及一些與色彩有關的字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通過視覺傳達間接地刺激讀者的大腦,再經由大腦發揮想象力或調動記憶內容進一步刺激其感官,讓其更加真實地感受到這一事物。因此,色彩描寫往往可以使人、事、物更加真實、生動、形象。
學生甲:老師,您講的內容好復雜啊。
教師:好,下面老師會結合教材中的古詩詞對剛才所講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一首詩——蘇軾的《贈劉景文》,其中有一句詩是“彩色”的,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句嗎?
學生:知道!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教師:讀完這句詩以后,老師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出黃澄澄的橙子與青綠色的橘子,甚至能夠聞到它們的清香,同學們有這樣的感受嗎?
學生乙:有!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教師:這位同學真幽默!下面我們繼續講課。這句詩能夠帶給大家如此真實的感受,說明作者對色彩的描寫、駕馭能力十分高超,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彩色”的詩句呢?
學生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學生乙: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優秀!通過剛才的學習與討論,同學們都知道了色彩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文章“錦上添花”,甚至還可以使文章與眾不同、大放異彩!好了,接下來讓我們總結一下古詩詞當中表達感情的詩句,例如,友情、思鄉情等等。哪位同學可以站起來回答一下?
學生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詩描寫的是李白與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
學生乙: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表達了遠在異鄉的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師:很好,同學們,我們在寫作中可以引用不同的詩句來表達不同的感情。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應充分開發和利用了古詩詞這一教材資源,提高了習作課堂的質量,加強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更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彩的范文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彩的范文,教師在對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誦、教師講解的方式使學生感受文章的精彩之處,也可以在寫作教學中引用課文作為寫作素材,讓學生“重溫”教材內容,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使其對教材內容掌握得更加牢固。以下為筆者部分習作教學實例。
教師:“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變成了謎一樣的宮殿”,同學們,課文中的“帷幔”在這里指的是什么?
學生:清晨的霧!
教師:這個比喻非常形象、貼切,同學們說一說,清晨的霧還像什么?
學生甲:清晨的霧像一張薄薄的、透明的面紗!
學生乙:清晨的霧像新娘子身上潔白的婚紗!
教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內容會更加豐富多彩。另外,同學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比如大家剛剛學習過的“比喻”。
學生:老師,比喻的修辭手法怎么用?。?/p>
教師:同學們先將《山城的霧》這篇課文認真地、充滿感情地朗讀一遍,隨后老師再為大家講解這一問題。
教師通過分析、講解課文中的優美語句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提升了其寫作水平并讓其對課文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學習,在實現教材資源充分利用的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這一優質教學資源,以便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鄧澤棠.小學情境作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毛榮富.作文散步[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編輯 高 瓊